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

陈铭枢将军在北海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1-01浏览:

分享到:
 
    提起著名的爱国将领陈铭枢在北海的事典,许多人都知道,位于北海中学内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北海中学图书馆(原名合浦一中图书馆)是陈铭枢将军捐建的。至于再找陈铭枢将军在北海的其它事迹,知之者也就不多了。
    北海中学的前身为什么是合浦一中?合浦一中为什么会选址在北海,既然要在北海创建中学,为什么当时不叫作北海中学或北海一中,而是叫作合浦一中呢,这都与陈铭枢将军有着莫大的关系。
    民国十四年(1925年 )11月30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师长陈铭枢率部征讨八属军邓本殷,平定了广东南路的军阀之乱,率部挺进廉州,受到了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陈铭枢率部进驻在廉州后,合浦 、北海一带渐见安定兴旺。
    此时北海各界人士一再联名向合浦县政府递呈要求在北海街区筹建一间中学的信函。时任合浦县县长钟喜赓趁机将北海各界人士的迫切请求转述于陈铭枢师长。陈铭枢了解到北海民众的愿望后,立即表示大力支持,并指示钟喜赓抓紧筹备工作。三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师部从廉州移驻北海。在陈铭枢的支持下,中学筹备工作于8月底基本完成,并于9月1日正式招生。中学就被命名为“合浦县立第一中学”。
    在北海街区设立中学命名为合浦一中,其实这也是由当时的教育体制决定的。根据民国“中学规程第二章第七条”的规定:省立中学以所在地地名名之。县市立中学,径称某某县立中学。一地有主别相同之公立中学二校以上时,得以数字的顺序别之”。
    从以上的资料查证得知,原来的廉州府中学堂改称为广东省立第十一中学校后,今后在合浦县境内的创建的县立公办中学,一律按顺序排列,而不是按地名名之。在北海开设的中学是合浦的第一间县立中学,这样,就命名为“合浦县立第一中学”了。合浦一中初成立时共有四个班,学生297人。首任校长是中山大学毕业的岑福祥。
    在合浦一中的筹建过程中,陈铭枢师长筹集到了一笔资金,本意是准备在合浦县城建一个图书馆的,建校筹委会得知后,立即派代表向陈铭枢建议,请求将这个图书馆建在合浦一中校园内。陈铭枢欣然同意,将所筹资金全部赠予合浦一中,并为之书写题词“合浦图书馆”。
    1928年7月底至8月初,中山路一改往日的喧闹浮躁,显得有些沉静,但见街道上往来的车辆行人,都带有几分严肃的气氛。原来,广东省南区行政会议正在这里召开。广东省主席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 、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军长兼广东南区善后委员行政委员会主席陈铭枢也来到北海,主持指导这次会议。
    当时的广东省南区包括海南 、高州 、雷州 、阳江 、廉州(含合钦灵防),多年来,由于受到粤桂战争,陈炯明 、八属军盘踞及匪乱之苦,是广东最贫穷的地区。陈铭枢是合浦曲樟人,面对家乡贫困他又怎能坐视不管?因此他趁去海南视察之便,专程赶到北海主持会议。这次南区行政会议从7月26日开始,至8月6日结束,大部分与会员都食住在北海老街。
    陈铭枢一到北海,首先就到合浦一中(即今北海中学)了解教育发展的实况。一年前,他捐资给合浦一中兴建了一座图书馆,他又召集地方贤达,了解地方吏治问题和人民生活状况。在掌握了真实具体的乡情之后,陈铭枢在第一天会议上致“开幕词”。在“开幕词”中强调一定要尽快采取有力措施,积极除害兴利,首先要消除多年战乱遗留的伤痕,着手解决民生和教育等问题,他特别强调要抓好师范教育,从培养合格的老师入手。
    参加了开幕式之后,陈铭枢立即驱车回到故乡公馆,参加了募捐筹建合浦县立第五中学(今合浦公馆中学)的活动,还领衔撰写了倡导书,并慷慨捐资一万五千元。接着,又捐资在他的出生地璋嘉创办了合浦县第三小学(今合浦曲樟乡璋嘉小学)。当他办完以上捐资办学的事情之后,回到县城廉州时,得知廉州一庞姓祖母一百零四岁时,立即叫人备齐贺礼,并赠白银二十元,又亲笔隶书“民国老人”泥金匾,派乐队送赠。一时成为佳话,该匾现仍存于廉州庞姓后人家中。
    8月6日是广东南区行政会议闭幕的日子。陈铭枢又专程赶到北海参加了闭幕式,在闭幕式上致“闭幕词”。陈铭枢结合他连日来在北海 、廉州等地调查得到的民生吏治和社会建设状况,着重谈了吏治风尚问题,他满怀期待地说:吾千言万语,实望诸位,自励自奋,个个树立卓绝之风范,各位对于决案,如能极力奉行,不是敷衍,再能廉洁自励,勤劳不懈,急公为义,受民守法。必能令南区早日臻光明之域”。陈枢说完这段话之后,又笑着对与会者说:今天晚上承蒙北海乡贤在上海楼设宴款待诸位,我也有一件小礼物送予诸位,希望诸位不嫌微薄笑纳”。
    闭幕式结束后,与会者到上海楼晚宴时,开席间果然每人都得到了一个小礼盒,打开看时,扉面印着陈铭枢的书法题词:“廉洁自励,勤劳不懈,急公为义,爱民守法”。众人看了,无不为将军的用心所感动。这就是上海楼陈铭枢赠扇勉同俦的传奇,不知当年与会者谁还保着这柄意义特殊的扇呢……陈铭枢在广东南区行政会议上的两次讲话的主要内容如下:
 
    7月26日“开幕词”(摘要)
    “我这次由琼州经过高雷各属至此,所过各地均受各界欢迎,向我发表意见,我亦考察其地方情形,派员调查,故能借知各地概略。照我所见,几乎处处令人目击伤心。此次会议,本人实含满腔悲痛,现试举几件与各位谈谈。如土匪尚未完全肃清,人民不讲卫生,污秽之状充盈各地,到处财政黑暗,教育腐败,学生程度落后,人民生计困难,遍地荒野,人口稀少(恐怕二十年来有减无增)。总而言之,吏治不修,民智不振,社会教育衰落,土豪劣绅充斥,人民备受鱼肉。在此民穷财尽之恶劣环境下,还希望什么建设?官吏之多事敷衍,人民亦无从求治之希望,实则已不信赖官吏有政治之能力。且到处缺乏公正有技术之人为社会事业戮力,欲除害兴利,殊难着手,以南区困苦凋零之状,使无政府补助欲求积极之建设,必为势所不能。但目前求政府不在地方多增抽收,已非易事,尚何望于补助。我南区各地比之东西二区,真是上天下地之别。如中山县钱粮一项,年达二十多万,顺德等县亦极富庶,我南区防城全县收入亦比不上潮 、梅一个小乡村。人家均以广东为富庶之省份,孰知南区穷苦到这般可可怜?我辈生在此地,固属不幸,各位到此做官亦当有无限怆感。不过我们既居其地,任其职,不能因其穷而听其自然,且南区之穷亦不是天然,只是各种事业尚未开发而已,倘能切实改造,为不致绝无希望。
    教育问题乃是复杂之问题,不是这次会议所能解决,然不能遂置之不理,且地方长官果切实监督改革,亦不能渐臻完善。
    第一要在学风上改革,各校长应严肃规(纪)律。第二教职员要严格选择,如茂名学校,自校长以下全属茂名籍,此种情形我不能不怀疑其中含有一种部落思想,显然为必须改革者。复次,应注意师范人才之培植。师范教育弄好,中小学才有希望。教育为地方之命脉,倘能整顿刷新,尚有一线希望,否则长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矣。试想目前南区人才,不是已到破产之地步乎?历年造出之人才,都为升官发财之迷梦所陶醉,忽视实业。教育结果如此,地方还有何振作之望?望各位对此力谋改革。
    次为财政问题,我对此极为关心,不革除财政上之弊端则百事悉多牵制,不能建设。我自到琼州及巡行高廉,到处注意该地财政事项,处处发现弊窦,蔽言之,当今之财政机关,多有作弊者,未知财政当局对于此等弊窦有无知悉?财政机关复杂,最易生弊,倘能统一,人才之选择,办事之便捷当倍易奏效。”最后讲到吏治问题。要建设廉洁政府,要把地方之利弊兴革,要使南区渐臻光明之域,千言万语,归根只在吏治一事。
    “人知好善谁不如我”,我因具此心理,故望各位一丝不苟,铁面无私,事事以法律为归宿,共求吏治之澄清。兄弟一向如此为人,生平不以私情掩公理;公理所在,天亦不忌。此种精神应与各位谈及,望各位都有真实为公之心,廉洁勤俭,使南区吏治蒸蒸日上,方不负此次召集会议之本旨也。”
 
    8月6日“闭幕词”(摘要)
    “请各位对吏治方面应树风规,须知军事训政乃过渡者,尚谈不到法治之时期,最需好之风规,将昔日之坏风气扫除干净,另立新声。要能廉洁勤干,奉公守法,令人民敬仰钦信,使邻县赞美默化,开政治文明之先锋。若政治已入法治轨道,一切有例可循,此时风规如何则不成重要问题。今一切均属开创,故树立风规则为重要之事,吾千言万语,实望诸位,自励自奋,个个树立卓绝之风范。各位对于决案,如能极力奉行,不事敷衍,再能廉洁自励,勤劳不懈,急公为义,爱民守法,必能令南区早日臻光明之域,则南区倚赖于各位,岂不甚重且大?故本主席诚恳向各位反复陈说,并将此意写于扇上,赠与各位,置诸案头,作为朝夕不忘之纪念。
    ……我做事绝无私情,其中只按“至公无私"去做。日后诸位如发现我以私害公 、任用私人,措置失当,可随时见告;或于无意中做错之事,亦望各位指责,我当十二分感谢承受。我是为公家做事,为公家用人,决不仰屈各位,对于诸位,亦不喜欢褒扬过当,耿耿此衷,愿揭心肝于各位,认个明白。”在这次“广东南区高雷阳廉行政会议”上,陈铭枢宣布将南区行署设在北海,处理高雷钦行政事宜,并任命第十一军(军长陈铭枢)副军长蒋光鼐兼任南区行署主任,这是北海最早设置的地区级行政机构。
    同年,陈铭枢还报请广东省政府第四届委员会113次会议同意,在北海设立南区公路速成学校。
    陈铭枢还捐资委托蒋光鼐修建了北海的老菜市(位于今北海中山路)。
    广东南区行政会议后,时任国民革命第十一军副军长蒋光鼐兼广东南区行政公署主任蒋光鼐率戴戟部(二十六师 )驻北海,在北海开展了一系列的市政经济建设,如是年12月在普度震宫左后方动工兴建北海简易机场,第二年,1929年2月18日,广州号”飞机首航北海。蒋光鼐20日在北海乘机返广州。开创了北海航空事业先筹;支持北海民众抵制日本人到北海捕鱼的活动。当时日本人以机制冰船之便利,闯入北海近海滥捕海鲜运到香港贱价出售,严重影响了北海本地渔船的正常生产销售。当地渔民 、渔商联名向省政府申告,蒋光鼐支持这一申告行为,并指示“设法维持,或向日领交涉,或设法制止”;支持筹办北海麻风病医院等。
    蒋光鼐将军在北海的这些事迹,都与陈铭枢将军紧密相关,是北海历史中的一个亮点,可惜的是,长期以来埋没于史籍之中,没有引起重视。现在应该及时的予以挖掘 、整理,与十九路军在北海,陈铭枢在北海等史实组合起来,共同形成一个新的历史景观,是很有价值的。
    1955年3月,政协武汉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武汉市政协正式建立,陈铭枢当选政协副主席。同年6月1日—15日,陈铭枢参加全国人大代表团北海视察,主要了解发展渔业生产的一些情况。视察后,陈铭枢向中央提出了三项建议:1、请组织各方面的专家组成调查团和研究机构到北海渔区进行有计划的调查研究,必要时组织围网渔轮 、舷拖或对拖渔轮到东京湾(北部湾)渔场作试验捕捞,总结经验,为今后在北海发展新型渔港提供依据;2、请中央铁道部考虑修建由玉林到北海的铁路支线;3、请中央考虑在涠洲建港问题。
    在北海期间,陈铭枢到故乡重游,感慨万分,写下了《北海游泳》一首抒怀:挥师南指震雷霆,父老犹能识姓名。
    网撤何人纵鲛鳄?陆沉无计遏鲩鲸。
    运移重见珠还浦,尘垢须凭海濯缨。
    浮沉只逐中流转,途遥老骥更长征。
    陈铭枢将军在《北海游泳》一诗中,表达了在“运移重见珠还浦”的新时代里,要通过“尘垢须凭海濯缨”去严格律己,勇于自我思想改造的精神和坚定的爱国信念。吐露了“浮沉只逐中流转,途遥老骥更长征”的心声,以此证示自己什么时候都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连在一起,这正是先生的可敬之处。
陈铭枢在北海考察期间向中央提出了的三项建议和《北海游泳》一诗,是将军留给北海人民的珍贵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