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

从中国合浦到斯里兰卡--论合浦(北海)为中国最早最大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1-01浏览:

分享到:

从中国合浦到斯里兰卡
——论合浦(北海)为中国最早最大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摘要】以往学术界把泉州作为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近年来,广东学术界认为,广东徐闻和广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比泉州早10个世纪。笔者认为,史料和文物证明广西合浦(北海)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最大的始发港。

    近两年来,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争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泉州,广州、扬州、徐闻、宁波等市先后各自或联合召开各种国内、国际 “海上丝绸之路”研讨会和考察活动,搜集资料,控掘文物,论证、认定本埠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2002年3月,有媒体称全国50多名专家学者相聚宁波,就海上丝绸之路达成“宁波共识”,并说泉州、广州和宁波等市联合或单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究竟哪个地方是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笔都认为,众多的文献记载,散落各地的文化遗迹,丰富的出土文物,印证了合浦(北海)在闻名海外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辉煌的历史,她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大的始发港。 
    一 
    合浦(北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古老族的造船技术,有条件造就了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汉代,我国陆路交通还较落后,海外交通多选择与海上相通的内河出海。汉代有内河与海上相连并且与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国最近的内河出海口依次为今越南南定、海防,中国东兴、钦州、合浦、徐闻、广州等。越南南定、海防,中国东兴,钦州均有内河与南海相连,都是今环北部湾海岸线与东南亚、南亚等最近的出海口,但他们都没有内河与中原相连,因此,不能成为我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位于雷州半岛的广东徐闻,是我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但因其没有内河与中原连接作支撑,因此后来也在历史长河中慢慢失去了昔日始发港的辉煌。位于珠江出海口的广州(番禺),阿网密布,有东江与赣南相连,北江与湘赣南部相通,西江与滇桂连接,优越的地理条件,有可能成为我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但是,古代落后的航海技术偏偏没有选择它,因为沿海线西行广州还是东南亚及非洲、欧洲最近的地方,加上北江、东江不能与中原直接连接。因此,广州也不能成为我国最近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泉州、宁波也因地理位偏东,也不能成为我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历史选择了合浦承担起中国最最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任。“合浦”一词,愿意为江河汇集入海口。她位于南流江出海口与北部湾结合处,北有南流江与北流江、西江相连,经西江、桂江再经灵渠可与长江水系的湘江连接,南有南流江以泥江口党江出海,从而沟通了北部湾与中原地区联系,成为我国古代中原与东南亚等航程最短的出海口。 
    古代,百越族系之一的西瓯、骆越民族就生息在合浦沿海地区,并学会了造船航海。贵港罗泊湾汉代铜鼓上有船舟船纹,说明越人航海已用这种双体船。《越绝书》卷二载:“方形船买仪尘者,越人往如江也。”方即舫,为越人早期海船。越人还创造了古代铜船。(岭外代答)引《交趾记》:“越人铸铜为舶”。舶为大海船。古代,越人的造船技术为航海提了条件,使合浦最有可能成为我国最早最大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著名的中国地理学家徐俊教授在《岭南历史地理理论集》中明确提出:“在秦汉……当时由于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的限制,广州未经与海外诸国直接通航,所以汉代从南海出航的地点不在番禺(广州前身),而在徐闻、合浦(今越南)某地。”这说明,广州不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而是徐闻和合浦。子月著的《岭南经济史话》也认为:汉代造船技术在秦代基础上发展到木帆船阶段,有十桨一橹的大楼船,大楼船能进行远航活动。不过楼船上所能装载的淡水、粮食之类的生活必需品仍然有限,客观上不能离岸太远,以便及时补给,所以汉代航还是沿着海岸线进行。正好岭南一带海岸线曲折漫长,不像江浙海岸线过于平直难挡风流,船舶沿着南部海岸线逐站行驶,也比较安全。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长时间徐闻、合浦等良港会十分兴旺。 
    二 
    考究海上丝绸之始发港,不仅要看其他理位置,而且还要考察历史文献的记载。我国南方沿海的泉州、扬州、宁波、广州等城市虽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著名港口之一,但不是最早始发港。最早见于史书记载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是徐闻和合浦。 
    合浦早在先秦时就成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并延续2000多年轻久不衰。周成王十年(约公元前11世纪)。“交趾之南有越裳国(今越南中部),以三象重九译而献白难”开创了越裳国向周朝“朝贡”贸易。越南《越史略》卷一《国初沿革》也载:“至周成王时,越裳氏始献白雉”。当时的朝贡贸易“交换”的奇石异物和丝绸,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商贸关系,但应是丝绸之路的萌芽。而从越裳国到中原,“道路悠远,山川阻隔”,合浦沿海则是越裳向中原“趄贡”必经的便捷水道。公元前217年,秦始皇为统一岭南,“使蓝禄凿渠运粮”,修凿灵渠,将湘江与桂江相连,沟通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据(方兴纪要》载,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赵佗率军沿桂江、西江南征,抵苍梧后溯北流江,过桂门关(即南流江与北流江的分水坳),沿南流江抵达合浦征服西瓯(今广西、越南一带)。秦军南下为中原开辟出北部湾傍通交趾(越南北部)的水道,从而促进了合浦沿海港口的发展。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埔通德,楼船将军扬仆,征集“楼船十万人”,水陆并进“会至合浦,征西瓯”。位于南流江出海口的旧州(即合浦廉州城),历经贸易和战争的洗礼,迅速成为合浦主要海港,并发展成为汉代合浦郡治所。 
    合浦虽早在公元前10世纪就可能成为丝绸之路始发港,但直到汉代才见于正史。《汉书》第六册卷二十八下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崖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壁琉璃,奇石异物,赉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藕,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殺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遣黄支之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从上述文字,可得出几点结论: 
    其一,史料明确合浦和徐闻为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在中国史书上,最早最宝贵的作为出海始发港的文字记载仅此一处。从地理位置看,徐闻的内河行船与陆路交通比较困难,作为对外贸易始发港条件不如合浦。广东外贸史学专家陈柏坚和黄启臣认为,“合浦作为港口条件比徐闻略胜一筹,依山临海,西接交趾,有南流江与内陆相联,可溯江而上与北流江相接:西江,溯桂江面上通漓江,过灵渠,接湘江,与长江沟通。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对外关系史学会会长耿升也认为,从港口规模、风向、货物集散以及后勒给养的情况来看,徐闻不具备始发港的条件,只是一个小港。笔者认为,如果说徐闻与合浦同列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那么合浦规模应比徐闻港大,其地位比徐闻略高一筹。 
    其二,史料说明了航海线路行程。这一线路为:始发港合浦——中南半岛南部——中南半岛北部——暹罗湾——马来半岛——克拉地峡(登陆)——缅甸夫甘都卢国——孟加拉湾(再下海西行)——印度半岛东南部——斯里兰卡。因航海技术还不够发达,为避风浪和食物、淡水补给,所以航线基本上是沿着海崖线自东向西行驶,时速还比较慢,整个航程约11个多月,计354天。 
    其三,史料描述了所到国家。据考,都元国为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邑卢没国在缅甸萨温江入海处,谌离国在缅甸加拉湾沿崖,夫甘都卢国即缅甸的蒲甘城,黄支国就是印度的建志补罗,已程不国当时为狮子国(锡兰岛),即今之斯里兰卡。可见,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由合浦出发,经中南半岛沿崖通达东南亚各国和印度,锡兰、阿拉伯、波斯和欧洲的罗马等国,沟通了我国西南沿海与海外各国的经贸联系。 
    三 
    相应的文物和历史文化遗址也是始发港的重要依据。合浦(北海)出土的文物和历史文化遗址较多,可以充分印证了她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最大始发港。 
    在《汉书》提到的进出口贸易货物,都能在合浦汉墓出土的物品中找到佐证。据合浦县博物馆介绍,20世纪50年代以为,合浦先后挖掘汉墓500多座,出土物品超过1万件以上,大部分是舶来品,主要品种有铜风灯、陶器、玛瑙、琥珀、琉璃、水晶、玉块、金、银、铜等,与汉书记载的舶来品相吻合,其数量和品种都远远超过广州与徐闻两地。1950年至今,徐间已挖掘66座汉墓,发现舶来品只有308件。而合浦仅开发望牛岭一座西汉古墓就有245件舶来品。其中,凤凰灯,铜屋、三足盘等是国家一、二级保护文物,合浦汉墓出土的大量舶来品中,数量最多的是玛瑙,最著名的是琥珀雕成的狮子,蜻蜓、扇子、篮子等,最有价值的是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两个完好无损的琉璃杯,最珍贵的是世界著名珍品铜凤灯。据考证,玛瑙、琉璃多产于大秦(罗马)等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琥珀主要产于印度以及欧、非各国。因此,上述出土文物应是南亚、中亚、西亚和欧洲古代舶来品,表明早在汉代以前合浦就与上述国家和地区通商,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最大始发港。据合浦物馆负责人介绍,中国历史物馆馆长俞伟超曾对合浦汉墓出土的舶来品评价很高,他认为:中国历史物馆收藏反映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文物很少,合浦县出土这么多的海上丝路文物,大大地提高了合浦作为海上丝路始发港的知名度。笔者认为,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港口城市的汉代舶来品比合浦多,这就有力证明了合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开发最早。 
    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址看,目前发现数量较多的是合浦(北海)和泉州,次为广州,宁波和徐闻。据报道,徐闻现有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址主要是汉墓、二桥、南湾古港口等几处。广州有南海神庙、怀圣寺光塔、光孝填充、清真先贤古墓、华林寺、莲花塔、沙面西式建筑、粤海关,“十三行”等20多处遗址。泉州有九日山、天后宫、清净寺、圣墓、开元寺、草庵、洛阳桥、府文庙、老君造像等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陈埭丁氏祠堂、六胜塔、姑塔等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泉州港入海口、泉州港古码头和古刺城德济门遗址等14处古代遗址。宁波有“海上陶瓷之路”发祥地上林湖越窑遗址、天童禅寺和阿育王寺、天封塔和海运码头遗址、高丽使馆遗址、清代的天主教学和庆安会馆等20余处遗存和遗址。合浦(北海)有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址30多处,数量比上述几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多。其中,有全国最大的合浦汉墓群、建于明初的艺术高超的宗教建筑合浦大士阁等2处国家级文特物保护单位;有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反映“先有珠,后有丝”的珠城盛世变迁的白龙城遗址(俗称珍珠城),现存的建于1885、1886和1887年的原英、德、法领事馆和建于1876年的海关大楼旧址,具有中西合壁建筑产物的北海珠海老街骑楼建筑群,英、法、葡等国在北海最大的洋行之一德国森宝洋行欧式建筑旧址,建于光绪年间集佛、道、儒三教于一体的古庙宇宗教建筑与礼制建国普度震宫,建于清同治年间雷(州)廉(州)地区最早最重要的天主教堂之一涠洲天主堂,建于光绪十一年的地角炮台旧址,纪念汉郡守孟尝在海上丝绸之路政廉明而建于北宋景德年间的海角亭,建于明正德年间颇有北部湾沿海建筑艺术风格的惠爱桥等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我国 “四大古港”之一的合浦古港(亦称“廉州港”)遗址、汉窑(汉代建筑用瓦工场遗址)、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具有世俗奉祀后为学堂的廉州魁星楼、廉州孔庙、北海规模最大建筑较精美的闻名雷州半岛的公馆关帝庙、建于明万历年间有中国南部宝塔之冠和海上丝绸之路灯火文明昌盛之意的合浦文昌塔等近20多处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文化遗址都是合浦(北海)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 
    从文化品位上看,合浦(北海)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址具有一世界级和国家级的精品。与广州、泉州、徐闻等相比,合浦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址最多,有汉墓、汉珠、汉窑和汉井。
合浦的汉墓群面积达66平方公里,据专家估计有古汉墓1万座以上,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规模最大、连片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汉墓群。万座汉墓、万件出土舶来品表明,合浦不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而且也是海上丝绸之路最大的始发港,要不怎么会有上万的汉墓座落在合浦,而不在其它港口城市?目前徐闻只发现汉墓200多座(一说400多座),广州也不过几百座,且零星分散,两地相加只为合浦的零头。 
    合浦早在先秦就盛大产珍珠,世称“南珠”,素有“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之美誉。自秦朝起,合浦珍珠已经成为朝延达宫贵人尊贵的奢侈品。秦始皇线一岭南时,秦军一边与越人交战,一边“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珠玑”就是合浦的珍珠。合浦珍珠不仅与中原交易丝绸,也与邻居的交趾交换粮食。反映这一历史的就是至今还流传的“合浦珠还”成语典故和合浦白龙城(俗称珍珠城)遗址。珍珠城为长方形,面积约74676平方米,分东、南、西三个城门,并有城楼监视海上及城外,城内有采珠太监公馆,珍珠场司巡检及盐场大使衙门旧址、宁海寺等,是海上丝绸之路“先有珠,后有丝,而后有丝路”的重要物征。 
    合浦的汉窑了也是全国罕见。1987年以来,合浦县在廉州镇草鞋村先后发现了汉代制作建筑用瓦、陶瓷的手工工场遗址——汉窑。汉窑沿江依山分布,面积达1万平方米,共有10座依山挖建、马蹄形的烧制板瓦、筒瓦的土窑。在窑址发现的汉瓦,表面饰有绳纹,呈棕灰色和灰褐色,与合浦县城汉井出土的汉相似。汉窑分布在西门江边,靠近古港,便于出海。考古专家认为,这是首次在古代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源头发现的汉窑遗址,说明汉代以前合浦就是生产秦汉戊、出口陶瓷的重要基地。它的发现填补了汉代瓦制造工场的空白,从而“注释”了“秦砖汉瓦”制造的奥秘,提高了合浦作为古丝绸之路始发港文明程度和知名度。 
    北海市现存的原英、法、德领事馆、德国森宝洋行、海关大楼旧址等15座具有典型欧洲建筑风格的“西洋建筑群”,具有中西合璧建筑产物的珠海老街(长1300米,宽9米)两侧整齐排列,统一格调的骑楼建筑群,在几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中独领风骚百年,表明合浦(北海)在2000多年的海上丝绸之路中经久不衰。 
    我国南方各港口在不同时期都是海上丝路始发港,他们都有一两千年辉煌历史,无论是合浦、徐闻、广州、泉州、场州、宁波,还是上海、香港、澳门等港口城市,都以出色的光亮,串起了海上丝路的明珠。所有这些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的历史文化都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都需要进一步挖掘、保护和提升。 
    注释: 
    ①古代至近代,北海是合浦辖地的一部分,80年代北海建市后,合浦县北海市辖县,两地实为一体。古代出海口先是合浦出海,后因南流江淤泥堆积过多,出海口逐步向北海迁移,古迹也在北海逐步增多,文化积淀也较丰厚。因为,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将两地融为一体比较合理。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组:《古代中越关系史资料选编》第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5月版。 
    ③《前汉书》卷七。 
    ④班国撰:《汉书》第六册卷二十八下,第1671页,中华书局,1962年6月版。 
    ⑤⑥陈柏坚、黄启臣:《广州外贸史》第44-46页,广州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⑦据合浦县博物馆介绍,开辟南宁至北海二级公路时,仅在魁星楼周围的1.5公里路段,当时标号有汉墓25座,而公路施工后发现有257座,比原来标号多10倍。如此推算,合浦正式编号(即肉眼看到有土堆的墓地)的汉墓有1200座,因此估计深埋的汉墓有1万座以上。 
    ⑧《淮南子》卷一八《人间训》。 
    (作者系广西社会科学院壮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广西首届签约理论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