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

浅谈合浦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及规划构思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1-01浏览:

分享到:

浅谈合浦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及规划构思 
——弘扬合浦汉代海上丝路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王伟昭
(合浦县博物馆馆长、馆员)

    一、概  述 
    合浦是历史悠久的“南珠故郡,海角名区”。自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合浦郡,历东汉、三国、两晋五百余年基本是郡治的所在地。唐、宋、元、明、清各代分别是州、路、府、县的治所驻地。早在秦汉,合浦就以沿海出产优质珍珠享有盛名,合浦珍珠称“南珠”,素有“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明·屈大均《广东新语》)之说,汉代的合浦更是鼎盛,辖区广阔,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位处水路交通枢纽,不但是郡治的驻地、军事重镇,也是与南海诸国交通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汉书·地理志》),成为岭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漫漫的历史长河,在珠乡大地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这是先辈留给我们一份无以估价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其中有“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珠还”、“廉山留名”、“伏波南征”等历史典故及规模宏大的合浦汉墓群,崭露头角的西汉合浦故城等等,构成内涵非常丰富深厚的合浦汉代文化。以“汉孟(尝)宋苏(轼)”为代表的人文景观——海角亭、东坡亭,还有大士阁、东山寺、文昌塔、惠爱桥等数十处具有浓郁岭南风格的明清建筑,以及名将陈铭枢为代表的人文文化等等,构成了合浦所特有的文物古迹旅游资源,潜在巨大的发掘利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在“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下,适度开发利用合浦众多的不可移动文物和馆藏文物,构建合浦旅游产业支柱,依托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北海,打出历史文化牌,弘扬合浦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南珠文化这两块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的品牌,以其内涵的丰富历史文化,独有的地域特色,无疑将会成为广西最具吸引力的文化游览胜地之一,并弥补北海旅游景点内容单一,留客时间短的缺陷,使合浦、北海两地形成优势互补,有效地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吸引旅客与外资,促进经济和旅游的发展,创造前景美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关于合浦汉代的文化遗存 
    《汉书·地理志》记载,合浦郡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建置,辖徐闻、合浦、高凉、临允、朱卢五县。《后汉书·郡国志》载,东汉合浦郡辖合浦、徐闻、高凉、临允、朱崖五县,治所设合浦。辖区范围相当今北至广西容、横二县,西至东兴,东至广东新兴、开平,南至海南省。今合浦县城一带是汉代合浦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同时,亦是汉朝与海外交通重要港口的所在地。《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今马来半岛或苏门答腊);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今缅甸萨尔温江人海口西之直通)……黄支之南(今印度东南海滨之康契普拉姆),有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汉之译使自此还矣”。又云“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赉黄金杂缯(各种丝织品)而往。”明确记载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形成,这是有关这条远洋航线见于正史的最早、最详尽的记载,合浦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所以,至今合浦仍有如下重要的文化遗存: 
    1.合浦汉墓群 
    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汉代合浦古郡的原貌已不复存在,但纵观棋布于今合浦县城东南郊的累累汉墓,犹如座座起伏的小山丘,从中可窥见当年合浦郡的繁华景象。这个汉墓群称合浦汉墓群,国务院已将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这里汉代墓葬的保有量近万座,分布面积68平方公里,是我国沿海地带现存最大的汉墓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配合基本建设,文物考古部门发掘了汉代墓葬600多座,出土随葬文物种类有青铜器、陶器、金银器、玉石器、玻璃器、漆器等,总数已逾万件。合浦汉墓随葬文物不但很丰富,而且不乏具有很高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的珍品。 
    青铜器:发现了众多的錾刻花纹青铜器,有壶、盘、樽、灯、盒、仓等,尤其引人注目。中国古代青铜工艺在经过商至春秋时期的繁荣阶段以后,到秦汉时期已走向衰落,但西汉中期以后,以合浦、贵港为中心,兴起了这种錾刻工艺。这类铜器胎质较薄,在铸出的器表上用刀具錾凿、镂刻出繁缛精美的图案、纹样,使这些铜器显得格外精美华丽,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和历史、研究价值,亦生动地反映出当时的合浦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手工业生产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中代表作有望牛岭l号西汉墓出土的铜凤灯、黄泥岗1号新莽墓出土的干栏式铜仓。还有风门岭6号墓出土的铜马、铜牛等等。其中铜凤灯的设计非常科学,不但造型庄重美观,纹饰精致,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而且具有防止空气污染的环保功能,是一件世界上十分难得的早期环保产品,是岭南汉代青铜器的代表作。 
    玉杂器:出土了众多的玛瑙、水晶、琥珀佩饰工艺品,还有玻璃制作的各种穿珠、璧、环、龟形器等装饰品和杯、盘等器皿,以及具有印度风格的金花球等。这些文物据专家考证均是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外交流有关的“舶来品”。如玻璃,古称琉璃,据《后汉书》、《三国志》、《岭外代答》(宋·周去非)等史籍记载,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0世纪欧洲的大秦国(罗马帝国)、大食(阿拉伯)、黄支(印度)、斯调(印度尼西亚)和已程不国(斯里兰卡)等已生产琉璃。美国从事玻璃研究的学者彼特·弗朗西斯认为,“印度洋一太平洋玻璃珠首先是在印度Ankamedn生产的,成为亚洲的一个玻璃制造中心,从公元前3世纪持续到公元10世纪。而且这类玻璃生产技术沿海岸向东传播”。所以合浦人在汉代通过海外交往,不但进口玻璃制品,而且很可能也掌握了玻璃制造技术,自己生产并投放中外市场。又如琥珀(树脂化石)产地很少,据《后汉书》、《岭外代答》记载大秦国、邑卢没国(缅甸境内)、黄支国有生产。我国现代只有在东北抚顺煤矿中有少量共生的琥珀矿,现在世界的著名产地主要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意大利西西里岛、挪威、罗马尼亚等地。英国学者劳费尔认为,“琥珀是东西通商史上的重要物质”。这些文物的出土,为印证和研究《汉书?地理志》有关汉朝与海外交通重要始发港之一——合浦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草鞋村汉代窑群遗址 
    位于合浦县城西南郊的草鞋村,窑群分布在一个俗名“小岭上”的土台地四周,依傍蜿蜒而过的南流江支流——西门江岸。现尚存窑灶10个,均为土洞窑,由窑门、火膛、窑床、烟道构成。在窑群附近及台地上散落许多陶片,以板瓦?筒瓦残片为主,也有少量的陶罐残片和砖块,色泽有浅红色和青灰色两种。瓦片纹饰有拍印绳纹、刻划条纹、乳点纹、小方格纹、凸条纹等,与徐闻二桥仕尾村出土的东汉板瓦、简瓦纹饰基本一致;陶罐残片有拍印小方格纹间圆形戳印、刻划纹、弦纹等,与合浦东汉时期墓葬出土陶罐纹饰基本一致。所以该窑群应是东汉时期烧制屋瓦为主的制陶作坊。该窑群经勘查原有窑灶应在20个左右。这样大规模的汉代制瓦窑群,在两广地区目前尚属罕见,对研究华南地区制陶和建筑材料生产发展史,以及汉代合浦郡、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港的经济、文化、手工业生产水平和建筑技术等,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3.石湾大浪汉城遗址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正史《汉书》明确记载汉武帝时已有一条从合浦港始发通往东南亚、印度、斯里兰卡进行外交商贸活动的远洋航线,即是现在通常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航线,合浦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但合浦港的具体位置在哪里?是一个千古之迷。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两广几代考古人的探索,一直未果。2003年3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组成了“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港调查与研究”课题组,为寻找古港遗址展开了深入全面的调研,在课题组考古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该课题取得了新突破:在合浦石湾镇大浪村委古城头村一带,发现了一个相当于西汉中期前后的文化活动区,包括应该是西汉合浦县治的城址、建筑遗址、大型墓葬以及重要的港口码头。这批西汉文化遗迹的发现,为深入研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海外交通、商贸史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物证。 
    三、廉州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化遗存 
    据《廉州府志》记载,合浦郡、县自晋朝以后,治所驻地几经迁徙。至北宋,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设置海门镇才迁原址,即现在的廉州镇所在地,宋哲宗元祜、绍圣年间(公元i086~1094年)始筑夯土城垣。宋真宗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复置廉州与合浦县。元朝世祖至元十七年(公元l264年)改廉州为廉州路。明朝太祖洪武元年(公元l368年)改廉州路为廉州府,以后明清两代一直为廉州府、合浦县的治所驻地。今廉州镇自公元983 ~1911年历经928年,是州、路、府、县的政治中心,素有广东“下四府”之一,“三廉古郡”之称。合浦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历代文人循吏来廉留下不少佳话胜迹。廉州的文物古迹与风景名胜,旧有“一寺三庵十二庙”和由“合浦晓霞”、“廉山时雨”、“三洞天光”、“五池云影”、“古寺灵钟”、“石桥仙艇”、“海角春风”、“冠头秋霁”构成的“廉阳八景”。历经沧桑,这些古迹名胜部分已被堙没,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对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予以高度重视,政府先后公布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5处,有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和革命文物等类型。其中以具有很高建筑艺术价值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早期木结构建筑——大士阁,纪念汉孟(尝)宋苏(轼)的海角亭,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来廉旧居——东坡亭和以风格独特、结构科学的清代木桥——惠爱桥等为代表,还有千年古刹东山寺、佛教净地保子庵和孔庙、魁星楼、海门书院、天后庙、文昌塔等众多的明清古建筑,中山路、阜民路下街等晚清、民国传统风格的老街区。这些文化遗存,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古城廉州千年历史信息,是构建廉州古城文化旅游的极好资源。 
    四、资源合理利用,构建文化旅游功能区 
    合浦县现有的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有75处,重点分布在廉州镇,其次为山口镇、石湾镇、曲樟乡等。生物景观类、水域景观类的旅游资源有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南国星岛湖水浒城观光区、曲樟六湖水库游览区。此外,应规划构建一些农业生态观光园等项目。按文化内涵和地域组合可分为5个主体功能区: 
    (1)合浦汉代文化博览苑—南国星岛湖旅游区。 
    (2)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故城观光区。 
    (3)廉州古迹观光区。 
    (4)山口红树林—大士阁旅游区。 
    (5)六湖风光、客家文化—民国名将陈铭抠故居旅游区。 
    各个旅游主体功能区的结构内容: 
    (一)合浦汉代文化博览苑——南国星岛湖旅游区 
    结构内容:由合浦汉代文化博览苑、南国星岛湖水浒城旅游观光度假区构成。 
    1.合浦汉代文化博览苑 
    项目选址:合浦县廉州镇南郊的四方岭、文昌塔一带。 
    结构内容:由A区——合浦汉墓博物馆、B区——四方岭汉墓苑、C区——文昌塔公园、D区汉城旅游服务区构成。 
    占地面积:规划占地面积920亩。其中A区占地120亩、B区675亩、C区73亩、D区52亩。 
    该区用地l99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已发文列为特别保护区,规定作文化游览区开发利用。 
    地理环境:丘陵土坡地貌,坡下有洗鱼河蜿蜒流过,位处南宁至北海二级公路与县城至乾江烟楼的定海南路交汇处。往北海市25公里,往南宁市178公里,距县城0.5公里,交通极其便利。处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北海银滩一省级旅游度假区南园星岛湖旅游线路的中间点,正好联结成一条旅游热线。 
    功能区规划设计: 
    A区——合浦汉墓博物馆(面积l20亩) 
    由五个功能区构成: 
    (1)中心陈列展示区:展览出土文物精品、文史资料、地下汉墓建筑和收藏、研究万余件出土文物。 
    (2)墓葬形制结构展示区:原地保护的墓室建筑,迁移复原的各种形制墓室陈列和考古发掘现场资料的展示等。 
    (3)汉代岭南建筑模型展示区:以合浦和岭南其他地区出土的,具有代表性的陶屋为样式,按实用面积复原,作汉代人生活情景、工艺作坊、民俗表演和艺术陈展的场所供游览。 
    (4)园林区:重建孟尝太守祠、还珠亭、七贤祠、伏波祠等汉代名人的纪念建筑和卖珠街、合浦珍珠陈列馆等,配以湖泊溪流、绿荫幽径、小桥水榭等。 
    (5)汉城一条街:仿汉代岭南建筑风格的商业街,开展旅游产品(文物仿复品、工艺品等)展销、餐饮服务等。 
    该区的功能:创建独具汉代岭南建筑特色的大型历史类博物馆,融学术性、观赏性和旅游商业性于一体,全面反映和揭示汉代合浦郡的政治、经济、文化,是整个“博览苑”的核心。 
    B区——四方岭汉墓苑(面积675亩) 
    位于汉墓博物馆南侧。地貌为丘陵土坡。内有可见封土堆的汉墓l29座,其中最大一座封土直径60米,高约7米。规划:①在保持原地貌的前提下,培土保护和恢复该汉墓群的封土堆原状,逐渐淘汰区内的深根植物,培植本地品种的青草植被,覆盖所有的汉墓封土堆和空旷地带,达到开阔视野,凸显汉墓群规模宏大的效果。②修筑必要的参观游览通道,在周边适当种植本地常见的蔽荫性、观赏性树木和与环境相协调的游人休歇设施。 
    该区的功能:展示合浦汉墓群恢宏风貌,让游人身临其境,感受合浦汉墓群所特有的文化氛围,成为风景观赏,徙步游览的良好场所。 
    C区——文昌塔公园(面积:73亩) 
    位于四方岭汉墓苑西侧。丘陵土坡地貌。内有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一年(公元l613年)的7层仿楼阁式砖塔——文昌塔l座,汉墓封土堆8座。规划:①修复文昌塔登塔保护设施,供游人登塔观光。②择地重建塔旁旧有的“三界庙”,在庙堂内附设合浦历代古碑廊和根艺、盆景、奇石、书画陈列厅。③原地培土复原保护现存的8座汉墓封土堆,种植观赏性草坪、林木、花卉,适当设置古典风格的游廊、亭阁等等。④文昌塔是古人出于风水学说而建的“风水塔”,不但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而且具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廉州府志》记载,此塔位于廉江入海口,“巍然独峙以镇水口”,“形家所谓文笔峰也,是以昔人文称盛,科第蝉联”之说。还有民间流传的“犀牛望月之地”、“宝鸭戏水之地”、‘‘生龙口之地”等传奇轶事,加以引述,可营造景点的神秘色彩,增强观者游兴。 
    该区功能:既有高雅的传统文化艺术熏陶,神奇的联想,又有活跃的登高观光气氛和幽雅的环境,是人们了解合浦历史文化和休闲歇息的理想场所。 
    2.南国星岛湖水浒城旅游观光度假区 
    南国星岛湖(洪潮水库)湖区集雨面积40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50平方公里,湖内1026个岛屿星罗棋布于万顷碧波之上,距县城21公里,距北海市45公里,距南宁市至北海市高速公路入口3公里,交通便捷。 
    湖区水质优良,湛蓝清澈,既有烟波浩淼的平湖,也有曲折幽深的水巷,湖面上岛屿如点点翠绿明珠,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旅游景点连线: 
    (1)北海银滩一(25公里)合浦汉代文化博览苑一(21公里)南国星岛湖。 
    (2)南宁市一南国星岛湖一合浦汉代文化博览苑一北海银滩景区游览时间:6至8小时。 
    (二)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故城观光区 
    功能区结构内容:由西门江沿岸的草鞋村汉代窑群遗址、海角亭公园、惠爱桥、保子庵、州江风光、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和大浪西汉合浦故城、港口遗址构成,全程约13公里。 
    游览线路:可分陆路或水路,但应是水路效果更佳。游人参观“草鞋村汉代窑群遗址,,后,乘游艇溯江而上,沿途游览“海角亭公园”—“惠爱桥”—“保子庵”—“州江风光”—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一“大浪西汉合浦故城、港口遗址”后,乘公交汽车返县城。 
    观光区景点概况: 
    (1)草鞋村汉代窑群遗址。位于县城西南郊约l公里的草鞋村旁,距西门江岸约29米的一个土台地上。台地面积约65亩,现存可见的东汉时期烧制筒、板瓦的窑灶l0个,周边散落很多汉瓦残片。 
    整理规划:①发掘整理现存的窑灶,恢复窑群原貌。②修复台地顶部的制陶作坊,在内陈列陶片或陶器标本,窑址概况文字说明,并设置供游客参与的制陶手工活动等。③整理周边环境,修建必要的保护设施,如保护栅栏、保护展示棚和供游人参观后,登舟游览的码头。 
    (2)海角亭公园。位于西门江畔的廉州中学校园内。该园规划由明代海角亭、明代天后庙、清代海门书院、清代魁星楼、古金波湖和民国初期的廉中图书馆、学生会楼和“王家巷”、清代商业街构成。该公园的核心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海角亭。该亭相传建于北宋建隆至景德年间(公元960~1004年),原在廉州城西南半里处,濒临海岸,明代隆庆年间(公元l567~1572年)迁至现址。是为了纪念东汉合浦郡太守孟尝施政廉明,“合浦珠还”的故事而建。宋代苏东坡曾游此亭,并留下墨宝“万里瞻天”匾额。亭的主体平面呈方形,重檐歇山顶,四周设回廊,亭内有十余方元、明、清代的碑刻。亭顶装饰内容丰富,工艺精致的着色灰塑、陶塑,具有浓郁的岭南风格。海角亭的周围还有供奉妈祖的天后庙、合浦现存最古老的书院——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海门书院及其附属建筑魁星楼。该园既有汉代孟尝“合浦珠还”,宋代苏东坡“万里瞻天”等人文景观,又有我国东南沿海具有广泛影响的“妈祖文化”,名校廉州中学的发祥地“海门书院”,等等。该园是一个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和深厚的旅游景点。 
    整理规划:①将海角亭、天妃庙、海门书院、魁星楼、金波湖和廉中老图书馆、学生会楼等划为园区,修建清代传统园林风格的花墙与廉中的教学区分隔开。②在海角亭山门东侧,通往“文蔚路”(亦称王家巷)的廉中旧校门位置上修建仿清代风格的门楼——“海角亭公园”正门,游人从下新桥头经“文蔚路”进入该园游览。同时,将小街“文蔚路”的沿街门面改造成清代风格的店铺,路面也改为清代常见的石板、青砖路面,形成一条经营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的具有浓厚传统特色的步行商业街。③在原址上修复海门书院,重修魁星楼并连成一体,复恢其原貌,在书院内陈列《廉州中学校史展览》或《合浦县教育史展览》。④按原貌修复天后庙的殿宇及殿堂内供奉的天后塑像神龛等,与海角亭成一整体,供游人瞻仰供奉。⑤整理金波湖及周边环境,配置山石、花卉、草坪、曲径、修竹等园林设置和重建金波桥、逝者亭、漾江轩、浮碧榭,修复西门江岸泊船码头等。 
    (3)惠爱桥。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惠爱路,横桓西门江之上,建于清代宣统元年,主桥是采用“坤甸木”构件榫卯组合,“人字拱”结构的吊桥,中间不设桥墩,横跨江面达20多米,结构设计巧妙,科学合理,风格独特。这种造型结构的古木桥在广西仅此一座,全国也属罕见,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 
    整理规划:保持原貌,整修江岸码头。 
    (4)保子庵。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廉州镇头甲社,距西门江岸约40米。原名慈云庵,始建于宋末,清代乾隆四十一年(公元l776年)重修,改名保子庵,是佛教活动场所。由山门、前殿、大雄宝殿、左右厢房等组成。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观音、地藏、文殊菩萨和韦驮、弥勒佛等。环境清幽,信众较多,香火旺盛,是游人瞻仰朝拜的好去处。 
    整理规划:保持原貌,在西门江岸选址修筑泊舟码头。 
    (5)农业生态观光园。由于本观光区游览水路较长,应在中途择地300~500亩,营造一个农业生态园,开展农业生态观光,是一项经营见效快,很受游客欢迎的新兴旅游项目。州江两岸皆是平坦的河谷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湖塘众多,非常适合各种亚热带作物的栽培。在这里营造一个采用现代农业科技,大棚种植各类瓜果、蔬菜、花木、盆景和湖塘淡水养殖,人工饲养珍稀动物如孔雀、驼鸟、野猪、斗鸡等。开展游园、采摘瓜果、烧烤、钩鱼、观看斗鸡和品尝农家餐等田园休闲娱乐活动。 
    (6)大浪西汉合浦故城、港口遗址。位于石湾大浪村委古城头至红花坎村l公里范围内。距县城约13公里,大浪古城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州江之滨,距州江与南流江主干流交接的江口约1.5公里。据地质专家考察,认为州江原是靠古城西城墙外流过。城址呈方形,边长220米,城墙和护城河清晰可见,城墙基本为正东西、正南北方向,是用挖掘护城河的泥土夯筑而成。距古城东面约1公里的红花坎村(亦称双坟墩村),现存大型汉墓两座,封土堆直径约30米左右。 
    整修规划:①在保持原貌的原则下,采用科学考古方法发掘整理保存较完整的东城墙、北城墙及护城河内的淤泥,找出东门、:北门遗址,再现古城昔日面貌。②修建西门外港口船步遗址的考古探方保护展示棚,在棚内配套文字说明、图片等辅助陈列资料,适当配置效果灯光、音响、录影等,结合现场实物展示,生动地介绍“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港的历史及研究成果。③修建位于古城中央,西汉建筑遗址的考古探方保护展示棚。配置陈列说明、图片、建筑复原模型、文物标本陈列等,以及效果灯光、音响等,渲染陈列气氛。全面介绍汉代合浦郡、县及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港的历史以及考古研究成果。④位于红花坎村的汉墓,课题组已规划近期内进行考古发掘,若有重要发现,可作原地保护展示。⑤疏浚挖掘古河道一段,贯通红花坎塘、大沙塘、小沙塘,这样不但可再现古城原来的环境,而且可利用该水域发展鱼类养殖,搞生态观光项目,丰富游览内容。⑥修筑石湾大桥头至古城遗址的交通道路,及景点内的参观道路。 
    (7)疏浚河道营造州江风光。南流江至县城之北,折支为四,其中一支称州江,其下游称西门江,贯穿县城廉州由乾体港人海。此江自古以来是合浦的水路交通要道,但现在上游与南流江主干流交接的江口已淤塞,有2~3公里河道断流,应予疏浚,引进南流江水,恢复舟舶通航,在沿江两岸植竹造林,营造优美的水上风光,贯通沿线各景点。 
    疏浚州江不但是开辟这条水上观光线的关键,也是恢复州江(西门江)生态环境,一项功在千秋,造福后代的工程,廉州百姓的一大愿望。由于州江上游淤塞断流,主干流的水不能注入,致使州江的水流量逐渐减小,造成下游(西门江)经廉州城区的江段水流滞缓,浑浊腐臭,污染甚是严重。20世纪60年代以前还是一条碧波荡漾的清流, 
    如今已成臭水沟。据清道光版《廉州府志·州江记》云:“廉为一海疆大都会,灌溉田亩,引盐贩运关饷,输将商贾,百物之流,通浮于海,达于琼惠湖,惟此江是赖。”州江,在历史上是一条极其重要的水道,溯江北上越过分水坳“桂门关”顺北流江而上进入珠江水系,溯桂江,穿过秦朝开凿的运河灵渠,进入长江水系,是沟通中原一岭南一东南亚等地的水路交通。所以,对于合浦郡治、港口和府县治所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自明代起,州江口逐渐淤塞,所以明、清以来数任知府(清代的周硕勋、何天衢、张育春等)一再倡导州江口的疏浚治理,但由于古代的工程技术和力量有限,均屡浚屡淤,不能持久。1997年至l998年间县委书记黄树芬、县长柯家庆倡导筹资治理西门江,疏浚部分河道兴建江口水闸,但未能将主流之水引注州江,达到根治。所以建议,当今政府应尽力争取国家支持,聚集社会各界力量,做好规划,继续实现州江治理之,举。 
    (三)廉州古迹观光区 
    功能区结构内容:由东山寺、孔庙、武圣宫、东坡亭、东坡井、廉泉古井、海角亭、惠爱桥、保子庵和民国骑楼街“阜民路”、清代老街“下街”、县博物馆构成。全部景点均位于廉州城区内。 
    廉州城区内现存的文物古迹,既有宗教建筑,又有人文景观。如佛教的东山寺、保子庵;基督教的圣巴拿巴堂、信义会建德园;还有纪念“合浦珠还”孟尝太守的海角亭,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夫子的孔庙、文昌阁,纪念三国名将关羽的武圣宫,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的东坡亭,以及见证古城发展的老街区等等。这些均是构成该旅游区的资源特色,具有很强的客源吸引力。如求学上进者敬仰的“孔庙”,经商求财者崇拜的“武圣宫”,宗教信仰者供奉的“东山寺”、“保子庵”、“圣巴拿巴堂”等等,具有广泛的、长久不衰的本地客源和外地游客。加上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名人纪念建筑,与本地历史的各种载体,博物馆丰富的文物精品展陈等融汇一体,定能创建一个良好的,极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区。 
    景点概况: 
    (1)孔庙(府学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青云路,明嘉靖十七年(公元l538年)迁建于此。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米,沿轴线由棂星门、泮池、泮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东西两庑、配殿构成。现由廉州粮所使用。原有棂星门、泮池、泮桥已毁,改建商店。其他殿堂尚基本保存,崇圣祠前檐一对石雕龙柱保存完整,非常精美,但屋面装饰、殿内孔子神像等均无存。 
    整理规划:①拆除位于棂星门原址的新建商店(二层楼房),按原貌修复棂星门、泮池、泮桥及两廊等。②按原貌修复大成门的“猫弓背”式山墙,大成殿的重檐歇山屋顶,及所有屋顶上的各种灰塑、陶塑装饰构件。③按孔庙的规格,重做殿堂内的孔子像和先贤、先哲、乡贤等神位、神龛等,供人瞻仰供奉,附设《合浦历代名人、乡贤展》,修复旧有的乐舞台,逢祭孔子之日,举办古乐演奏,民间文艺表演等活动。④整理周边环境,拆迁孔庙后院相邻与中山路交接的民居一户,贯通青云路与中山路的交通,在大殿西侧空旷地兴建一条仿清代建筑风格的商业步行街,专营古玩、工艺品,既可发挥经济效益,又可疏通此处交通拥挤的现状。 
    (2)武圣宫(关帝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奎文路,始建年代不详,但《廉州府志》记载,清代乾隆年间(公元l736~1795年)已有此庙,嘉庆六年(公元l801年)重修,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688平方米,沿轴线由门楼、天井、两廊、大殿、左右厢房和后殿构成,屋顶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主体保存基本完整,大殿内四根花岗石制作的内金柱,高9米多,尤其难得,梁架构件上的木雕图案,内容丰富,做工精细保存完整。 
    整理规划:①修复屋脊上的博古、鳌鱼、各种图案灰塑、陶塑艺术装饰构件和内外墙面的浮雕图案装饰、彩绘等。②拆除县图书馆使用时在大殿前添建的宿舍楼,修复天井两侧的走廊。③修复殿堂内的关帝、周仓、关平关兴、瘳化等塑像和神龛等。 
    (3)东山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东北的东山路,始建于宋代,明、清重修,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粤西南最大的佛寺,有“三廉古刹”之称。沿轴线由山门、金刚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东西两庑等构成。殿堂内原有的哼哈二将、四大天王、释迦牟尼佛、投身佛、应身佛、观音和阿难、迦蓝、韦驮、弥勒佛,还有十八罗汉、十六奶娘等等。《合浦县志》云:“殿楼头绘一虎,相传夜半虎下拜佛,今观石上虎迹宛然。”还传说大殿内有鲁班制作的“木糠柱”,寺钟夜半升天与龙相搏,若触动机关佛像可动,等等,极其神秘。 
    该寺规模最大的大雄宝殿于l971年被拆毁,县供销社、果菜公司使用期间,添建了许多仓库、宿舍,严重影响文物风貌,殿堂内的佛像等已无存,古建残损较严重。现该寺已归还宗教使用。 
    整理规划:2000年县统战部委托自治区文物产业中心设计编制了《东山寺维修方案》,经区文化厅审批同意,2001年开始实施,第一期工程已拆迁部分添建建筑物,对山门、金刚殿、观音殿作保养性维修;第二期工程重修现存殿堂,重建拆毁的大雄宝殿,修复殿宇内的佛像、罗汉等。 
    (4)东坡亭(含东坡井)。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合浦师范校园内,清代乾隆三十九年(公元l774年)重建。该亭原为邑人邓拟的私家园林,名“清乐轩”、“长春亭”,北宋元符三年(公元ll00年)哲宗皇帝逝世后大赦,苏东坡从贬谪之地海南岛儋州,奉诏移居廉州,受到邓拟的热情款待,安顿其在此居住,自6月底至8月28日居住近两个月。期间,曾书“长春亭”和海角亭的“万里瞻天”额,写下《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枝》、《雨夜宿净行院》等诗篇,还有《记合浦老人语》、《与秦少游书》等信札。亭东有井一口,传为苏东坡所凿,后人称其为“东坡井”。苏东坡来廉虽时间不长,但其平易近人,与“郡人来往酬唱”,对合浦的文化影响很大,后人“怀念颇殷”,将此轩、亭称为“东坡亭”,亭旁的池塘亦称为“东坡塘”亭内有清代文人墨客题留,乾隆时刻的东坡画像等碑刻多方,周边环境非常优美,亭阁湖泊,绿荫幽径,交相辉映,是凭吊先贤,休闲游览的胜地。 
    整理规划:①该亭l984年重修,保存较完整。为更充分发挥效益,便于游览管理,规划修复东坡塘两岸的通道,拆迁侵占塘岸的民居建筑,沿湖岸修建园林式围墙,在奎民路桥头重建旧有的“东坡公园”牌坊式大门(民国时原有),便于游客入园游览和管理。②疏浚东坡湖,整治湖岸两侧污水源,种植花木,修筑沿湖围栏。利用湖面开展水上娱乐项目,如划艇、脚踏游艇等。③择地迁移东坡亭西侧的“扁舟亭”,安置苏东坡塑像;利用东坡亭后的师范旧图书馆举办《苏东坡在合浦、苏东坡生平展》。 
    (5)“阜民路”民国骑楼街、“下街”晚清街。阜民路(古名圩地街、崩北口)位于西门江西岸,下街位于东岸。古城西门外,是古代廉州至钦州的交通要津,江岸有众多的古码头。从南流江上游的容县、玉林至廉州,经海路从廉州湾进入廉州府的商船,均主要在这里停靠,卸货上岸从西门入城贸易,是商贾云集的商业街区。阜民路全长375米,宽6.7米,现存的临街店铺均是晚清、民国时期的骑楼式仿西洋建筑,具有非常浓厚的时代特征。下街长约150米,宽约四米,街巷较窄狭,现存较完整的清代民居有10间,门面,楼阁均有做工精细的雕花窗格、门扉、封檐板和墙面彩画,以及灰塑图案等等,是廉州现存最完整的一条清代街,具有典型的地方风貌。这两个街区,生动地反映了晚清、民国初年合浦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社会状况,及西方文化的影响。 
    整理规划:①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由县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对老街区的改造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规范管理,杜绝乱拆、乱改,按不改变文物原貌的原则进行维修,保持这两个街区的风貌。②统一规划设计,按原貌逐步修复临街铺面建筑。 
    (四)山口红树林一大士阁旅游观光区 
    功能区结构内容:由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山口红树林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浦大士阁构成一条旅游观光线。现北海市、合浦县城至山口镇的高速公路已开通,从北海市至山口镇一般车程费时约55分钟,合浦至山口镇约40分钟(从进入高速路口计起);从山口镇至大士阁、红树林保护区分别约15~30分钟。合浦大士阁是我国南方唯一一幢明代早期结构风格的木结构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的红海榄纯林是中国目前连片面积最大、发育最好、保留最完整的红海榄林。两个景点均具有全国性影响。 
    (1)大士阁。l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代早期。坐落山口镇永安村的永安古城遗址内,位处古城址中央,坐北朝南,正面距古城南门约160多米。两层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建筑面积248.5平方米,因阁内供奉观音大士而得名。全阁采用36根木柱支承,梁枋榫卯连接,前阁穿斗式,后阁抬梁式,重檐歇山顶, 
    外观为前后两阁,内部则贯通为一间,采用唐代以后已很少见的“承雷”做法,衔接前后两阁,设计构思巧妙。全阁的木构件讲求实用,不重装饰,用材硕大,加工粗犷,刀砍斧削之痕清晰可见,独具特色。屋脊装饰雕塑内容非常丰富,做工精细,造形生动具有浓郁的岭南古建风格。其结构形式及独有风格全国罕见,尤显珍贵。 
    整理规划:①永安古城(县级文保单位)建于明洪武初年,是明代沿海设置的27个千户守御所之一,是个海防要塞。古城平面呈方形,边长380米。规划修复南城门及两侧城墙、角楼、敌楼等,与大士阁相联结,作为景区入口。②最近调查发现,城内尚存明清时期木结构民居l0余幢,很有地方特色,应规划选择10幢,迁建大士阁东侧的空旷地,组合成一条明清街,与原有的珍稀古树毒箭木、古榕树和大士阁、城隍庙、关帝庙构成一个中心景点。③古城内还有建于明、清时期的北帝庙、南堂、北堂、文庙,还有太监墓、古珠池、红树林、古榕林等众多的古迹和自然生态景点,加以修复整理,开通参观道路,可营造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古城观光区。 
    (2)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距大士阁约20公里,1990年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首批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2000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圈自然保护区成员。保护区岸线总长50公里,总面积8000公顷,有红树林植物14种,与之相依共生的生物种类繁多,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近海渔业,消浪减灾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该保护区自然景色迷人,在中国已不多见,红海榄林是中国目前连片最大、发育最好的区域,拥有优越的生态旅游条件。 
    整理规划:现在该保护区已修建有林间栈道、浮桥、旅游综合楼、生物标本展示厅等硬件设施,客源也逐年增加,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规划与合浦大士阁所在的永安古城观光区联结成一条旅游观光热线,无疑会增加留客时间,更具游览吸引力。 
    (五)世外桃源——六湖观光区 
    功能区结构内容:六湖水库位于曲樟乡,距合浦县城48公里,距北海市75公里。六湖水库是合浦水库的主体部分,为河道形水库,长约20公里,最宽处l.7公里。湖岸山峦叠翠、植被良好,湖面水质洁净,清波浩淼,山光水色,风景宜人。湖泊两岸一派山乡田园风光,如诗如画,可谓“世外桃源”。水库东部是延绵百多公里的大廉山脉,是东汉廉吏合浦太守费贻去官之时,合浦百姓追逐挽留至此分别,因之得名“大廉山”,所在地原有“费公祠”一座记之。曲樟乡的景点有北伐名将陈铭枢故居,清代陈氏宗祠、山心灵隐寺、客家土围屋等,还有仙人洞、鲁班桥、仙人足印等自然景观。 
    (1)曲樟客家土围屋。位于曲樟乡政府所在地的曲木村,建于清代光绪八年至廿一年(公元l883~1896年),已拟报自治区级保护单位。围屋平面呈多边形,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周围采用“三合土”夯筑的高墙(高7.1米)围合,围墙逢转角处均筑有碉楼(高10.5米),共有9个。墙的上部设“骑马道”连通各个碉楼和各个部位的射击孔(炮眼),构成严密的防御体系。围内是陈氏村民居宅,平面布置具有典型的客家民居特点,有“二横二堂”、“三横三堂”等形式。该围屋规模宏大,保存较完整,是广西罕有的大型客家围屋,对于研究客家人的文化习俗、建筑技术和风格、地方历史,和供游人观赏具有较高的价值。 
    (2)璋加陈氏宗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璋加村内,建于清代同治年间。总体平面呈长方形,进深四间,长43.75米;面阔三间,宽l2.3米。房屋均为砖木结构、硬山阁檩,船形清水脊。前座正面墙肩上保存有数幅清代彩画,有花鸟、人物、山水等,内容丰富,绘画工整,画面生动。正脊上饰以灰塑浮雕图案。室内隔窗、屏方、神龛等的木雕图案,亦非常精美。尤为难得的是尚存清廷钦赐的牌匾、“出使西洋第一人”咸丰进士陈兰彬题写的门联等。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客家文化研究价值。 
    (3)陈铭枢故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璋加村内。陈铭枢(1889~1965年),合浦县璋加村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同盟会会员。民国十四年(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师长。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军长兼武汉卫戌司令。民国十六年(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民国十八年(1929年)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民国十九年(1930年)所部改编为十九路军,陈为十九路军总指挥兼右翼集团军总司令。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京沪卫戌司令。民国二十一年(1932)指挥“一·二八”淞沪抗战,后代理国民政府行政院长。民国二十二年(1933)与李济深等领导反蒋抗日的“福建人民政府”运动。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常委委员。l965年5月在北京病逝,终年76岁。该故居是陈铭枢出生地,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居室。现由陈氏客家族人发起,筹资修复。 
    此外,还有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山心灵隐寺”,和自然景观“仙人洞”、“鲁班桥”、“仙人足迹”等景点。 
    整理规划:上述文物古迹、人文景观与“六湖风光”等自然生态景观构成一个旅游观光区。游客参观曲木村的“客家土围屋”后乘船漫游“六湖风光”,到璋加村码头泊岸,游览“陈铭枢故居”、“陈氏宗祠”,再到“山心灵隐寺”、“仙人洞”等山区景点观光。途中可安排烧烤野坎,田园农家餐、古寺斋宴等餐饮活动。 
    五、宣传包装策略及可持续发展 
    主题:弘扬合浦“南珠文化”和“汉代文化”,以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为契机,全面宣传包装合浦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1.关于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有陆路也有海路。陆路的开始,一般以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开始。汉代“丝绸之路”从长安(今西安市)出发经新疆到达中亚、西亚各国和欧洲的大秦国(今意大利)等地。 
    “海上丝绸之路”或称“南海道”,始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从海上经今东南亚、南亚等地,抵达红海、地中海以及非洲东海岸等。这条丝绸之路源于先秦,形成于两汉、兴盛于唐朝,扩展于宋元,延伸于明清。 
    早在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第25届大会和世界文化政策大会上,就把“丝绸之路”的综合研究列为世界文化发展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通过决议案,用10年时间进行跨洲、跨国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在世界范围引起非常广泛深远的影响。 
    我国作为“丝绸之路”的起源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组织有关记者、学者、专家对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展了跨洲、跨国的考察或召开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引起世界的关注。 
    2000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又掀起了“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考证的热潮。广东的广州、徐闻、湛江、雷州,以及福建泉州、浙江宁波、江苏扬州等城市,相继召开“海上丝路”文化的全国性、国际性研讨会,组织专家、媒体进行考察宣传,并达成共识,计划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打造地方文化品牌,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2.宣传策划 
    对于合浦历史文化遗产的宣传包装,目前已具备较良好的基础。其一,合浦汉墓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多年发掘整理,出土了大量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文物,许多文物是合浦所特有的,是研究汉代海上丝路中外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二,“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港调研课题组”2003年4月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考古调研成果。2004年底,该课题组将继续下一阶段的考古发掘和调研工作,将会进一步扩大成果。应抓住时机,对西汉海上丝路合浦港和南珠之乡合浦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进行全面、广泛的报道,造成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影响。其三,2004年6月在我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再次引起重视。最近国家文物局拟将“海上丝绸之路——合浦遗址”纳入中国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项目。应选择适当时候,召开全国性或者国际性“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记者,共同探讨,集思广益,努力争取“海上丝绸之路——合浦遗址”,申遗成功,打造这张“世界名片”。 
    3.筹建模式 
    该项目规模庞大,景点景区众多,需要巨额的建设资金,应采取国家补助,区、市、县各级政府财政扶持,招商引资,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的方式筹资建设。从目前情况看,筹措资金开发合浦县的历史文化旅游,通过招商引资是最快捷的办法。开发历史文化旅游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市县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 
    成立相应的机构,认真筹划,并拨出一定的经费进行前期工作(规划方案、设计图纸、摄制专题片、制作画册等)以利对外推介。 
    4.效益分析 
    合浦县位于中国广西南端,濒临北部湾,总面积2380平方公里,人口93万,海岸线274公里,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东与经济发达的广东省毗邻,北靠大西南的云、贵、川、渝和中南区的湘、鄂诸省,南与海南省、东南亚带水相依,西邻越南海防、下龙市。既是我国大西南和中南区的重要出海通道,又是粤、琼两省进入广西及西南最便捷通道之一。海、陆、空交通十分便利。连接西南的南北、合山两条高速公路贯穿县境,国道209线和325线呈“十”字形在县内交汇,衔接南昆线、湘桂线、黔桂线、枝柳线的钦北铁路在县城通过。合浦县城距北海市25公里,距首府南宁市180公里,距中国南方大港湛江市160公里,距海南省省会海口市l20海里。驱车半小时,可分别到达北海机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北海银滩、省级旅游度假区南国星岛湖,l小时车程可到达国家级山口红树林自然生态保护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口永安大士阁。构成“北海银滩—汉代文化博览苑—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港—廉州古迹—南国星岛湖—山口红树林保护区—永安大士阁,,最佳的旅游热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合浦文物古迹观光旅游区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和条件。 
    5.客源分析 
    依托北海旅游市场,形成互补。北海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之一,也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北海银滩列为国家旅游度假区,据旅游部门的统计,近年到北海的国内外游客持续增长,每年达350~400万人次。北海市的主景区是银滩(4A级)、海底世界(4A级)和涠洲岛等,而目前尚无较大影响力的人文景观区,其项目的建成,必将成为国内外游客和市民、学生必选的游览之地,预计每年游客可达80~100万人次。 
    6.可持续发展 
    合浦县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历史人文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发展的潜力不可估量。第一,她既是中国大西南和中南区重要的出海通道,又是经济发达的粤、琼两省进入广西及西南最便捷的通道之一。其涵盖地域广阔,交通发达,信息领先,区域经济和文化交流广泛而浓厚,是跨地域经济协作开发最理想的“增长点”和纽带。第二,合浦汉文化博览苑、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港等旅游观光区形成后,其特有的汉代岭南民俗风情,具有世界影响的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港的珍贵文化遗存将为世人瞩目,成为我国南方独具一格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在向世人展示传播古老的汉代文化和“南珠文化”的过程中,将逐步成为合浦县、北海市、广西区乃至全国的旅游胜地。北海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江泽民曾寄语北海“后起之秀、前途无量”。目前北海市正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步伐。合浦可依托北海开发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加快自身旅游业发展,与北海银滩、南国星岛湖等旅游胜景熔为一体,拓展北海(合浦)—海南岛—越南黄金旅游线,利用旅游业带动合浦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辐射广西南部,形成新的经济圈。第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加入WT0,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以及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扩大,“南博”会在首府南宁召开,经济全球化发展日益加快,北海、合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的最好机遇。合浦的历史文化遗产适度发掘利用,作为优秀的旅游品牌,将为中外游客所青睐,游客会慕名而来,观光游览。进而成为吸引国内外众多商贾、企业公司、财团投资的热点和亮点。推动北海、合浦地区的大发展。

选自科学出版社2006年《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