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

辛亥风云中的珠浦人文(中)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1-01浏览:

分享到:
 
    苏乾初,乾江人,宣统元年(1909年)考取选拔贡第一名。
    但他没有留恋功名富贵,而是以苏用五、陈武的名字参加同盟会。后受命与在广州光华医科学校读书的罗侃廷(廉州府总江口人)潜回廉州府城内,在府学孔庙旁的学前街攀龙书院设立秘密据点,以教书作掩护发展革命组织,刺探清廷军情,在府城清军中开展策反活动。又派同县的丁守臣、卜汉池等前往灵山一带策划农民起义。苏乾初还专门约林翼中一起去联络发动绿林中人参加起义。宣统三年九月二十七日(1911年11月27日),罗侃廷、苏乾初在府城廉州宣布起义,由罗侃廷任起义军司令。参加起义者约400人,起义军攻下了府县衙门,以钦廉军政分府都督陈武(苏乾初)名义宣布反正,光复廉城,成立了革命政府——廉州都督分府。苏乾初任都督,参谋长李时钦、军政部长邓世增、财政部长罗侃廷、民政部长廖杏斋(兼合浦县长)、秘书长林朱赞。这就是史称的“廉州光复”。“廉州光复”后,罗侃廷到北海发动清军起义,苏乾初则派员到沙岗、西场等地招抚其他绿林好汉,以扩大革命成果。遗憾的是,因经验不足,遭到清军反叛反扑,时任广东都督胡汉民派军舰前来镇压平息。苏乾初则往广州投奔时任广东民军第二师师长的胞弟苏慎初(辛亥革命时期任钦雷廉反清暴动总队队长、革命后曾任广东临时都督兼民政长)。
    苏乾初参与创建广西第一间新式学堂乾体学堂。乾江中学成立之初曾受聘任校长。苏乾初还是珠乡著名的书法家。
    乾初的事迹,散见日本人山田辰雄編的《近代中国人名辞典》、日本人深町英夫编的《近代广东的政党、社会、国家》等书,以及2008年举办《中国现代历史文化珍稀文献资料实物展》中。
    苏汝森,字拔丛,乾江人。生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少时家贫勤学,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取秀才功名。(1905年),清廷罢科举,兴学堂,办新军。苏汝森报读广东陆军小学。陆小毕业后,随进广州陆军学堂深造。后投苏慎初军中任标统(相当于营长),并由苏慎介绍加入同盟会,积极参与反清斗争,参与密谋刺孚琦及黄岗起义之事,是化州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成员之一。武昌起义后,任广东陆军第二师团长,当时,陈济棠在陆荣廷部当差不得志而投苏汝森部,苏汝森安排其任机枪连排长。不久苏汝森以战功升为独立旅少将旅长兼两阳东路指挥使,率部驻两阳(阳江、阳春)及高州,从事地方绥靖防务,政绩甚佳,颇得当地人称举。
    民国三年(1914年)袁世凯窃国,龙济光趁机入粤主政,对军中同盟会员进行清洗,时苏汝森驻兵粤西,近广西,战略地位重要,因不是龙济光之嫡系,又不肯与龙同流合污,被龙济光猜忌。龙济光的嫡系亲信趁机进谗。龙济光以电邀苏汝森公回广州述职之名,将之骗到督军府后,立即被囚狱中,不久就被害,时年二十九岁。
    苏汝森在家乡时参与创建广西第一间新式学堂乾体学堂。并为学堂撰联:乾兴文武;体会中西。”撰此联时仅十七岁。苏汝森诗、联、文具佳。传世遗作有《为钦廉起义烈士撰》联:
    遍地妖氛,尔盍姑留躯壳,霎时竞乘白鹤。祖国心,同胞念,桑梓情,混合一身殉党祸;漫天毒雾,君候善保灵魂,来日突进黄龙。胡虏肉、酷吏头、劣绅血,调和三味奠坟茔。
    林翼中,1887年生,合浦人。乾体学堂肄业。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8年加入苏慎初组成反清暴动队,开展对驻守合浦的清兵的袭击。1911年参加辛亥廉州起义。后入读广东高等师范。1915年毕业后从事中学教育。曾参加讨袁驱龙(济光)运动。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政治部主任兼师党部执委、秘书,参加第二次东征。1926年任肇庆市政局局长、广州特别市党部改组委员兼组织部长。次年随陈济棠去苏联考察。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广州特别市党部指导委员会常委、党部执委兼宣传部部长,广东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委。1932年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执委会西南执行部委员、广东省党部执委等。1935年任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委。次年随陈济棠赴欧洲游历。1937年归国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常委、三青团中央团部干事兼海外团务计划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训练团指导员、内政部禁烟委员会常委、农林部政务次长、监察院监察委员、广东省临时参议会第二届议长、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委。抗战胜利后,参与创办私立珠海大学,曾任广东省参议会首任会长、监察委员等。建国前夕移居香港,任珠海书院监督、崇正总会副理事长。
    1984年11月20日在香港病逝。
    邓世增,号益能。1908年加入苏慎初组成反清暴动队,开展对驻守合浦的清兵的袭击。1923年6月任粤军第1师炮兵营营长,1925年2月任粤军第1师2旅4团团长,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11师32团团长,1926年任第4军11师副师长,同年兼任钦廉警备司令,1927年5月任广州警备司令,同年冬任第4军参谋长,1928年任第8路军参谋长兼任广州卫戍司令和广州市公安局长,1929年春反蒋失败逃香港,1931年11月任京沪卫戍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1932年任福建绥靖公署参谋长,1933年11月任福建人民政府第19路军副总指挥,失败后逃往香港,1937年5月任中将,1938年春任钦廉地区游击队中将司令,9月任广东省第8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2年5月被免职,1943年任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高等顾问,1944年回乡,1948年5月任立法院立法委员,同年在广东北海协助民革组织起义活动,8月因起义事泄,逃往香港。后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1954年5月16日在广州病逝。
    卜汉池,生于1895年,合浦人。行伍出身,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毕业。1908年加入苏慎初组成反清暴动队,开展对驻守合浦的清兵的袭击。1911年11月参加广东民军第2师(师长苏慎初),在第6团团长苏汝森部任少尉排长、连长。1915年12月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辞职赋闲。1916年5月任两广护国军江防司令部陆战队上尉队长。1921年6月所部编入广西陆军第1师任少校营长。1922年6月第1旅扩编为第1师,卜汉池升任中校参谋。1924年10月所部改编为建国桂军第1师(兼师长韦冠英),升任上校参谋长。1925年起出任国民革命军第11师任中校副官。1931年升任副官处上校处长。1934年9月保送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学习。抗战期间历任陆军步兵中校、上校副旅长、少将旅长、少将副师长。1945年6月调任第7战区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余汉谋)少将高级参谋。1946年7月31日晋升任陆军少将,并退为备役。10月10日获颁胜利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广州市政协委员,市参事室参事,广东省政协委员及文史资料专员。著有《对余汉谋第一军入赣防共初期的回忆》、《第一次粤北战役》、《第六十二军参加第四次粤北战役经过》等。
    钟继业,1888年生,营盘人。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毕业。1908年加入苏慎初组成反清暴动队,开展对驻守合浦的清兵的袭击。1916年2月,任广东护国第六军独立团团长。1918年9月任海南岛儋县县长,为期仅一个月。1921年10月任粤军第二独立旅二团一营长,驻防钦廉。1923年6月任粤军独立团团长,驻防高雷。次年任粤军第十四旅旅长。1926年元月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师补充团团长,驻防廉江。1927年11月调任广东廉洋水师统带。1920年8月到五林任保安司令部参谋兼第一大队长。次年9月任第一集团军第二独立团团长。
    1932年10月任福建绥靖公署参谋。1934年9月回北海任第一集团军第三军垦区主任,1937年初离职。后集股创办合浦森发公司任经理,发展林业生产。在中站、赤壁一带,以及三合口、婆围等地种植了大批桉树、油加利树、相思树等,还在婆围种了许多果树。抗日战争开始,1939年5月任四战区广东第11区游击指挥部参谋。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整编,到曲江任中训团第九军官总队第七大队教官。1948年6月回合浦任水上警察队长,直到解放前夕。1950年病故。
    苏健今,乾江人。青年时深受康有为、梁启超新学思想影响,倾向革新。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积极参加革命党人罗侃庭、苏乾初等领导的廉州起义,成立“廉州都督分府”革命政府后,苏健今功成身退。民国6年(1917年)28岁时,全国招考60名公费留学生,报考者不下数千人,苏健今以优异成绩考取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理工化学4年,为合浦最早的留学生。精通英、日文字,对中国甲骨文、古籀文研究造诣尤深厚。毕业归国后在廉州中学执教英语、化学等课兼任学监近10年。1930年中,时任广东省主席的陈铭枢曾致函邀请其出任合浦县长,婉辞不受。1942年,发起创办乾体中学,任校董会董事长。解放后,苏健今是北海市中医院的主要创始人,先后任北海中医院医师、副院长,北海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北海市政协第二届委员、副主席,广东省政协第一届委员、农工民主党北海市支部主任等职。著有《中药今释》、《妇科医案》、胡卢燕石斋诗文集》、石鼓文扶桑摹本考证》等。曾出席广东省首次“中医拜师会”,名列《广东省名医录》。
    林朱赞,字赏亭,乾江人,1901年参与筹建广西第一间新式学校乾体学堂。当过高小校长、廉州中学教员。曾任粤军第二师司令部典军,后投身教育,辛亥革命时期参加苏乾初等人的革命组织,以教师身份,从中掩护并积极发展成员。廉州辛亥起义成立军政府时,檄文布告,多自其手。辛亥革命胜利后,林朱赞不恋官场,回乡建了字山草堂用作开馆授徒的学堂。在字山草堂里,他写下了《字山草堂文稿》十卷,书中记录有大量的乾江和廉州的重要史料。为后人考察合浦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特别是书中的《请取消割钦廉改隶属广西书》一文,记录了当时钦廉改隶广西之争的史实,对后人考证这一段历史弥足珍贵。林朱赞去世后,字山草堂文稿》十卷,由中山大学校长邹鲁签署刊行。由此可见该书的价值。
    黄质文,合浦常乐人,辛亥革命时参与同盟会的活动,辛亥后加入苏汝森部,龙济光杀害苏汝森后,黄质文亦遭猜疑而被扣押。得以脱身后,投陈铭枢部任第团长。后转陈济棠部任广东第一独立旅旅长、粤军第八师师长、第七独立师师长、第五战区高参室中将副主任等职。抗战时曾以中将高参衔被派往蔡廷锴部参战。
    黄质文曾经在中国工农红军与粤军共同合作中担任重要角色。1934年10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分东南西北四路,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南路剿总系粤军总司后陈济棠,因陈济棠不是蒋介石嫡系,而唯恐蒋介石以消灭红军之机借刀杀人。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陈济棠与中共进行过一次和作。
    1934年10月5日,中央红军为实施战略转移,向粤军寻求“借道”。红军总司令朱德为此致信粤军第七独立师师长黄质文,信中称:黄师长大鉴,兹应贵总司令电约,特派潘健行(汉年),何长工两君为代表,前来寻邬与贵方代表幼敏,宗盛两先生协商一切,请予接洽照拂为感!”黄质文接信后,随即在其防区江西寻邬县罗塘镇严应如旅部,安排双方代表秘密谈判。与潘汉年、何长工经过三天三夜的谈判,并达成了五项协议,使中国工农红军在最危难关头得以“借道”,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黄质文因此名留史册。
    黄质文诗书俱佳,1928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黄质文时任第一独立旅旅长。是年重阳节,他到在孙中山故地广东香山凭吊,在西山寺寺院的钟声中,想起了曾经追随孙中山推翻封建,建立共和的往事,写下了《西山寺闻钟》以寄托对孙中山先生无限怀念之情,诗曰:红棉花下晚钟频;第一峰头点缀新。
    珍榭慈航思普度;殷勤长唤梦中人。
    黄质文的《西山寺闻钟》诗及书法今存于广东某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