地方文献

水道沉淀秦时月,唐风鼓帆天威遥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1-01浏览:

分享到:

水道沉淀秦时月,唐风鼓帆天威遥
潘荫辉

    合浦古海上丝路收藏品之秦代青铜剑 
    南流江自古聚集桂西南的天地之灵气,与南亚半岛著名的红河、湄公河共同养育了太平洋最北部的北部湾。 
    北部湾最北端有南流江养育的一片鱼米之乡,这就是古之海角合浦,南流江唯一的出海口。 
    得天独厚的地缘福份,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军事需要和安治岭南的交通便利,奠定了合浦成为古代中国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出海口,这不是狭隘的地域历史观和谋求提升地区知名度的做法所牵强附会得了的。始皇置象郡、南海郡、桂林郡而治岭南百越。而平定岭南的军事行动中,最困难的征服交趾不是秦军熟习的车战所能奏效的。《越绝书》谓越人“水行而山处,以舟为车,以楫为马,行若飘风,去则难从。”更加南蛮荒地,关山万重,无路通行。何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成功的军事行动要依靠后勤供应源源不断的有效支持,后勤补给线不但可以给军队提供强大的军需保障,而且为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提供交通通畅的保证。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灭六国统一了中原,两年后即公元前223年平定了岭南。那么短的时间搞定了百越,除了历史前进的动力因素外,还得益于三系四水的地缘优势和灵渠的凿通。 
    这四条南北分流分属三大水系,湘江是长江水系,桂江和北流江是珠江水系,南流江是北部湾水系。灵渠和桂门关的凿通,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珠江水系和北部湾水系的交通。这条历史的“秦军水道”的通航,据《淮南子》卷18记载:“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挥戈南越”,“以卒凿渠(灵渠)而运粮道,而以越人战。”秦平南越置三郡而治,时合浦属象郡,辖境达今越南清化省以北。大批移民沿“秦军水道南迁,新的人流、物流、文化流沿着南流江出海口直达交趾。”《方舆纪要》说:“合浦南滨大海,西距交趾,固两粤之藩蓠,控蛮夷之襟要。”据此说明其时合浦已成为两粤特别是桂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用今天的话来说,秦时的合浦已具备了成为古代中国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出海口的硬件和软件。 
    秦军沿南流江抵合浦的海口开辟了北部湾天然水道。由合浦总江口港经大风江过乌雷岭海面,穿过北仑河口,即进入千岛奇巧,屹立海中形成遮风挡浪天然屏障的下龙湾,进入红河水系的沱江而达河内。合浦总江口既是古代中国南方最早的出海口,但其港口的码头遗址何在?其实文献和考古所得都显示,迄今发现最早的砖、石、木结构的码头是唐代的。我想根据看到的秦朝青铜器人划船的纹饰和考古实证,古代的内河长型平底拉滩船,都是10.30吨的载重量,海舶30-50吨的载重量已是史称艨艟巨舰了,这种船舶进入总江口港池,离江岸泥坎头不到2米依旧水深没顶,用跳板搭岸即可装卸货物。据现居住总江口一带的玉林、博白、北流的长船佬后人说:“祖上长船的跳板用厚15cm左右、宽30-50cm杉木板,贯横木做梯级而制成,长者10米,短系2-3米,上高落低如履平地;搭架通道时用绳索牵引及固定,运动自如。如距离太远,尚可跳板搭跳板,低落高上无甚大碍。”简简单单的一块跳板,搭着总江口江岸的泥坎,你说是不是今天码头的祖先?作为一个古代中国南方海上丝路的最早出海口合浦,入口,能经南流江北上,沿北流河顺流北下逆桂江过灵渠进入湘江,经济腹地纵深。北部湾水系与珠江水系连通,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相联,大批的军需物资,兵器、粮秣、民用的青瓷、陶器、丝绸源源不断经合浦出海直航交趾,东南亚各国商人及使节携带象牙、珠玑、犀角,由合浦出海口经南流江进入中原。 
    有两把古剑是作者于1997年在越南清化民间所购得。其中的秦代青铜长剑长91.3cm,是目前所见的青铜长剑之极,另一把系秦代三刃为山字型青铜短剑,均出土于交趾南部的一个秦汉青铜兵器窖藏坑,出土总数为160件。据考古学家认证,应是古代中国的越国铸剑师的杰作。同窖所出土的应是当年秦汉大军使用的征服交趾的兵器,所出土的地址滨海,可为秦军水道运兵的实物例证。伴出土的尚有席纹原始青瓷、夹砂灰陶等日用陶瓷器,观察分析其彩釉与胎质与中原的产品无异。 
    秦的古物,忆古思幽,不能不感叹经过古代中国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出海口合浦,沿北部湾水道沉淀着几多的秦时文明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思考没有被历史遗忘的古港合浦。 
    合浦古代水运交通史 
    汉以后,交州合浦郡的北部湾水运交通更加兴旺。三国时,东吴大将吕岱镇守合浦,海道平安,络绎不绝的外国商贾经北部湾沿海进入南流江北上中原。据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防城交通志》记载:“南朝梁武帝时(公元502~556年),林邑商船每年10多批,大部分都经合浦溯南流江,经北流河、桂江,过灵渠,沿湘江通荆州,直达洛阳。”  
    盛唐从贞观到开元年间,政治昌明,国家统一,国力强大,幅员辽阔。北部湾的南流江口一带海面,水运交通更加发达兴旺,捧水量300吨左右的铜皮风帆船已经在廉州湾直挂云帆济沧海了。 
    南诏国入侵交趾,唐将高骈,容管经略使张菌率领唐军,驻在廉州收复交趾,使南流江的出海口合浦成为粤西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和水运交通枢纽。为了避开江山半岛南端白龙尾的风浪搏击,缩短进军交趾的航程使铜皮战船安全航行,唐节度使高骈督工,在今防城港市的潭蓬江与万松江之间开凿运河,拦腰穿过了江山半岛,该运河长3里,宽约30米,这就是五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记》里述说的“天威遥”,又称“仙人忧。”《唐书高骈传》说:“这条运河通航后,舟楫无滞,安南储运不乏,至今赖之。” 
    唐朝“天威遥”运河的开凿畅通,合浦的水运交通更加繁荣,大批的唐人藉水运之便移居交趾,促进了中原与交趾的文化与科技的交流和商贸来往。如唐三彩的先进制陶技术南传交趾,产生了誉满东南亚的交趾彩陶;唐代的叠锤银器工艺直到今天还为越南民间银匠施艺所用;“占城稻”是驰名中国的水稻良种,此时亦由越南占城北传中原。 
    至于唐的学士文人由北部湾渡海旅居交趾更是不乏其人,唐诗人杜审言作有《旅居安南诗》,沈铨期作有《渡安海入龙编诗》,刘禹锡作有《经伏波祠诗》,韩渥作有《安南寓止诗》。唐风鼓帆天威遥,唐代合浦的黄金水道,促进了中原人士来往越南的频繁,也促进了中越文化的融合和对外交流与发展。

(原载《北海日报》2001年4月10日、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