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

北海的虎迹及虎文化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1-01浏览:

分享到:
 
    今天,如果提起北海合浦的虎迹及虎文化,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认为是“伪问题”。而在古代,北海合浦却确实是老虎出没的地方,而且曾一度是虎害的重灾区。时至今日,民间中还有许多关于老虎的事典。
    其一:东山寺虎迹石。据民间传说,东山寺鼎盛时,每天有早晚课之佛事,晚课念经诵佛最为隆重,每次晚课,最多时上百僧人齐集大雄宝殿,在经鼓禅钟的伴奏下,齐声诵经,礼佛之声响彻寺院,传荡于禅径松林之间,蔚然壮观。
    有一天黄昏,正当众僧专心晚课之际,殿楼上的白虎图像突然晃动起来,接着便有一道白光洒于大殿后面。开始众僧以为是烛光摇动,闪影所致,但由此之后,这种景象就天天出现。
    只要晚课进行间,白虎画像的白光就会落于大殿之后。主持僧感到奇怪,决定探个究竟。于是就安排一小僧隐于一旁观测。
    正当晚课进行间,白光落处,居然化成了一只白虎。这只白虎与殿楼上画的白虎一模一样。只见白虎伏于殿后的窗下,双目微睁,半睡半醒间也似在听众僧念佛。小僧见状忙走到殿楼细看,殿楼上的白虎画像竟然不见了。直到晚课结束时,白虎再化作白光飞回殿楼。小僧将此奇事告知主持,主持派人继续观察,天天如是。
    东山寺的这一奇景,引起了各方人士的惊叹赞赏的同时,也引起了某些恶僧的妒忌,蓄谋破坏,他们趁白虎从画中走下来听禅之时,用法术将白虎变成了一块大石。后来人们便把此石称之为“虎迹石”。 千百年间,东山寺屡遭兴废,虎迹石而已荡然无存。但此传奇事典却文人墨客诗词中流传了下来:“禅径悠悠松菊静,梵音寂寂虎龙降”。
    其二:东岳庙老虎。东岳庙建于明初,位于廉州府城东郊。
    处于小东门与东校场之间,与东山寺仅一箭之隔,有“廉邦之文明富庶寔嘉之赖之”称。由此可见廉州东岳庙的重要影响。
    在东岳庙的许多传说中,就有关于老虎的事典。
    民间传说,珠乡有一恶少无赖,恃着家中有钱终日无所事事,专在乡间斗是撩非,最可恶的就是他那张乌鸦嘴,隔离邻舍没有不被他粗口烂舌辱骂过的,大家都把他当作是一个神憎鬼厌的烂仔。却说有一天,这个恶少无赖在赶去赌钱路过东岳庙时恰逢大雨,他躲进庙里避雨的时间稍微长了一些而又不见放晴,惹得他恶性大起,指着东岳神像破口大骂,指责东岳大帝阻了他的赌运。骂完之后就不解恨,又指天骂地的粗口烂舌大吵大闹。当他骂倦了转头向门外望去时,却见一只斑斓猛虎张开血盆大口蹲在门口瞪着他。刚才还气冲斗牛的恶少见状一下子吓得昏了过去。当他醒来的时候,老虎不见了,自己身上毫无损伤,但说不出话来了,见人便只能喊出一个“虎”字。
    恶少哑了以后,家人四处求医问药均无效果。后得一高人指点,日行一善,逢双日到东岳庙烧香赎罪,或可解救。那恶少受够了有口不能言的苦头,只好听从指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有一日恢复了说话的功能,人也变得斯文有礼,乐于助人了。此后,珠乡民众便把这个故事广为流传,当作惩恶扬善的借鉴。如有谁家小孩粗口烂舌不懂礼貌,或有那个游手好闲专与街坊邻里斗撩是非的后生,劝诫者就会说“东岳庙的老虎就在你后背呀”。
    虽然,东岳庙的老虎”显然是一个为吓唬不听话的小孩而编出来的故事,但它罩上了东岳大帝的灵光之后却能产生劝恶从善的作用,藉此在民间流传,也算是与虎有关的民间文学创作吧。中国的许多神话传奇不也都是在民间的劝诫教喻中产生的吗!虽然这两则关于虎的事典只是传奇而已,但历史上北海的许多地方确实都出现过老虎。
    最早记述北海老虎踪迹的书是宋朝周去非的《岭外代答》。据该书记载:虎,广中州县多有之。而市有虎,钦州之常也。”广中州县即两广之间的州县,北海当处其间,也是多虎之地。
    明清之际,有岭南三大才子之称的屈大均所著的《广东新语》中也记:高 、雷 、廉三郡多虎,商旅遇之,辄诟骂以夺虎气,斥之为大虫。凡风主虫,虫,风族。虎乃风族之大者,故虎之来必有风,其声飚疾。山行者闻风声有异,则知有虎。常有人入山燔木,一虎来直竖其尾,大哮吼,风起,火即尽灭。久之虎去,风飕飕犹在树间。盖虎在地上行甚缓,遇林木则其行如风,竟若风行非虎行,故曰风从虎。虎得风其威乃生,风者,虎之羽翼也。”书中的廉郡,即廉州府辖地,北海亦属其中。
    清代道光版的《廉州府志》,收录有李符清(合浦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举人。曾任天津知州)作的《书吴氏兄弟搏虎事》一文,其中记述:乾隆己丑,吴氏兄弟仲叔季持器入山,发未及穴,虎突至搏仲,齿其肩,口半张,叔以投锄其喉,柄短,手入虎口,虎噬手,叔踢。季惶急挺锹连击虎背。骨折未能奋,季益力疾击,锹柄折。虎伏地嚎震林木。季力竭,手柄喘虎旁。
    叔仲负痛匍号。村人纠众趋视,见季与虎交困。前搏虎,虎惊起,血淋漓,曳尾遁丛莽中。会日暮,众莫能踪,抬季归。后数日,邑候汪公龙岗过其地,召视创且询人虎相搏状,嘉其笃,兄弟义,给资疗之,复免其徭役焉。”古代记载北海合浦有虎的史籍还有:《合浦县前事记》手抄本载: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横岭虎患至丙申,连十七年,遭噬者三百余人。”清代杜臻《粤闽巡视记略》中则记载有他自己亲身经历这样一件“虎事”: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日,时任钦差大臣的杜臻与广东巡抚吴兴祚到营盘白龙城视察时,是夕宿于野,四无居人,张幄以寝。夜分有物至帐外,勃悉作声,披帷视之,庞然巨虎也……”清末梁鸿勋著的《北海杂录》载:在北海的外国人,间亦有到附近村落猎虎,是年(可能是1905年)腊月,有德国人在南康地方猎虎一头,重约二百余斤。”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编纂成书的《廉州府志》卷四《物产·兽属》载:有虎 、豹 、象 、犀 、鹿……”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编纂的《合浦县志》卷十七《物产·兽之属》亦说“有虎 、有豹 、有鹿 、有熊 、有象……”而《合浦县地名志》载,石康镇有个大崇大队,位于石康墟镇西北2.2公里。此地古时常有大虫(老虎)出没。人们根据大虫的谐音取名大崇大队。大崇大队内还有大崇坡,大崇塘等地名,均因古时有大虫出没而得名。白沙乡也有村叫老虎塘 、老虎角 、老虎斗(窝),也因古时有老虎出没而得名。白沙乡和环城乡都有老虎岭,以前这些山岭也因有老虎而得名。
    在一些史料的记载中,合浦县从光绪六年到二十二年,虎患持续了17年。廉州虎患在广东全境有虎患记载的十四个州府中排第三。而合浦古属的上八团(今浦北,旧称上八团)、公馆以及北南康 、福成一带,都有老虎出没。
    民国期间合浦出版的《粤南日报》也屡有关于老虎的报道:1942年3月23日该报报道称:博白县猛虎甚多,经当地乡民围捕,四散奔逃。近悉有猛虎数头窜至合浦县平睦 、土东一带。本年春,有乡民某赴戚友家贺年,竟告失踪!嗣在山间发现骸骨一具。由是土东乡民行走结队而行。闻猛虎共发现三头,最大者据云重约三百斤余。”1943年1月11日,该报刊登了一则专访:近来虎患堪虞,伤害人畜,时有所闻。查该镇木赖炕村前四日夜,有一乞丐,突被老虎捕尝。次日该村附近茅岭头,又有老虎追逐牛群,爪伤一牛足部,并在三伯日甬地方捕食黄牛一头。日前于该镇扶良村又捕食黄牛三头,尤其是几罗垌地方老虎伤害牲畜不下二十余头。据乡民发现者,体大如牛,脸庞披须及尺,貌若雄狮。”1943年1月27日,该报又刊登了一篇快讯:近日各地猛虎出现,迭志本报。昨日安石马坪坡,被虎咬死猪三头,22日乡民又发现虎一群,大小共七头,出没于郊野中,为作游戏状态,诚足令人谈虎色变云。”在合浦境地离现在关于老虎记述最近的报道是1953年3月25日的《钦州农民报》,该报在一篇以《陆秀强打虎记》为题的通讯中记述,浦北小江西塘乡有位民兵陆秀强,于1953年2月2日,带狗背枪上山打虎,发现一只20多斤重的铁猫钳已被老虎拖走,即放狗跟踪,一直追到大王关才见老虎。陆秀强连打八枪其中三枪命中老虎,致之毙命。县政府,为此奖给他大米300斤,以表彰他为民除害的精神。
    北海的老虎不但见诸于各种史籍记述,也广泛的存在于民间的童谣之中。
如廉州方言的童谣中有:月亮亮,骨(点放)炮仗(鞭炮)。
    炮仗响,骨东养(廉州方言常见的小孩乳名)。东养眼眯眯,骨(打)社斯。社斯眼红红,掴大虫(老虎)。大虫尾拖拖,骨(打)鹦哥(鹦鹉)……”而在廉州方言中,有一句俗语是讽刺人没见过大世面的:“没见过大虫屙过屎。”这里的大虫就是老虎。
    廉州方言歇后语有:大虫借猪—— —有去无回。”老虎头上叮虱—— —无怕死。”等等。
    在北海合浦地区,民间还广泛的流传着“无怕老虎怕夜漏”的寓言。说的是有一对穷苦人家,住在破旧的茅草房里,饱受风侵雨漏之苦。而当时合浦多老虎,时常闯进村中吃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只老虎又闯进了村子里的这户人家,正要扑进去吃人,忽然听到屋里的男人叹息:唉呀,住在这样的烂屋里,今晚我是无怕老虎怕夜漏啊。这只老虎听了大吃一惊,心想:原来今晚来吃人的还有夜漏啊。他不怕我而怕夜漏,看来这个夜漏比我更厉害了。于是老虎就冒雨离开了。这是一则讽刺人粗心大意,听错话,自己吓自己的寓言。
    在客家地区的闸口,有两处名胜景观也是与老虎的传说有关。
    一是观音山。观音山位于闸口镇东,为大廉山余脉,面临铁山港,背靠大廉山,倚接大廉山脉而峙,山势极为壮观。观音山之得名,传于五代之间,相传是因观音大士曾经过此山,点化青龙白虎而得名。五代十国时,中原战乱不断,青龙 、白虎隐于山间古潭避祸。不时为争地而斗,为患地方。观世音菩萨见状专程赶至山前,点化青龙 、白虎潜心修炼,以待正果。青龙 、白虎谨遵法旨,守护一方,行云布雨,以保乡民安居乐业。此后,每当霞飞云蔚之时,彩虹便从潭中升起,更有铁山港波光浪景相映,海市蜃楼景象屡观,乡人更将之视为观音圣殿现形,观音祥光降临,故在山间建庙以奉观音。山中每有紫气升腾,霞光蔚然之时,乡中总有喜庆之兆降临,造福乡里。乡民即于山中设坛拜祭,以为岁时祀礼,观音山因此成名,传诵后世。
    二是香粉潭瀑布。香粉潭瀑布位于闸口镇东观音山下,分上下二瀑布。相传潭中有青龙神居住时与白虎神相斗,致使潭水翻腾,洪灾泛滥,观音大士知道后,用莲枝点水在潭中筑起两道瀑布,将青龙 、白虎用瀑布隔开后,各安其所,潜心修炼,得成正果,香粉潭瀑布因为龙虎相斗传奇而成,有好事者传瀑布旁龙虎修炼处有龙窝虎穴风水宝地,引得古往今来,探穴者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