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

廉州府署衙门觅踪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1-01浏览:

分享到:
 
    走过合浦县体育场大门口,就会看见一对石狮子安放在大门的两侧,老一辈的廉州人都会告诉你,这就是清代廉州府衙门前的旧物。但是,廉州府衙门的地址在什么位置呢?却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谜。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廉州知府康基田修建廉州城,竣工之时,写了一篇《廉州纪事》来记述修城工程之浩大和艰辛。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开城北水塘,转东南下,合西来之水汇流,由水洞出口。构东西立桥,水潆学宫如带,随桥立坊,又建重楼五楹于城东南,祀奎宿以应文明。规制略定,乃制公廨。边疆要地,观瞻宜肃,於是廓新中堂,建谯楼五楹,用符体制。增高后堂使与楼称。东西加筑吏舍。不数月,内外诸工以次告竣。”康知府的这段话是说,廉州城重修之后,规模扩大了,景观也美好了。按照当时的规章制度,官府衙门也要“用符体制”,于是便开始了“廓新中堂,建五谯楼”、增高后堂”、加筑吏舍”等工程。从康知府的描述中,廉州府衙门的位置所处环境也就有了一个大概的置向。
    明代廉州知府饶秉鉴写有一篇《廉州府记》,里面也记述了廉州府衙门的修筑布局:天顺三年夏,秉鉴自肇庆升守是郡。
    视政之初,已有志于修葺。值盗贼四出,兼有采珠之命,遂不果。越明年,珠乃停采,又明年贼息。於是鸩工集材,次地而修理之。郡之厅堂暨仪门 、鼓楼皆前太守朱公勤所建,制度犹新。
    惟补其门壁,易其朽坏,增其从舍而已。经历 、照磨二厅及东西司房,则倾圯着多矣,皆撤而新之,郡之万益。架阁二库,旧建于仪门之西边,因其地浅窄,四惟皆未立墙垣以故,寇窃其所藏。今则迁于治之东廨焉。龙亭仪仗未有库,惟贮之郡厅之东房,深失敬上之礼,今则迁其库于串堂之东。其西又建退省轩以配之。仪门之外立厢房,左右各六间。鼓楼之前立榜房,东西凡三十二间。又前为平政门,门外置旌,善申明二堂,规模制度,颇胜於前。夫为政之道,惟在乎正己以正乎人而已。郡治之修,兴否固不足为轻重也,然政令之所繇出,礼法之所自行,苟失其置,则何以为斯民之瞻仰,而启其敬畏之心也哉。此为政者所以必加乎修饰,餙亦由其未之意也。秉鉴自来廉盖已三载余矣,正己正人之道固未能尽然,其心未尝忘也。郡署之修,又不过其旧而更新之而已,又岂舍本而遂其末哉。斯举也,经始於天顺五年七月,落成于明年十一月,又明年正月甲寅记”根据饶秉鉴的《廉州府记》和康基田《廉州纪事》的描述及《廉州府志》“公署篇”的记述,可以大略明确明清之间廉州府城内的衙门设置及所在方位:即从廉州中山路以北至城基西路为界。西自大北街 、上仓街,经体育场 、中山公园 、合浦师范 、实验小学一带。
    在以上一带范围内,自宋至明清,曾经设置的衙门机构有:府署衙门,即是太守 、知府办公的机关。今人有的文章在提及汉合浦郡治旧址时,总是讹传为设在徐闻,后才移合浦。其实,在《廉州府志》“公署篇”的记载中,就明确了府署即汉合浦郡旧址。由于太守或知府坐堂的办公室按规制是建置在衙门的正中,且又涂以黄色,所以太守或知府衙门也称黄堂。府署黄堂的后面是串堂,左为万寿库,右为退省轩。黄堂的再后面是太守或知府的府宅,府宅左右为宴厅。
府署衙门里建有避暑亭,避暑亭的东面是架阁库。架阁库是府署衙门设置的保文牍管资料的专职机构,相当现代的档案馆。
    架阁库的后面为经历司廨,这是管理军民词讼的办事衙门。经历司分按察使经历司和都察院经历司。按察使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兼具司法和监察职能。按察使司经历,是按察使司派驻州府的官员,职掌出纳文书。都察院是明清两代最高的监察 、弹劾及建议机关。都察院经历,是都察院派驻州府的官员,职掌出纳文书。廨:旧时官吏办公处所的通称。
    经历司廨的东边是同知府,同知是知府 、知州的佐官,分掌督粮 、捕盗 、海防 、江防 、水利等,府同知为正五品。廉州同知府曾作按察分司馆。按察分司是按察司设在廉州府衙的办事机关。按察司为中国清朝中央政府机构之一,隶属于都察院,为省级地方政府机关,职掌振扬风纪 、澄清吏治 、点录及复审各省囚犯 、勘验供词与诉状等司法行政。
    经历司廨的西边为刑厅,刑厅是掌管刑事的办公机关。府署衙门的最后是照磨廨。照磨掌管磨勘和审计工作,肃政廉访司中负责监察的官员也称作照磨。照磨的官阶是正八品。
    布政分司,在府治东。是布政司派驻廉州府的办公机关。布政司全称承宣布政使司,长官为布政使,官品为从二品,掌管一省的民政 、田赋 、户籍。合浦县城廉州的中山路,在明代称为承宣街,是因为承宣布政司衙门设于此而名。
    察院,在府治前南。古代监察御史出差在外,其驻节的衙署亦称察院。这是廉州府衙为监察御史建的专用办公机关。
    廉州府署衙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建筑——仪门。仪门,意即礼仪之门。旧时官衙,府第的大门之内的门,也指官署的旁门。廉州府署衙仪门位于今合浦体育场内的廉泉井北侧。仪门前有鼓楼,鼓楼东为土地祠,土地祠前为寅宾馆。鼓楼楼西为狱司厅。司前为狱,即监仓。狱前为羁所。仪门外建有牌坊一座,中匾额刻:海北雄藩”。东匾额曰“承流”,西匾额曰“宣化”。仪门的东面为申明亭,西为旌善亭。康熙四年,重修仪门大门坊,题名“还珠古郡”。康熙十一年,增修鼓楼,并在鼓楼两边各建鼓吹亭一座。
    狱司西为主簿署。主簿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属于文官。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即起草一些文件 、管理档案,以及权利各种印章等,大致相当于现代的秘书一职。中央机关及郡县官署均置此官,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
    海北道署。全称海北兵备分巡道行署。元代设海南海北道,辖粤琼。明万历年间分设海北道,专辖地区相当今北部湾至雷州一带。海北道署是海北道设在廉州府的办公机关。明清时期,道”成为省之下军区的通称。明朝设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官员,海北兵备分巡道兼有管理珠池的职权。
    海北盐课提举司,明代海北盐课提举司是明初所设六个盐运司 、七个提举司之一。明初在两广设立了两个盐课提举司:一是广东盐课提举司,设在广州府,一个就是海北盐课提举司,设在廉州府石康县,后迁入廉州府署内。明代的盐课提举司,行政上隶属于户部,是地方管理盐务的最高行政机关。
    采珠太监官署,采珠太监办公的机构。设廉州府署内,永安 、白龙城也有设。
    高廉运判署,元代设于产盐各省区,管理盐务的机构,明清相沿,全称是“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运判是盐运使司派驻州府的管理盐务机构,还兼为宫廷采办贵重物品,侦察社会情况的职权。高廉运判署是廉州府署为高廉运判设置的办公机关。
    粮道署,粮道,督粮道的简称,是明代专门负责催督粮税,漕(运)粮的机构。粮道署是督粮道派出州府的办事官衙。粮道署是督粮道派驻廉州府的办事机构。
    提学道署,提学道,又称提督学政。负责管理各府的学政 、生员考试。提学道署是提督学政派出州府的办事官衙。提学道署是廉州府衙为提督学政设置的官署。
    通政使司经历,通政使司简称通政司。是明代始设,中央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的官署。它的主要职责是收纳各省题本,校阅后送交内阁。查有题本不合规制的,揭送内阁参办;如题本有逾限期的,则须移文有关部门议办。在京各衙门的一切奏本,不分公私,也均须送通政使司呈进。通政使司经历,是通政使司派驻州府的部门官职,职掌出纳文书。
    府训导署,在教授署东。训导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在清朝之位阶约为从七品。训导职能通常为辅佐地方知府,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主要功能为负责教育方面的事务。
    白石场盐大使署,在县署前。盐大使是管理县一级盐场税收的盐官。白石场盐大使署是盐官设在廉州府署的办事机构。
    廉州营游击署,在府城东门,游击是明沿边与要地驻军将领,分掌驻地防守应援,后定游击从三品。清绿营兵军官有游击,秩从三品,位次参将,为将军 、督 、抚 、提 、镇分领营兵。廉州营游击署是廉州水师营游击的官署衙门。
    廉州总兵官署,在仪门后。总兵官,明清两代武职官名。清代总兵为绿营兵正,官阶正二品,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其直接统辖的绿营兵称“镇标”。廉州总兵官署是廉州总兵官的官署衙门。
    廉营中军守备署,在在府治东。守备,明清时武官名。总兵下亦设守备,驻守城哨。清代绿营统兵官,分领营兵,称营守备;清朝时是指管理军队总务,军饷,军粮职务之正五品官。守备署即守备官署。
    合浦县署,在府治东。前为仪门,东为土地祠。祠前为寅宾馆。县署曾作高廉运判署驻地。
    此外,还有军装库,在县署前。火药局,在守备署后。府储仓大使署,在府治西,库在大堂左等。
    在廉州府署林林总总的衙门设置中,有几个分布点是明确的,一是廉州府衙门的仪门在体育场廉泉井方位;二是游击署衙门在东坡井方位;三是捕厅位于今公安局;四是府学位于青云路孔庙;五是县学位于今学宫街旧县委。六是合浦县衙在中山公园方位。
    可以根据这些分布点的方位,再结合其它史料中零散的记录去搜录拼凑组合,可以勾画出这样的布局:廉泉北面是府署仪门的左侧,双月井在旧府署后的记述,而廉泉是在今体育场大门右侧内,双月井在今城基西,原五金公司仓库内。那么,廉州府衙门在体育场是确定无疑的了。在一些史料记述中,合浦县知县衙门址在中山公园内。而东坡井的背面是廉州府游击署前。由此可见,廉州府游击署衙门是设在今合浦师范学校 、东坡井附近。清代廉州曾是总兵府驻地,北海镇标城守营驻地也设在廉州府城内。总兵是州 、府最高的军事指挥长官,又称镇台。在史料记述中,镇台府是和游击署衙门相邻的。因此,廉州府总兵府也应是设置在今合浦师范内。廉州府辖的都府衙门和府守衙门都是军事机构,都府衙门址在今合浦县公安局内,府守衙门址在今奎文路。廉州府衙门还有一个专门负责社会治安的机构,捕厅衙门。捕厅相当于现今的公安局,址在今大北街原百货公司后门。经厅衙门,是经历官的办公机关,专门负责文书 、出纳,相当于现今的办公厅职级,经厅衙门址在上仓街和经厅街之间,上仓街曾经是高雷粮仓署大使的办公机构所在地。从以上的机构设置中可以看出,以廉州的中山路 、奎文路以北为界从廉州古城西门至合浦师范及师范附小约0.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都是廉州府署衙门所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仓街曾经是高雷粮仓署大使的办公机构所在地,乾隆三十年(1765年)十一月,清廷把高州仓大使改为高廉道库大使。管仓官员也连升二级,从九品官秩提升至正八品官秩。库大使官衙就驻在上仓街,直属布政司使从二品领导,专管贮谷调运,相当于今天的国家直属库,常年的贮谷的数量均保持在一万石以上,这不但对缓解廉州府境内的“凶荒”起了重要的作用,也为朝廷的备战备荒作出了贡献。如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二月,廉州府属各地因水灾引发饥荒,粮价贵至每石二两(平时约300文),幸有廉州常平仓贮谷量足(部分从安南调入),得以及时解民饥困。又如乾隆七年(1742年)八月,因龙门军事所需,清廷一次就从廉州府仓调运了一万石谷粮“以济兵民”(《清实录·高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