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

北海古代的和亲使者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1-01浏览:

分享到:
 
    在中国历史上 ,有过不少的和亲传奇故事。
    早在周襄王(公元前651—619年)时期 ,襄王欲伐郑 ,故娶狄女为王后 ,与戎狄兵共伐郑。这是历史上较早出现的和亲事件 ,此后汉唐直至明清 ,和亲之举不绝于书。其中最为人们熟悉的就是汉代昭君和亲以及唐代的文成公主嫁吐蕃松赞干布。她们的和亲事迹被演绎成为各种体裁的文艺作品 ,传唱千秋 ,感动万代。而咱北海 ,在古代也曾出现过一位“和亲使者”,他就是廉州人氏任香初。
    任香初的事迹记于《淞隐漫录》一书。《淞隐漫录》又名《后聊斋志异图说》、《绘图后聊斋志异》。据《淞隐漫录》的作者王韬在自序中称“追忆三十年来所见所闻 ,可歌可愕之事 ,聊记十一 ,或触前尘 ,或发旧恨……时与泪痕狼籍相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亦评:长洲王韬作《遁窟谰言》(同治元年成)《淞隐漫录》(光绪初成)《淞滨琐话》(光绪十三年序)各十二卷……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 ,一时传布颇广远 ,然所记载 ,则已狐鬼渐希 ,而烟花粉黛之事渐盛。”其中烟花粉黛之事多是王韬三十年来亲身经历的 ,描写细致入微。该书刻印于光绪元年即1875年。
    任香初一篇记于该书的第八卷。记述的是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廉州青年任香初 ,他的父亲以孝廉出身担任了云南蒙自县的县令。他的父亲因为考虑到边疆战乱 ,决定一人孤身赴任。而任香初不忍父亲单身赴险 ,坚持要与父同行 ,以报效国家。最后在父亲的坚持下 ,任香初只好留在家中。
    任父到了蒙自县后 ,因政绩卓著而大受知府的重用 ,被安排在州府训练军队。不久 ,边寇作乱 ,侵扰四境 ,任父受命领兵抗敌 ,深入中越边境而失去联络。甚至还有任父战死沙场的消息传来。为了弄清楚父亲的真实情况 ,任香初决定前往边疆寻父。但行至中途 ,受到了父亲的消息 ,原来任父深入到境外敌人后方后 ,大获全胜 ,连克数城 ,并已建立了稳固的基地。任父没有急着班师 ,而是为了为好地巩固的保障边疆地区安全。任香初知道了父亲的情况后 ,更加坚定了奔赴前线 ,与父亲并肩战斗 ,建功立业 ,保效国家的决心。于是 ,任香初带着三四十名家丁 ,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父参战的道路。
    正当任香初带着三四十名家丁日夜兼程向前赶路的时候 ,在中途的一座大山下遇到了当地洞兵的伏击 ,由于寡不敌众 ,任香初等被俘后献给洞主。而这个洞主是一个名叫龙鸾史的女豪杰 ,她虽生长在南疆山野 ,却从小就向往中原文化 ,喜与中原人士结交。当她知道任香初是寻父报国志后 ,立即向任香初提出 ,只要任香初肯娶她为妻 ,她即可点齐本洞兵马驰援任父 ,助任香初一起建功报国。但任香初以不能私自婚嫁为由 ,拒绝了龙鸾史的求婚。龙鸾史只好一方面用计将任香初留住 ,一方面称派人去探听任父的消息。其实是拖延时间 ,请人伪造了任父同意任香初取龙鸾史的家书 ,骗取任香初与之结婚。接着 ,又仿任香初的笔迹向任父报喜。婚后 ,任香初坚意前往寻父 ,龙鸾史却不忍夫君离去 ,多方挽留 ,并向任香初讲述了她于三年前就在梦中与任结婚的奇事。在这个梦中 ,结婚后任香初如离开就会有性命之忧。为此 ,自己才千方百计的阻止任香初赴险。但任香初寻父心急意坚 ,还是义无反顾的领兵前往。
    任香初与父亲会合后 ,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就平定边患 ,大获全胜 ,奉旨班师。不幸在途中被山贼伏击 ,父子双双殉国。
    龙鸾史发兵剿平了山贼后 ,终身为任香初守节 ,成为一段佳话。
    合浦自汉立郡 ,就是朝廷的藩卫重镇 ,历朝历代都以合浦为军事基地 ,如汉代的马援征交趾 、唐代的高骈海门屯兵 、宋代对安南入中原水路控制 、明代的抗倭御寇。到了清代更是在乾江建立了强大水师营 ,兼顾东莞虎门至白龙尾(今越南清化一带)的海域巡防。还多次派出兵力会同安南政权清剿海盗。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任香初的传奇是事出有因的。
    《淞隐漫录》一书中记述的“任香初”全文如下:
 
    任香初
    任香初 ,粤之廉州人。世家子也。父以名孝廉出宰云南之蒙自县 ,地界蛮徼 ,荒寂无比。县以大山为屏蔽 ,层峦叠 ,高插云表。当生父摄县篆时 ,孤身独往 ,戒其家人曰:此地非汝等所宜至。方今西氛不靖 ,羽檄交驰 ,越境毗连 ,危如累卵。余以一身犯难 ,设有缓急 ,可以自解;倘挈细弱 ,适增余累耳。”生请从行 ,亦不许 ,仅与四仆偕行。抵滇界 ,二仆以病遣归。既抵大理 ,上谒大宪 ,立请凭赴任所。大宪颇以为能。期年而境大治 ,居报最列。遇民教相涉事 ,必秉公研鞫 ,无所偏。以是边徼西人 ,亦慑威而感德焉。
    旋以戎事告警 ,生父慨然白大宪 ,愿督土兵出驻保乐 ,以为声援。大宪壮之 ,欲助以营卒千人 ,生父躬临校场 ,亲自简阅 ,笑曰:此皆废民耳 ,不可用也。”仅择二十人为亲兵 ,备前驱。
    所谓土兵者 ,乃生父遴选邑中丁壮 ,朝夕训以行阵 ,习步伐 ,演枪炮 ,命中及远 ,发无不胜 ,洞坚摧刚 ,争先恐后。驰至越界 ,适遇海盗群集。众皆愿与死斗。生父曰:是不可徒以战也 ,当以计取之。”乃单骑造其营门 ,呼盗魁出与语 ,谓之曰:我捧大宪檄督兵驻此 ,将与犯我境者决一战。汝亦朝廷赤子 ,何乃不助我而反助敌耶?”盗魁曰:我之来此 ,固敌是求。将以出没无常 ,制敌死命。今与君约:敌来请刻期夹击 ,毋使其进雷池一步。”生父曰:诺。”由此移营渐进 ,距境日远。家中鱼书雁札 ,阻不得达。
    生以父耗渐疏 ,拟裹粮往寻。宣南之役 ,讹传生父殁于阵中。生痛哭几不欲生 ,愿往之志益决。俄得父书 ,知已建营高平 ,闾市无惊 ,兵民相得 ,隐然为滇外方之保障焉。生友唐君闻之 ,馈以旅资五百金 ,且寄书勖之曰:时方多事 ,吾辈未可高枕而卧。请缨系虏 ,投笔从戎 ,夫岂异人任哉!生平所学 ,何事不乘此时有所建树 ,后日悔之晚矣!”生得书 ,意气慷慨 ,泣数行下 ,即日束装 ,洒涕别母而行。抵蒙自 ,邑已有代者 ,小憩逆旅中。生见邑令 ,请导者俱行。邑令曰:界外之路 ,崎岖不易行。
    公子孱弱 ,何以堪此?虽有导者 ,奚益?”生坚欲去 ,不可片刻留。令曰:令尊请饷之弁 ,月必三至。俟其来而同往 ,庶不至迷途耳。”生从之。越两日 ,营弁果至 ,并得竹报 ,已知生戒途之日矣。临行 ,令置酒饯生 ,祖帐殊盛。酒酣 ,令起持觞为生寿 ,曰:“令尊 ,天人也。老谋深算 ,东南群吏中恐无此人。愿公子克继家声 ,益勖光采。”生行数日 ,皆在万山中 ,危峰峻岭 ,跋涉为艰。甫至平地 ,跨马渡涧 ,忽闻山畔有鸣角声呜呜然 ,自远而近。方疑讶间 ,瞥见旗帜缤纷 ,枪械森耀 ,一女子戎装乘马 ,驰骤而至。时生从行者有土兵三四十人 ,亦持械列阵以待。一再相搏 ,众寡不敌 ,遽奔。生适在后 ,遂为所掳 ,驱之至女子马前。女子审之曰:此中华文士也 ,何得妄加束缚?”亟命去系。遂于身畔皮箧中取琉璃杯 ,倾葫芦中佳酿授生曰:“聊以压惊。”生视之 ,色红 ,味甘而微辣。生爰向女自陈为蒙自邑令之子 ,此来省父于高平 ,“请即释我 ,毋羁行躅。”女笑曰:“既邀君来 ,当顾敝户小驻 ,愿作平原十日之饮 ,岂能遽别哉?”生又言:“身陷于兹 ,此众回营 ,当父念。”女曰:“易耳。君众去尚未远。”即拔三角小旗一付队长曰:“悉拘之来。”须臾 ,众至见生 ,皆作楚囚相对状。女令生作书畀之曰:“一月后我自送之来营。”言竟挥手令去。令以马乘生 ,并骑而行。谓生曰:“君以妾为何方人?”生曰:“当是越中豪族耳。”女曰:“非也。
    旧日龙家土司也。明季失国 ,避居此间。妾家山中良田万顷 ,广厦千间 ,富可与王侯埒。佃余田者 ,约数千人 ,皆以兵法部勒 ,每岁春夏习耕 ,秋冬讲武。衣租食税 ,足以自给;弋飞射走 ,足以自娱。二百年来安居乐业 ,越人不敢过而问焉。”
    行十许里 ,峰回路转 ,瞥睹村落。村之南有巨宅一 ,高凌霄汉 ,仿佛王者居。女偕生登堂 ,群来参谒。见生 ,咸讶其何来。女代述其故 ,并白生家世。众曰:任县尊今之豪士也 ,定有才子 ,以光门户。”顷之 ,女起入内。生闻庭除间有窃窃耳语者 ,曰:“畴昔之梦 ,今已应矣。是固前缘 ,亦由天定。一对璧人 ,洵称佳耦。”旋有峨冠博带似贵者状 ,肃生入南轩。既设席 ,水陆毕陈 ,珍错咸备。持觞酌生 ,情文优渥。三爵既献 ,其人离席告生曰:“知君未婚 ,龙洞主愿备君箕帚列。君其勿辞。”生曰:此大事 ,非余所能自主 ,必告诸高堂。无父母之命而徒有媒妁之言 ,不敢闻教。”其人忻然笑曰:然则待令尊一纸书来 ,即成合卺礼耳。”历三日 ,前众携书至。生视之 ,固父手笔也。书中言女既材武技击 ,备有众长 ,且其麾下数千人 ,足以拔戟自成一队 ,用之摧劲酋 ,御敌众 ,洵可收近效而著远功。当今用人之际 ,附以婚姻 ,亦一时权宜之计也。盖前日当生畀书之时 ,女款众于别帐 ,仿生笔迹 ,改易其词 ,故有此命也。既成伉俪 ,眷恋臻至。
    山中有园一区 ,广斥异常 ,楼台亭榭 ,岩壑陂池 ,曲折高下 ,无不引人入胜。女偕生日夕游其中 ,登山涉水 ,揽异探幽 ,几莫穷其境。有时鸟语花香 ,泉流月照 ,生凄然辄动乡思。女慰之曰:如此风景 ,亦何以异于江浙哉?”生欲诣父所 ,女辄不可。
    生请益坚。但曰:以梦卜之 ,决不可行。”生询其故 ,则又乱以他词。女亦工诗词 ,顾从不出以示生。一日 ,女偶赴邻伴之招 ,生搜其画箧 ,得数纸于乱绒丛线之中 ,则多作寡鹄离鸾语 ,酸楚不堪卒读 ,因疑女必夫死而再嫁者。然回忆洞房情景 ,则固完璧也。俟女归 ,枕畔微吟女诗。女泫然流涕曰:今日妾之肝肠尽为君所识矣!三年之梦 ,应于一旦 ,欲不为君言 ,固不足以释君之疑;欲为君言 ,亦不足令君信耳!明日 ,女置酒于浮绿轩。轩四面皆池 ,窗牖畅达 ,池中悉种碧菡萏 ,与叶同色 ,清风徐来 ,香气远彻。女斟酒盈杯曰:请尽此者三 ,然后与君述旧梦。”妾昔年梦在此轩中 ,荷花盛开 ,忽有白衣童子送酒至 ,罗列满前。妾谓之曰:初则有花无酒 ,今则有酒无客 ,奈何?’童子曰:主人行且至矣。’顷之 ,有客颀然来 ,中华衣冠 ,形容俊爽 ,貌甚似君。长揖就坐 ,邀妾同饮。妾初拒之 ,继不自知身之入座也。举杯对酌 ,一罄数觥。客问妾‘能歌乎?’妾以不能对。客乃自拨琵琶 ,歌《懊侬》一曲 ,响遏行云 ,余韵绕梁。客遂起别 ,拱手谓妾曰:三年后再见君于此轩。’甫出过桥 ,失足堕池 ,妾遂惊觉。因就卜人询之曰:是梦也 ,吉凶焉在?’卜人既推卦旨 ,遂呈繇词 ,断谓:客来远方 ,得谐鸾凰。
    翱翔云路 ,和鸣锵锵。方期偕老 ,百岁永臧。巢林陨风 ,雌失其雄。复仇报愤 ,血染沙红。占爻观象 ,先吉后凶。’今日此梦已验其半 ,然则后事如何 ,要宜慎也。”生殊不以为意 ,一笑置之。
    越数月 ,边事已了 ,遂议撤师。生父部署土兵 ,饬令先归 ,约生于交界处相见。生与女偕往 ,共宿驿馆。行李辉煌 ,辎重之车约百辆 ,悉女奁赠资也。夜半 ,忽闻马蹄蹴踏声 ,若风雨骤至。
    生父欲出觇之。女曰:是不可御也 ,不如从后夺门而走。”及出 ,则枪声轰发 ,生父子同时命。女单骑逸去。盖近处山贼侦知生挟重资 ,故来劫也。女归集家中甲士 ,驰至半路邀击之 ,悉歼焉。自此女守节终其身。女龙姓 ,鸾史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