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

合浦山歌 精彩俏丽(上)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1-01浏览:

分享到:
 
    合浦山歌是南珠文化园地中,一束散发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芳香的茉莉花,是珠乡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合浦山歌起源于何时,没有精确的年代考证。廉州府志·杂志》中记:廉人好歌,风晨月夕,相互酬答,词不必雅,而文机所触,语多缠绵。如:雨里蜘蛛还结网,望情惟有暗中丝。’如‘金樽取下装红豆,里面相思入手难。’若龙舟歌、西海歌、咸水歌,皆寄托双关天籁也。”又如清初李调元编写的民间歌谣集《粤风》中收集的《妹相思》:妹相思,妹有真心弟也知,蜘蛛结网三江口,水推不断是真丝”,就与合浦山歌中的《妹千金男女歌》如出一辙“蜘蛛牵网半边丝,无挂墙根无挂篱。挂篱挂壁有人见,挂在哥心无人知”。此外《粤风》中录辑的《照梳头》、梁山伯》等民歌,也在合浦山歌中的“男女歌”中找到相同的句式和内容。由此可见合浦山歌在当时已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可以肯定的说,合浦山歌起码在明代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歌圩婚配习俗
合浦歌圩古已有之。青年男女在歌圩上以歌传情,互定婚配早成习俗。由于歌圩上的以歌传情是赤裸裸的情感表达,因此有许多优美的民歌流传下来成为经典,特别是作为合浦山歌中“守本戏”,至今传唱不已。歌传情,歌为媒,这种毫无遮拦的情感表达,反映出民间艺人和歌手的创作才华之外,难免引起官府的反对和禁止。因此,雍正十年(1732年)三月,官府衙门下了一道禁令,严禁合浦歌圩上进行“互歌婚配”,违禁者将以“伤风化”处理,重者甚至被处以充军流放及至处死。
    当年合浦歌圩上“互歌婚配”是什么样的情形呢?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些“以歌传情”者的心声表白吧!“新买纸扇白又红,一边画凤一边龙。画龙画凤哥无想,单单想妹好姿容”。歌圩上的青年男子买了一把描凤画龙的纸扇。他在歌圩上寻寻觅觅,就是为了见到日思夜想的情人妹妹,要与情人妹妹“龙凤配”。而情人妹妹“互歌对答”更有意思:鸭嘴无比鸡嘴尖。妹嘴无比哥嘴甜。妹想同哥亲只嘴,三年无用买油盐”。
    一边是“单单想妹好姿容”的急切心情,一边是“妹嘴无比哥嘴甜”的考虑犹豫。灵活灵现地表现出歌圩上相恋男女的心态。很明显,这种自由婚恋方式与封建礼教是格格不入的。官府下令禁止也就在所必然的了。
    歌圩上的情感表达又是热烈的,也许是这种情感表达最容易点燃青年男女心中的激情火花。因此,歌圩上的“互歌婚配”成功率也不会低。蜘蛛牵网半边丝,无挂壁根无挂篱。挂篱挂壁有人见,挂在哥心无人知”。这是女主角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相思诉说。她对歌圩上结识的情郎的万般思念,就像蜘蛛网上的丝(思),千丝万缕缠绕心头,却又怕人知晓。而男主角的表述则是毫无遮拦的了:妹阿姨,阿哥想思你无知。月大思妹三十日,月小思妹了无期。”他直截了当呼唤着与情人相见:妹又回,三朝七日你要来。三朝七日来一趟,莫让大路上青苔”。这是多么急切的期待啊,三天七日的圩期,对这些热恋中的情人来说就是“了无期”的漫长。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下,敢于冲破传统的盲婚哑嫁,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事实上,这种歌圩上的“互配婚姻”是难以被当时的社会环境所接受的,官府的严禁措施就是有了广泛的家庭基础。
    合浦歌圩上的“互歌婚配”现象并不是偶然或孤立的现象,也不是“外来”文化元素的影响,而是本生本土的“土著”文化根源。在当今的人们看来,歌圩”是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合浦是汉族地区,且又是从没有听说过歌圩婚配在当地流传。其实,这是对合浦社会人口状态的缺乏了解的误识。
    合浦古属百越族群,乌浒族群的聚居地就是在合浦。而后来形成的壮族群体就是住在合浦。合浦“俗有四民”中的俚人,柴疍即是壮族。据《壮族通史》记述,至元明清时期,合浦依然是壮族人口的重要分布地区(如唐代廉州壮族人口为13029人)。元明以后大量中原移民(客家人)迁徙定居岭南,进入合浦,才改变了合浦人口的民族结构。到了清代,合浦境内还有大量的壮瑶族居民并有固定的壮、瑶田。乾隆十九年(1754年)二月,两广总督班第就为解决合浦境内的壮瑶问题向朝廷提出了建议:广东合浦且永平司巡检地方,为瑶,壮出没之所。明成化年间,曾设有分守要隘之俍兵、瑶兵及供其耕食之田地。至本朝初年,尚存俍、瑶田14418亩”。由于这些专供壮、瑶人耕食之田地“多被诱骗典当”。
    这位两广总督建议朝廷订定章程,如确贫不能守业者,只准本族,本地之壮、瑶承买,不得外售于民人”。由此可见当时合浦是汉“壮、瑶杂处而居’。壮、瑶都有歌圩“互歌婚配”的民俗习惯,即使官府明文严禁也无法禁绝。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官府在合浦严禁歌圩“互歌婚配”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了。同时,也反映出合浦民俗风情的绚丽多彩。
    歌仙刘三妹是合浦郡人。关于合浦山歌的历史事典,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八“女语”篇中记有“刘三妹”的故事:“新兴女子有刘三妹者,相传为始造歌之人,生唐中宗年间,年十二,淹通经史,善为歌。千里内闻歌名而来者,或一日,或二三日,卒不能 讠州和而去。三妹解音律,游戏得道,尝往来两粤溪峒间,诸蛮种类最繁,所过之处,咸解其言语。遇某种人,即依某种声音作歌,与之倡和,某种人奉之为式。尝与白鹤乡一少年登山而歌,粤民及□、僮诸种人围而观之,男女数十百层,咸以为仙,七日夜歌声不绝,俱化为石,土人因祀之于阳春锦石岩。岩高三十丈许,林木丛蔚,老樟千章蔽其半,岩口有口磴,苔花绣蚀若鸟迹书。一石状如曲几,可容卧一人,黑润有光,三妹之遗迹也。
    月夕辄闻笙鹤之音,岁丰熟,则仿佛有人登岩顶而歌。三妹今称歌仙,凡作歌者,毋论齐民与狼、俍、僮人、山子等类,歌成,必先供一本祝者藏之,求歌者就而录焉,不得携出,渐积遂至数箧,兵后,今荡然矣。”从屈大均的记述中可知,刘三妹(即刘三姐)的籍贯是广东新兴,生活时代是唐中宗年间,相传她是第一个造歌的人。刘三妹12岁,就已经贯通经史,善于歌咏。千里方圆的人听说她会唱,都远道而来与她对歌,但是,有的对了两三天,有的只对一天,就因为对不过三妹而回去了。三妹懂得音律,曾往来于两广的溪峒之间。生活在那里的蛮人种类非常多,但她每过一处,都能懂得他们的语言。遇到哪一种人,她就用哪一种声音(作歌和他们唱和,这种人就把她所唱的奉为典范,照之演唱。她曾经同白鹤乡一个少年登山而歌,相互问答,那些住在大城市和住在山野里的各种人在旁边围观,男女老少有几百层,都把她当成了歌仙。三妹同那少年站在那里对唱,一直唱了七天七夜,歌声未绝,胜负未分,后来两人都化成了石头。当地人敬重她,就在阳春锦石岩祭她。锦石岩上林木丛蔚,岩口有石磴,经过风雨剥蚀,就像鸟书一样。岩上有一块九曲石,可以容纳一人,据说就是三妹的遗迹。这里经常听得到笙鹤之声,当庄稼丰熟的时候,则好像有人登上岩顶而为之歌唱。今人把三妹称作歌仙,作歌必奉她为典范。
    刘三妹的籍贯广东新兴,属于汉合浦郡境地。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在南越地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等9个郡,史称“岭南九郡”。合浦郡领合浦、徐闻、高凉、临允、朱卢五县,其中的临允县就是今新兴县。按此而言,歌仙刘三妹也是合浦郡人。合浦郡既然是歌仙刘三妹的故乡,合浦山歌当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
    精彩俏丽的合浦山歌。合浦山歌的语言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客家方言山歌,以公馆木鱼为代表;二是疍家山歌,以黎话即沿海官话为代表;三是廉州方言山歌,以西海歌为代表,老杨公”是廉州山歌的歌舞形式。合浦山歌的流传,主要是男女山歌手对民间山歌的整理收集。除少数的传统民间情歌经文人整理润色记入史籍保存之外,绝大部分的山歌全凭歌手记忆,口头流传,并在即兴表演中加以补充、完善。民间手抄本的出现,保存了大量的合浦山歌和原汁原味的创作话本。也叫“话本山歌”。这些“话本山歌”基本上是口语化词句,根据民间表演形式的需要,有独本山歌,讲述一个完整的民间故事,如《双英坟》、林超德》。
    有按表演形式的话本,如《老杨公》。有对唱类的“男女歌”,有警世劝喻类的《全家宝训》、新人辞祖》。也有汇总词句类的《姑苏韵逼硬》、圈联男女歌》等。其中以“男女歌”话本最多,如《支离男女歌》共十余种。这些话本山歌多了几分山野气,少了几分书卷味,真实而又生动地记录了珠乡百姓的各个层次的社会生活,民情风俗。赋予了合浦山歌丰富的思想内容,人们从中大致可以领略珠乡的历史风貌和精神文明。
 
    合浦山歌的思想内容
    合浦山歌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记事劝世。这是合浦山歌思想内容的主流。这部分山歌的产生和传播,专业歌手(俗称山歌佬)功不可没。这些山歌大多取材于本地的民间故事或神话传说。影响较大的有《林超德》、《双英坟》、《单眼仔取妻》等,属于完整的话本山歌。《林超德》共有八场,讲林超德艰苦坚忍卖水为生,蒙冤受屈最后得中状元,其中得千金小姐帮助,最后花好月圆大结局的故事,劝喻世人积德向善,修身齐家。《双英坟》讲述的是清朝嘉庆年间,广东青年陈紫与珠城名妓云英一见钟情,互订终身。最后因陈家父母反对,俩人以死殉情。殉情之时,俩人共同穿上紫英事先请人缝制的一件三条裤腿的大裤,之后,把二人头发抖散后再合在一起结成一条大辫,再用一条长绳缚住二人腰间,躺在床上,共同服毒自杀。俩人死后有人捐资殓葬于城东鸡射岭,并筑一高大坟墓,后人称“双英坟”,是合浦名胜之一。这个故事编成话本山歌,歌颂坚贞不屈的爱情,有“合浦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之称,是不可多得的山歌传世珍品。《单眼仔取妻》说的是富家子弟洪大顺为富不仁,以长相英俊的打工者梅瑞良冒名顶替去骗婚,最后弄假成真的故事,讽刺为富不仁者赔了夫了又折兵的丑行。这三个话本山哥不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方面,都堪称合浦山歌的代表作。
    二是反映道德观念、民俗风情。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歌,当地的民俗风情都是永恒的主题,合浦山歌也不例外。老杨公》作为固定表演形式的话本山歌,有固定的人物出场,那就是仙姑和老杨公。这种话本山歌不在内容,而是表演形式和场合。
    因为《老杨公》一般都是在民间喜庆,社祀活动中演出,内容因事而易。如在说唱妇女十月怀孕的过程时,从“天中开桂一只月”,一直唱到“立冬小雪十只月”,反映了民间对妇女妊娠的认识,颇有产前教育的意思。新人辞祖》除了哭嫁程序的山歌表现之外,“十辞调”更是反映了民间婚嫁的礼俗和道德观念。十月怀胎娘辛苦。三年喂乳几艰难,小时搬尿又抱屎,搬尿抱屎几肮脏”。歌调是平淡的,感情是真挚的。为此,出嫁的女儿从一辞祖先唱起,一直唱到辞妹妹:第十辞来我妹妹,姐妹今日又分开,希望妹妹听教讲,规规矩矩莫累堆。累累堆堆被人笑,父母伤心人无爱”,这唱的不是一个出嫁女的心声,而且是珠乡百姓的家庭道德观念和婚俗礼仪。又如《十二排古人小曲》中,在十二月中排出历史人物,天文地理,民间习俗。又是别有一番时代气息:正月排来是立春,盘古初开到如今,自从盘古分天地,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是总论,讲帝王将相:七月月排来是立秋,姜公钓鱼河边勾,不信但看朱洪武,皇帝细时放过牛”,排完十二月,中国历代朝廷更选,帝王贤臣名将历历诉说。从中反映出人们对道德标准的舍取和民主思想。
    三是反映多彩浪漫的民间爱情生活。反映民间爱情生活的多彩多姿,也是合浦山歌的主题之一,更是合浦山歌最精彩纷呈的华丽篇章。合浦山歌说唱男女自由婚姻的真诚和幸福,敢于为在封建制度下为情抗争的叛逆男女们讴歌。这在《妹千金男女歌》中俯拾皆是。而在北海客家研究会收集整理的客家山歌中,这种对自由婚姻的大胆追求更是石破天惊:敢吐山歌敢大声,敢放白鸽敢响铃。敢要大刀敢上阵,敢恋妹子敢同行”。这是多么豪迈的爱情宣言啊!在这类山歌中,女性也大胆抒发维护爱情的心声:十指尖尖捧一杯,问夫今去几时回。路上闲花君莫采,家中还有一枝梅”。合浦山歌中这种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执着追求,比起名门淑女,深闺千金那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无奈,在思想境界上真是天壤之别。这也就是合浦山歌在反映爱情方面折射出来的独特的民主思想光芒。
    合浦山歌的思想内容,反映了珠乡百姓的人生遭际及因此形成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直接表达了各层面人群的各种心迹,因此在内容和形式的并存延续方面,就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也就是有了肥沃的生存土壤,使合浦山歌这棵艺术之树扎根其中,枝繁叶茂,成为珠乡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