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

童年记忆中的北海民俗(十二)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1-01浏览:

分享到:
 
    乡人多有花名,花名即绰号。村中人的取名有许多讲法。出世后即取一个“肉名”即小名、乳名,取肉名多考虑利于小孩好养肯大。有的讲迷信,请人算命“定花根”,根据提示起一个有利的肉名,如五行缺金,就叫金生、金养;有的命带将军箭,就叫广生、田广等等;有的叫“官娇”、“官生”。有的叫“猫仔”、“三狗”。有的生了女孩想生个男孩,就给女孩取名“带弟”、“阿带”。有的给最小的孩子,或个子比较小的孩子取名叫“阿拉”、“拉仔”,“拉”指小,拉在最后,如“猪拉”。有俗语“拉尾”,即落在最后的意思。有的不太讲究随便按家里排行叫啊二、啊五,或者三弟、四妹;孩子稍长了,准备读书,就取个“书名”是正式的名字了。这书名大多根据家族班辈排行、传统取名,姓氏之后第二字是班辈排字,统一的,第三字才是独特的,自己的。除了“肉名”、“书名”,乡人还有叫花名的习惯。可能半数以上的人都有花名。有一个女人婆说过一句笑话:“一条村人都有花名,就我们家‘烂船板’(她老公)没有花名”。
    乡人花名的出处很多。一是与出身来路有关,有的妇女娘家是哪里的,哪条村的,就以地名村名为花名,什么“龙潭妹”、“西村妹”、“地角妹”、“北海妹”。有的外来户叫“高州佬”、“博白佬”。有的人花名源自其性格、脾气,如“废九”、“癫三”、“憨十”、“牛七”、“大话八”、“大炮六”、“大声佬”等。有的人花名源自其身材特点或生理特征。身体高大的叫“高佬莫”、“高八”、“大只佬”、“大骨六”等;身体矮小的叫“鸡仔二”、“矮仔三”、“矮仔弟”;眼睛小的叫“眯眼东”、“眯眼五”、“湿眼婆”;身体肥壮的叫“肥仔二”、“肥七”、“肥佬”;身体瘦小的叫“瘦鬼”、“瘦五”;头光的叫“光头三”、“光头佬”;头发白的叫“白头公”、“白头仔”;脸上有疤痕的叫“疤三”、“螚鸡二”;戴眼镜的叫“四眼狗”、“四眼李”;脚跛的叫“跛三”、“跛七”;身高脚长的叫“竹篙鬼”、“高鬼四”、“长脚五”;额头突的叫“克头五”;牙齿露出嘴唇的叫“梢牙”;马牙的叫“崩牙二”、“崩牙仔”;面形长的叫“马面仔”、“马头九”。面花的叫“花姐”、“花龟张”;面黑的叫“黑佬”、“黑鬼二”;脚板大的叫“大脚八”;耳聋的叫“聋佬”、“聋妈”;不能说话的叫“哑仔”、“哑妹”;鼻公大的叫“大鼻”、“大鼻六”;口阔的叫“阔口李”、“大嘴八”;口小的叫“小(读nie)嘴”;面白的叫“白蕯虫”、“白面仔”。有的人花名源自生病,如得过疥疮的叫“癞渣军”、“癞渣孙”;患哮喘的就叫“掹虾佬”,等等。
    有的人花名源自职业。打铁的叫“打铁佬”;阉猪的叫“阉猪佬”;做木工的叫“木工李”;劏狗卖的叫“劏狗佬”;劏猪卖的叫“劏猪佬”、“猪肉婆”;做包子的叫“包子佬”;收破旧的叫“叮铛佬”、“叮铛婆”,是以其手摇铃铛“叮铛”响而得名;拉车运输的叫“拉车六”、“拉车婆”;钓鱼的叫“钓鱼公”;搪攞的叫“搪攞佬”;挖虫仔的叫“虫仔佬”;养羊的叫“看羊七”;养猪哥(种猪)的叫“猪哥八”,等等。
    有的人花名来自讲过的笑话或出过的差错。例如,天下雨时,一只狗向天吠,其口一开一合,一个妇人说这狗会吃雨的,村人讥她无知,就叫她“狗吃雨”。有一人捡猪屎,想赶一头猪屙屎以得捡,猪却撒一泡尿,乡人见到就问:你在干什么?答:赶猪屙尿,从此,人们就叫他“赶猪屙尿”的花名。
    那时,乡人的花名比书名的知名度高,外人到村里找某人,讲书名无人知道是谁,讲花名就知道了。后来,村里学大寨,出工时排队点名,安排农活,就都点书名,而不可以用花名了,时间久了,村里人叫名字的逐渐多了。但是,直到现在,村里有许多人花名还很通用。
    村中男人多“食熟烟”,即用水烟筒吸食熟烟,这水烟筒又叫“水碌竹”,是用簕竹尾做的,大家都同吸一条水烟筒,真的有点不卫生。久了这“烟筒嘴”脏了,吸时就先用手擦一擦。有的还在烟筒上刻上几句打油诗:“左手抓住腰,点火中间照,你嘴对我嘴,肚里呱呱叫。”做烟筒有一些技术讲究,一要耐晒,不易爆裂,爆裂了就漏水不能抽,而干农活多在外面,日晒较多,要选耐晒的竹。二要能装一定的水,在野外做工,不方便经常加水,就是竹筒大小要适中。三要“松气”即抽起来比较轻松。四要多“回头龙”,取意头好,即抽完烟之后里面的水由上一节滴落下一节,开始是咕碌咕碌响一通,渐渐慢下来,最后是“咚、咚、咚”慢慢滴落,这优美的声响可能持续半个小时,抽水烟筒的男人夜睡前一般都抽几口烟,人睡着了这“咚、咚”水声还在响,这声响别有韵味。
    具体来说,一般选第二年的簕竹尾,竹节稍短些,这种簕竹有较大的竹节枝眼,适合做烟嘴。选黄竹仔做烟嘴(乡人叫“烟雕”)。如果烟筒是弯的,取弯肚向前,而不要凸肚向前,说凸肚向的烟筒抽了人会短命。烟嘴长短要适中,一般五寸左右,安装尽可能直,以使烟筒够“松气”。里面的两个竹节打孔要适宜,大了不好使,抽烟时里面的水会被抽吸到嘴里,这水也一下子掉回去了,没有多少回头龙。如果竹节孔大小,虽然“回头龙”够多,但太“紧气”不好抽。
    乡人抽水烟筒的由头,一是有烟瘾;二是有“捱工”即偷懒之用。干农活比较苦累,又是集体所有制大锅饭,烈日酷暑,或是天冷地冻,干了一会活自然就想歇一歇,抽水烟筒是最好的“腻头”(借口、理由)。三五个、十个八个男人停下农活,坐拢一堆,你抽几筒,我抽几口,轮一圈,再轮一圈,大半个小时过去了。这烟资也有问题,有些人从不带烟丝,火柴火鸡(打火机)也不带,就蹭别人的。
    女人不抽烟,也想着法子偷懒捱工即磨洋工,三五成群,或者去方便,走到大老远的路边公厕去,有时还绕一个大弯,看看各家的自留地,或者回家喝一点米汤解渴。这就是乡人偷懒、捱工的习惯方法:“男人食熟烟”,“女人屙尿”。“食熟烟”可以搞恶作剧。儿时,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爱管闲事,爱骂我们,几个小伙伴想“整蛊”他。夜里,一帮大人一起“倾计”即神侃,这男人坐的位置光线稍暗,我们就靠过去套近乎,一边用板车的旧机油,黑黑的,涂上他的烟筒嘴,然后忽悠他抽烟,他不知是计,人嘴对上烟筒嘴时,方知有诈,嘴上印一个黑圆圈,人们不禁大笑起来。
    笔者高中毕业回乡务农,第一日就跟父亲等几位大人去驶地即犁地。干了一个小时左右,前边有人说了一声:歇一歇,食一筒熟烟吧。于是整个队伍六七个人就停了下来,牛依旧套着犁站在地里歇着。人们去墁墭(田基)上“食熟烟”,一个老伯对我说,你也食一筒,我说“毋识食”。又说,你老豆食烟你无食,以后他老了哪有烟食啊?再说你不食烟就是“背祖”了。我一心大一心小试着吸了一口,顿时感到胸闷,随即感觉头有点晕,就躺在墁墭上歇着。大人们说:无有用,就在这里睡一阵仔吧。他们继续犁地了。从此,我也慢慢适应了,也学会了“食熟烟”,不然的话,人家食熟烟的有理由歇一歇,不食熟烟的就没有理由歇了。如果你也跟着歇,抽烟的就说:你又毋食烟,继续做工。自此,我吸了四年烟。
    村里有的妇人爱争跤,即吵架。长期在一条村生活,有的因历史原因,利益之争,争屋地、争树木、争耕地,争浇水。或因小孩玩耍打架,大人卷入,造成矛盾等等,结下宿怨,一有机会就冒出来,矛盾激发。有的因利害关系引发新矛盾,争吵起来。妇女争跤,声势大,恶语相向,有的对骂半天,你数我的“妈糟”即不光彩的事,我揭你的不是,各不相让。家人各自助阵助威,也帮着骂对方,“一边天都震了”。所谓“争跤毋好口,打跤毋好手”,粗口烂舌,恶毒粗俗,无所不用其极,直到村干部,亲邻什么的出来劝架,可能也吵累了,才渐渐结束。有的恶婆泼妇,人家已经不出声了,回去了,干活去了。她还喋喋不休自己在那里大骂,谁劝她一句就骂谁。有的还披头散发,扮鬼扮马,呼天喊地,以求神助,恨不得把对方置于死地。有些恶婆泼妇无赖至极,争吵过后,见到对方就骂,走在路上也咒骂不休。有的泼妇几乎与村里的多数家庭争过跤,是“争遍村”了。正所谓:“好佬怕烂佬,烂佬怕泼妇。”好佬即好人,烂佬即无赖,泼妇比无赖还无赖。乡人称泼妇为“黎蠢”,“骂死芦爷”,说一个泼妇被一种有勾刺的野生植物“芦爷”刺着了,就停下来骂,一直骂到这植物枯死。村中的男人也有利益之争,也有争跤,但理性一点,争吵没那么多,没那么利害。互相间有嫌隙,也记恨,有机会也报复一下。
    我们村分东西两部分,我们是东头村。平时两队互相较劲,比发展、争先进。东头村的生产生活总体上比西头村好一点。西头村的人争跤比东头村的厉害,说西头村前面有“南边岭”,其实是高坡,挡住了村民的屋门口,所以入们爱争跤、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