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州自古是商贸繁荣之地,又兼有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连接内陆漕运通道的便利,唐汉以来,廉州就成为东南亚各国进入中国内陆的主要水道,据周去非所著的《岭南代答》所记载:“廉之海,直通交趾”,“异时安南舟楫多至廉”。当时的盛况由此可见一班。古时交通条件不发达,水路海运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廉州水路和海路兼备,货物聚散,自然是商贾货殖汇集经营之地。在众多的商旅之中,广府人是最活 最主要的力量。广府商人在廉州设置的会馆则是广府商人的代表机构。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广府商人在廉州府城建有会馆一座,名“广州会馆”。
广府人当时是指广东的南海、番禺,顺德等县市的商人。廉州时属广东下四府,语言相近,习俗相通,加上地近广西边界,当然是广府商人“开发西部”的中转站,当时的“广州会馆”就西门江航运的便利,倚西古城西门渡头而建,还建有码头一座。址在今西华路合浦工艺美术公司(角雕厂)。广州会馆的模样至今已不可考。
广州会馆成立后,除了作为广府商人的聚会议事场所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作为春秋二祭之所。广州会馆当时还建有一个长春旅所,这是专门为广府人而建的,属于公益福利慈善机构,用于停放棺柩,安放神位,只供广府人使用,址在今下街,与广州会馆同在廉州古城西门江外,相隔不到百米。
到了清末民初。广府商人在廉州府城的经营规模已经相当庞大,主要的商业行口大都是由广府商人经营,形成了商业贸易的绝对优势,广府商人在廉州府城的经营也开拓了新的商业领域,如廉州城内最早的庐山照相馆、生活照相馆等,都是广府商人来创立。廉州府城内最早的当铺也是由广府商人经营的。广府商人对廉州的商业发挥了开拓性的作用。到了抗日战争的时期,广府商人为了躲避战祸,才逐渐迁徙他方。
广州会馆对廉州粤剧的兴起、引进也产生过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粤剧之传入廉州,时在康熙年间,但能在廉州成为主要地方剧种,则得益于广州会馆的春秋二祭。原来,康熙年间,广府商人虽然已经来廉州经商,但尚未形成群体。偶尔请广府粤剧班来廉州府城唱大戏(廉州方言称广东粤剧为大戏),也是酬神庆典之例。广州会馆建立后,广府商人有了固定的联络地点和固定的春秋二祭场所,岁时请粤剧班来廉州“唱大戏”也就成了定例。在广州会馆的影响之下,廉州商绅及民众逢有活动,也请广府班来唱大戏酬神。长此以往,一些广府粤剧班见廉州府城有广州会馆,又有一定的市场,于是便在廉州城内安营扎寨,长期定居。此后,廉州府城的粤剧演出规模越来越大,演出时间也越来越长,有时甚至可以连续演出十天半月。演出场地也由广州会馆向寺庙庵堂伸展,到了1922年,开始有用竹篱笆搭起来的戏院,能容纳400个座位。1927年,又有了固定的戏院。粤剧引进廉州及其兴起发展,广府商人及广州会馆功不可没。
新中国成立后,广州会馆先后作过文化馆、溜冰场、角雕厂,原有的建筑已经拆毁,至今只剩下一个门楼作为工艺美术公司的大门而幸存下来,孤单地挤在老房中间,无语地思忆往昔的繁华。
北海老城的会馆机构起于清后期,据《北海杂录》一书记称:“北海一埠,店铺不下千间,而大中商号约四五十家,以广府人尤占多数。本埠生意则以同治年间为最旺,斯时载运货物,俱是头艋船。入口则花纱疋头、呢羽、鸦片、药材;出口麸油、靛青、糖食、纱纸、八角、八角油、桂通、桂油、云南锡板、牛皮。所以新关一开,每年即有饷银数万两,嗣是洋关开,抑又更旺。自南关划界后,则云南货物来往,由港直附海附入河内上保胜而去。及龙州通商,该处货物,亦由海防而上。此时入口之花纱呢羽,出口之锡板、八角,已渐减落,未几梧州通商,而广西南宁、云南来往货物全无矣。未几广州湾租与法人,而高雷属之货又无来往矣。”
北海会馆的出现,最先就是由广府人成立的,同治年间,广府人在北海先后成立了敬义堂和高州会馆,以为会议之所。其中敬义堂建于同治元年(1862年),高州会馆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这也是北海最早出现的商会机构。
《北海杂录》中记:“敬义堂。乃广府商人于同治元年设为会议之所。聘一绅士以为代表,常川驻堂。凡钱债官讼及交涉事,均集堂会议,而代表任之。现充斯席者,为三水孝廉梁君保三。其堂内经费,由广号视生意之大小,定科钱之多寡,近年约需二千元云。
高州会馆。乃高州商帮敛资建造,以为会议之所。初高州之商于北海者,本属寥寥,故未议建。自梁安利、陈正和、黄新盛、张遂成、麦高昌、戚信兴、蔡宝轩七人为之倡,敛贵生息,积累凡数年,嗣是该帮人日益众,造成者日益多,或捐金钱,或助木石,遂于同治七年建成,共费不下三千金。会馆积蓄无多,故无聘请代表人。每月初二祃期,每人捐银三毫约五十余人,用二毫以办东,存一毫以为会馆内费用。”
根据《北海杂录·会馆》篇记载,会馆当时的职责是“凡钱债官讼及交涉事,均集堂会议,而代表任之”。也就是说要发挥协调作用,沟通商家与官府之间的关系。会馆由各商家选出的代表担任“驻堂”,即专职干事。会馆的经费开支由会员商家分担。敬义堂的规模较大,资金较充足,因此聘请有常任“驻堂”,常任“驻堂”是广东三水人梁保三。“驻堂”者要有一定的声望和资历的乡绅来担任。高州会馆的规模相对较小,会馆积蓄无多,故无聘请代表人。商会除了发挥协调作用之外,还有祭祀的功能,每逢春秋二祭,也就是广府商人聚集会馆商议事务,举办祭祀之时。因此,参与地方上的慈善机构事务,也是会馆的重要议程。
北海的会馆所建的慈善机构有广仁社、太和医局、广府义冢和阳江义冢。
关于两家会馆在当时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中国海关北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中是这样记述的:“敬义堂及高州会馆,前一个对社会有较深远的影响,后一个从名称上就知道为高州人谋利益的。敬义堂的会员是本口岸主要商人,会员每年向总基金捐赠该年进口货值的千分之一。有一个理事会,工作是义务的,有一个领工资的秘书。商会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会员谋福利,必要时也提供金钱的帮助。高州会馆的成员多数是劳动群众,主要是包括小商贩,搬运工人及抬轿工人等,搞的大都是关于个人利益的工作,实质上就是一个工人俱乐部。他们的范围之外不产生什么影响。”
高州会馆尚存“高州会馆”横匾一块,花岗石质地,宽217厘米,高69.5厘米,厚14厘米,“高州会馆”四字用楷书阳刻,字径37至50厘米,上款有“同治丁卯仲春”,下款为“吴川陈兰彬书”。另存新建会馆捐题碑一块,此碑是建立高州会馆募捐者所立。花岗岩石质,高185厘米,宽81厘米,刻于同治七年(1868年)孟春(正月)。该碑文记载了高州会馆筹备兴建经过,捐款缘起,捐款数目,捐款者名单,虽久经风雨侵蚀,碑文仍可辨认。两块碑刻现存于北海文物所。
北海老城内还设有广州会馆。广州会馆位于沙脊街,是由广府商人于清末建造的,址在今海城区五小。广州会馆占地面积颇大,馆内建筑有若干个厅、堂、厢房和天井,太和医局就设在馆内。
广州会馆著名的商店有荣昌隆洋杂批发专卖店和广成、卜远成杂货铺。其中的广成杂货铺历史悠久,建成年代在清末民初,是“前店后厂”的双铺头,到该铺购货的顾客很多,真是“客似云来”,那时北海通用的是铜币,店员接过顾客购物的铜币后,为节省时间,直接把铜币扔到柜台后面的地上,待晚上收市关门后才把满地的铜币捡起来,其生意的兴旺由此可见一斑。
广州会馆的荣昌隆则经营从广州、香港或澳门购进的“舶来货”,如唱机、铁钉、自行车、缝纫机、布料、家电、娱乐用品等,是北海当时最大最兴旺的一间洋杂货批发、零售店。广州会馆还有数间客栈、货栈和当铺。陈济棠主政广东期间(1930—1936),广东省银行就在租用广州会馆开设“广东省银行北海支行”以开展北海的金融业务。
广府商人除了在廉州和北海老城内建有会馆之外,也曾在公馆、西场、南康等乡镇建有广州会馆。而合浦、北海的商人也在外埠建有会馆。其中著名的有北京的廉钦会馆、徐闻的钦廉会馆、新加坡三和(高、廉、桂)会馆、南宁的钦州会馆。
北京廉钦会馆位于宣武门外的粉房琉璃街。据北京档案馆所辑的《北京会馆档案史料》述:“本馆为道光十五年(1835年),由廉钦同乡购置,以作廉钦举子赴京会考之试馆。当时房屋老旧,后作部分翻新。旧时门牌为路西三十一号,占地2·58亩,有房58间。掌馆人苏乾初、杨登睦。”北京的廉钦会馆也曾是钦州籍的抗法名将冯子材入京时的居所。1864年8月,冯子材进京述职,一直到1865年秋被派往两广督办军务,寄住在会馆长达一年的时间。在廉钦会馆居住期间,廉钦会馆成为冯子材临时军事指挥部,他在会馆中曾多次就剿匪之事起上过不少折子,并被清廷一一采纳。 著名的爱国将领陈铭枢将军也曾是会馆的负责人之一。
会馆大门为典型的金柱大门,大门镌刻一联:
长治久安,经纶盛世;
春华秋实,黼黻皇猷。
徐闻的钦廉会馆的建成时间约在清嘉庆年间,由来自廉州府合浦县的商人陈仲谦发起在徐闻县北的重镇英利成立。当时廉州商人在徐闻大多以经营茶叶、凉果、干菜、烟丝、海货、药材、土产、木材等,陈仲谦专门在此地开设了商号,名称为“钦廉行”,经营范围开始以英利镇为主,后来不断扩大,业务涉及徐闻县城。而当时徐闻县城也有很多廉籍商客,到了咸丰年间,陈仲谦的孙子陈以汉又在徐闻县城内观音山附近购置了一处房产开设会所。但到了民国初期,时值徐闻匪乱连绵,钦廉商客日渐减少,而廉州府的北海、合浦等的社会相对安定,商贸也繁荣,所以这个时期钦廉客纷纷打道回府,于是徐闻县城城和英利镇这两所会馆也就销声匿迹了。
新加坡(高、廉、桂)三和会馆,创于1883年,由广东省之高州府,廉州府及广西三属先贤创办,故命名为(高廉桂)三和会馆,原以联络三属之乡谊,本团结之精神,实行互相合作为宗旨。1883年,由旅星广西博白人庞公敦武,高州人揭公志松,廉州人许公爱廷,张公瑞福及廖公合等人共同发起建立会馆。会员来自高州之石城(现称廉江县),水东(现称电白县),梅(现称吴川县),廉州府之合浦县,及广西之博白县五个县份人士,故草创初期,会馆命名为“五合公司”,取五县联合之义。后来高、廉、桂三属的商客加入会馆者甚众。经众议决,乃扩大组织,以高州一府,廉州一府以及广西一省为基础,广招会员,遂易会馆之名为“三和公司”。其意义是三属同人和衷共济,和睦团结,以致和气生财。1891年6月8日,本会馆根据当时的社团法令正式注册,又易名为“三和会馆”。
“三和会馆”。1891年该会馆正式注册时,原有理事员六名,会员571名。此后会员人数逐年增加,会馆极盛时期,会员达五千余人,南洋各地都有。三和会馆和其他会馆一样,也曾在1946年至1968年,在会所办三和学校。
钦州会馆设于广西南宁市,是由廉州人杨振华创建,以广南商会联络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