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

新中国合浦汉代考古综述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1-01浏览:

分享到:
新中国合浦汉代考古综述
熊昭明 王伟昭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设的合浦郡,区域广阔,下辖徐闻、合浦、高涼、临允、朱卢五县。仅合浦县,按现代地理度之,就大致相当于今广西北海、钦州的全部和防城港、玉林的大部及广东廉江等地,本文所阐述的今合浦县仅是汉代合浦县中的一小部分。汉王朝在陆上丝绸之路多次受阻之后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合浦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一跃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六十八平方公里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浦汉墓群和正在考证中的始发港码头遗址,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两大财富。围绕这两个主题开展的工作,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广西考古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合浦汉墓的考古发掘与研究
    合浦汉墓的考古发掘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八十年代起随着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配合基本建设的发掘全面展开。
    1957年4月间,广东考古工作者到时属广东所辖的合浦县,在杨家岭和廉东钟屋各清理砖室墓一座,均为长方形双券顶式,出土陶罐、陶壶、陶盂、银戒指、铁匕首、“五铢”和“半两”铜钱、铭文砖等①。这是见诸于文字的较早有关合浦汉墓的科学发掘资料。
    1970年7月,位于县城东南郊望牛岭的合浦县炮竹厂在基建时发现一座大型土坑竖穴木椁墓,并于1971年10月开始发掘,至年底完成。这座墓的封土直径达40米,高5米,分主室、甬道、南北耳室和墓道等部分,全长25.8米,最宽处有l4米,其中主室长7.8、宽5.1、深8.8米。出土的随葬品非常丰富,共245件,有铜器、漆器、陶器、铁器、玉石器、琉璃器和金器等,其中以铜器占大部分,世人所熟悉的龙凤灯就出自这里。墓中还出土不少琉璃、玛瑙、琥珀等各种饰品,发掘者认为应是从海路输入。建国后广西地区发掘了许多汉墓,但象这样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且随葬品丰富的西汉晚期木椁墓,还是第一次,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广西考古的重大发现②。
    1975年秋,中山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和我区文化局举办的考古训练班在堂排发掘了4座西汉晚期墓葬,均是带墓道的长方竖穴土坑木椁墓,棺椁人骨均已朽,葬式不明。除2号墓外,其余三座均在早年被盗,所余的随葬品不多。2号墓为夫妻异穴合葬墓,随葬品丰富,其中女墓有87件,男墓有143件。这批墓葬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随葬大批兵器和农具,说明汉代对巩固边陲和发展农业生产相当重视;墓内发现保存完好的稻谷,这在广西还是首次;出土的荔枝果壳、果核,是这种岭南名果栽培的历史见证;出土与我国西北地区“胡人”颇为相似的陶俑和大量的琉璃、玛瑙、琥珀,说明了当时合浦一地内外交流的广泛性③。
    1984年9月,为配合基建工程,合浦县博物馆派员在凸鬼岭清理了两座汉墓,出土文物一批。墓葬均是夫妻异穴合葬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年代为西汉晚期。这两座合葬墓特点明显,女墓比男墓埋葬的时间晚,墓穴也小,随葬品亦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两座墓的形制亦不尽相同,对于我们研究汉代的合葬习俗有重要的意义④ 。
    1986年4月,合浦县博物馆在丰门岭配合第二麻纺厂的基建工程,抢救发掘古墓十多座,并发表了其中10号墓的简报。该墓是一座穹窿顶合券顶砖室墓,由墓道、前室和二个后室共四个部分组成。西后室安放尸体,陶器和铜器大部分放在墓的东后室,少量放在前室,装饰品都出自西后室。这座墓的出土器物大部分制作精细,如铜提梁壶、铜碗、铜鼎、玉猪、玉蝉、金花球等,最值得一提的是两件玉猪,在广西汉墓中还是第一次出土。这座保存相对完好、形制特别的墓葬丰富了我们研究合浦汉墓的资料⑤。
    1991年7~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会同合浦县博物馆为配合县粮食局直 属仓库的库房建设在城南约2公里的母猪岭发掘墓葬6座,编号Ml~M6。这批墓葬的规模较小,属中、小型墓,均为砖室墓,分属东汉两期,其中M2、M4、M6为单室墓,Ml、M3为双室墓,M5为带甬道的双室墓。除Ml外,其余5座都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这批墓葬出土的随葬品种类以陶器为主,水晶、玛瑙、琥珀与琉璃珠等饰品较多,铜器、金银器和石器较少。随葬物虽然不多,但其造型、装饰等均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为合浦东汉墓的分期提供了重要资料⑥。
    1995年5月,为配合位于与合浦接壤的北海中站三合口农场兴建移民住宅小区,共发掘墓葬37座,但较完整的只有M9和M32,其余均盗扰严重,所出的随葬品不多,随葬器物的组合情况也不甚明了,但墓葬分属东汉两期还是基本清楚⑦。这里是合浦汉墓群分布的南界,有助于我们了解汉墓群各个区域的情况。
    2001年,为配合基建,广西文物工作队会同合浦县博物馆在城南约4公里的九头岭发掘墓葬6座,除一座为明代墓外,其余均为东汉墓。墓葬有砖室墓(4座)和砖木合构墓(1座)两种,所出土的器物共211件(组),绝大部分出自分别代表这两种形制的保存完好的M5和M6a、M6b,其中陶器127件,铜器57件(组)、铁器14件、滑石器3件,此外,还有金戒指、银戒指、银手镯、骨刀、石砚及一大批饰品,品种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出土不少精品。在形制上,这次发掘填补了合浦汉墓乃至两广汉墓一些形制上的空白,更难得的是这批墓葬给我们建立了当地东汉墓分期的准确标尺,如M6a、M6b出土的B型Ⅱ式Ⅲ式、D型和E型陶壶,A型Ⅱ式Ⅲ式、B型Ⅱ式Ⅲ式、c型、D型陶罐等器物在属于东汉前期的M5中都没有出现,十分明显。此外,墓葬中还出土了数量可观的黄金、水晶、玛瑙、琥珀、琉璃珠饰品,对于研究汉代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及海外贸易等有重要意义⑧。
    罗屋村汉墓是配合罗屋村村民住宅安置的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于2003年11~12月进行,共清理墓葬六座,均为砖室墓。该墓地盗扰较为严重,随葬品多已无存,有的甚至连铺地砖都被撬走,从墓葬形制及有限的出土器物特征来看,年代应为东汉晚期,甚至可能晚至三国。本次发掘有两个新的发现:其一,在M3墓口两侧发现两列纵向柱洞十个,排列整齐,两两相对,这应是墓上建筑的遗存;其二,墓区西边的M6,游离于墓群之外,其平面呈长方形,盖顶平铺,墓室长l.75米,宽仅0.3米,高仅0.2米,其内除一小陶罐外未见其它遗物,这座小型墓葬的主人应为一孩童。这些发现为广西汉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⑨。
    出土文物的研究方面,较零星。有蒋廷瑜《汉代錾刻花纹铜器研究》,文中多涉及合浦出土器物,对汉代这种錾凿出繁缛精致的几何纹样和动植物图案的青铜器种类、制作工艺、时代等方面的深入研究⑩,出土玻璃器的研究却较为系统。黄启善等认为广西目前所发现的古代玻璃器皿,都是钾玻璃,还没发现属于我国早期的铅钡玻璃系统,也没有发现属于西方古代的钠钙玻璃系统。所以,可视为我国自制产品,甚至有可能是两广地区的地方产品。当然,不完全排除外来影响的因素⑾。有关玻璃器皿是进口还是国产这个问题关乎海上丝绸之路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我们认为可缓下结论。一方面要加强东南亚和西亚诸国有关发现的了解和研究,另一方面要注意找寻烧制玻璃器的窑址等考古迹象。
    经过考古工作者几十年来的发掘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合浦汉墓西汉晚期、东汉前期、东汉后期三期的断代标尺基本确立。
    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初步研究
    《汉书.地理志》:“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这一段几百字的记载清晰地勾画出西汉中期前后的一条从合浦郡始发通往印度、斯里兰卡的中国最早的官方海上国际贸易航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它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谜团,那就是作为始发港的合浦港在现今的具体地理位置。以往见诸于报刊和专著涉及该问题的观点纷杂,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看法:
    (一)、位于合浦县城的西城区。⑿ 
    (二)位于现南流江出海口附近。“合浦古港在今北海市东北约12公里的合浦县乾体乡、南流江出海口的‘三叉港’,从江口进人数公里一段,江阔水深,俗称‘西洋江⒀。”
    (三)在今县城西南靠近县城处。“我们认为汉代合浦港的出海港口应在今廉州镇西南附近,但也不可能远至‘西洋江’一带⒁。”
    (四)在浦北旧州⒂。
    我们阐述的合浦港是依据前文《汉书?地理志》的文献记载,在考古学分期上所指的年代当为西汉中期及晚期的前段。前三种观点认为合浦港在现今县城的西面或西南面,在聚落考古学上难以成立,不能解释为什么近几十年来在合浦汉墓群范围内发掘的近千座汉墓中西汉墓所占的比例很低,而且少与合浦港年代相当的西汉中期前后墓葬的事实。我们也考察过浦北旧州古城,在这个城址内没有发现汉代的历史文物和遗迹。今浦北县境内虽然发现过一些汉墓,但时代较晚,数量很少,相反,则发现南朝墓较多,所以,当地应是到了南朝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不可否认,在论述合浦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时,我们尽管有文献的确凿记载,但缺乏考古学的实物证据。基于这种认识,2002年3月,广西区文化厅委托我队成立《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港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组,开展以考古学为主导的多学科研究,经过两年多不懈努力,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发现了合浦第一个西汉中期前后与海上丝绸之路记载年代相当的文化活动区,结束了当地有史载而无考古实物的历史。该文化区的具体位置在石湾镇大浪村古城头村民小组至石康镇多葛村,是一条长约l500、宽约200米的狭长沿江地带。在这个范围内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刻划纹和几何印纹陶片。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种,颜色以灰黑色为主,少量红色和灰色,纹饰有方格纹、米字纹、水波纹、回字方格纹、席纹等十多种,纹饰纤巧繁缛、拍印清晰,与当地发现的东汉墓甚至西汉晚期墓的出土遗物迥然不同,经过研究和测试,我们认为其年代当属西汉早中期。此外,作为一个聚落,文化区还具备城址和墓葬两大要素。新发现的两座墓葬,使我们以前划定的汉墓分布北界只到堂排一带的认识得以拓展,而且通过今后的考古发掘应能填补合浦汉墓早中期的缺环。
    2.古城头城址的年代经考古试掘确认为西汉早中期,且有可能是公元前111年建立的合浦县县治。《大清一统志》:“合浦故城在县东北十五里多懽乡”,道光十三年修《廉州府志》引用此说。多懽乡,在今石湾周江口诸村,史载与古城地望吻合。古城出土的遗物与合浦建县的年代相当,该城的构筑方法、规模也与其它地区发现的汉城大致相同。西汉合浦郡的人口仅“户万五千三百九十八,口七万八千九百八十”,乐观地估计现合浦县地域内充其量也只有三几千人,能动用如此大的人力物力筑一个城,绝非易事,这也从侧面说明该城有可能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县城。
    3.发现的码头遗存应是《汉书》所记载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由有三:其一,我们经过大量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综合合浦当时的人口状况,认为这种大规模的西汉文化活动区在当地应是唯一的。从考古学意义上说,作为一个早期的遗存,由于人口稀少的缘故,城址、墓葬和港口都是不可能单独存在,一旦确认其中的任一元素,其余均可合理推断;其二,城址南北东三面为护城河,仅西侧临近古河道,从西城门通往水路的道路仅此码头,其余城墙边坡离河边仅二、三十厘米,陆路人货都无法通行。由于当时的航船小,难以抵御巨大的海浪,甚至后来历代的名港,包括广州、泉州等无一不是建在靠近海湾的河汊,早期的合浦港更不会例外。当时的合浦港依托宽阔的河流,水道深邃,又地处亚热带,终年不冻,四季可通航,且离古海湾不远,无论南流江转运货物,还是船舶安全停靠,都十分方便,不失为一个天然良港;其三,考古发掘所见的码头,地层叠压清楚,虽经漫长岁月,夯筑的弧形平台、台阶步级及其北面相连的伸出江面供停靠船舶、装卸货物的船步都清晰可见。船步与现代沿海沿江港口伸出水面的码头原理是相同的。 
    三、汉代窑址的考古调查
    目前已确认的汉代窑址群位于县城西南郊的草鞋村一个当地群众称为“小岭上”的台地上,南流江的支流西门江从其西南流过,窑址距岸边十多米。
    1990年合浦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对该窑址进行考古调查,发现沿台地四周修筑的窑口10个,均为马蹄形窑,平面略呈方形,由窑门、火膛、窑床、烟道四部分构成。窑址及其附近地表上散布了大量的陶片,废品堆的厚度达2米,以板瓦、筒瓦的为主,也有少量的陶罐残片和砖块。瓦一般为背饰绳纹,内饰乳钉纹;陶罐为方格纹底加圆形戳印纹;砖的一面拍印绳纹,也有部分拍印方格纹。在台地的西北角发现一段汉砖的构筑物,疑是当时的排水道。
    窑址的包含物与合浦汉墓出土的器物比较,明显具有东汉时期的特征,所以窑址的年代定在东汉应无问题。而窑址的用途应是烧制板瓦和筒瓦,亦即俗称的“瓦窑”,少量陶罐残片和条砖应是窑工的生活用品和作坊的建筑材料,不似该窑产品。
    四、并非结语
    合浦汉墓的发掘和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已发掘的汉墓数量很多,整理发表的仅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不少珍贵的资料还常年装在箱子里,既不整理,也不移交入库,不但不利于文物的保护,还制约了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合浦公元前111年建县,但与此相对应的墓葬还没有发现,寻找这个缺环、建立合浦地区完整的汉墓编年,不能不说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考古工作者的重大使命。此外,有关汉代墓葬所涉及的深层次的思想、信仰、文化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关于合浦港的调查与研究,虽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要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比如城址的文化层薄,历年破坏严重,找不到完整器物,拟通过发掘双坟墩二号来弥补的计划,还有待实施;作为一个西汉文化活动区有关居住和墓葬群的了解还不够,考古勘探和发掘必须继续;码头遗址的最后定性还有赖于古城西门外探方西扩在古河道位置中的发现等等,甚至汉代的古海岸线等相关研究也要加紧进行。
    不能不提到的是,作为合浦汉代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草鞋村窑址,其被破坏的速度惊人,除自然力外,人为的因素包括垦荒、开沙石场等也不容小视。在最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原确认的l0座窑口一部分因崩塌、挖土已荡然无存,委实令人痛心。该窑址作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呼吁尽快按有关规定划定和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并在条件成熟时,有步骤地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弄清窑址的文化内涵。
    (写于2004年5月)
    注释:
    ①杨豪:《广东合浦发现东汉砖墓》《考古通信))1958.6
    ②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考古写作小组:《广西舍浦西汉木椁墓》,《考古》1972.5
    ③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合浦县堂排汉墓发掘简报》,《文物资料丛刊》4
    ④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合浦县博物馆《广西合浦县凸鬼岭清理两座汉墓》,《考古》l986.9
    ⑤合浦县博物馆:《广西合浦县丰门岭l0号墓发掘简报》《考古》1995.3
    ⑥广西文物工作队 合浦县博物馆:《广西合浦县母猪岭东汉墓》,《考古》1998.5
    ⑦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北海市盘子岭东汉墓》,《考古》》1998.11
    ⑧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 合浦县博物馆:《广西合浦县九只岭东汉墓》,《考古))2003.10
    ⑨据广西文物工作队内部资料
    ⑩蒋廷瑜:《汉代錾刻花纹铜器研究》,《考古学报}2002.3
    ⑾黄启善等:《广西古代玻璃制品的发现及其研究》《考古》1988年第3期:《广西发现汉代的玻璃器》,《文物》1992年第4期
    ⑿蒋廷瑜 彭长林:《汉代合浦及其海上交通的几个问题》 彭长林:《试论汉代合浦港的兴衰与海外贸易的关系》,《广西环北部湾文化研究》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第l版
    ⒀黄家蕃等:《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徐闻、合浦的形成条件》,《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海洋出版社,1995年5月
    ⒁梁旭达 邓兰:《汉代合浦郡与海上丝绸之路》,《广西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
    ⒂昊龙章:《“海上丝路”最早始发港探源》,《广西环北部湾文化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北海史稿汇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