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

廉州府学孔庙积淀的历史文化现象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1-01浏览:

分享到:
 
    廉州府学,设置于唐、宋之间,是府一级的教育管理机构,内设崇圣殿、演舞台、大成殿、名宦祠、七贤太守祠、三贤祠、乡贤祠等,岁时祭祀,因其外墙朱红,民间因而称之为红庙。
    廉州府学的办公场所在孔庙,故又称府学宫。因为孔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后人就习惯上把孔庙建成的时间等同于廉州府学的设置年代。其实,廉州府学设置的时间在此之前。
    廉州府学孔庙占地面积十一亩,由棂星门、泮池、大成殿、崇圣殿四部分组成。址在今廉州青云路,廉州中心小学对面。府学宫未建之前,廉州府的学子参加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时,要到外地赴考,廉州府学孔庙建成后,朝廷于绍兴元年(1131年)开始在廉州设置考场,廉州府的考生在家门口就能应考了。此后,廉州古城内因此又多了一条街名——考棚街,即今中山路。
    自明代以来,府学日益得到朝廷的重视,府学设教授一人,训导四人。教授、训导都是古代文官官职名。教授的官秩正七品,训导官秩从七品,通常辅佐地方知府,主要功能为负责教育方面的事务。
    在府学读书的生员因供给廪膳,称廪膳生。后来数额扩充,又有增广生、附学生的编制。初入学的都是附学生,考试合格后升为增广、廪膳生。月考由教官主持,岁考、科考由各省提学主持。岁考成绩分为六等:一、二等的可升补增、廪生或参加乡试,即科考;三等为平常;四等的要受责处;五等的廪、增生递降一等,附生降为青衣;六等的黜革,凡学习多年而无成效的,甚至被追回廪米,黜为平民。
    廉州府学是府衙的办公机构,府学管理教育考试事务,有相对的独立性,地方官员不得干预府学其事。只要看一下廉州府学宫孔庙的现存规模,就可以想象到当年府学的衙门气势。
    走进府学孔庙,首先见到的就是泮池,也称月池。泮池意即泮宫之池,泮宫是古代学宫的代称,因春秋时鲁国建宫于泮水之上,后为诸侯读书的地方,到了汉代,称生员入学为入泮,泮宫也就成了学校的代称。府学中设泮池意是有科学身份的人聚集之所。泮池上有状元桥,为圆拱石桥,只有考上状元的人才能从桥上通过。泮池旁还立有一块两米高的石碑,石碑上刻八个大字: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由此可见,府学孔庙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出自如的。明代廉州府知府朱勤有吟孔庙泮池诗云:泮池深夜水溶溶,月色澄来景自容。
    莹澈岂殊水鉴洁,泓澄应与玉壶同。
    楼台影倒波初动,河汉光侵露正浓。
    此去广寒浑咫尺,好攀仙桂莫人容。
    朱知府是科举过来人,他深知考取功名对仕途的重要性,好一句“此去广寒浑咫尺,好攀仙桂莫从容”,正是反映出应试科举的紧迫和艰辛。即便是官至知府的朱勤进了府学孔庙也不敢怠慢与松懈。府学的地位与权威在读书人乃至做官者的心中,分量轻重可见一斑。
    既是府学,当然是要尊崇孔孟之道,讲究程朱理学。廉州府学孔庙中,除了有名宦祠、七贤太守祠、三贤祠、乡贤祠之外,供奉孔子神位是最显要的。供奉孔子神位的是大成殿,大殿正面摆放着高达2.5米的孔子神位,神位旁有2米高的孔子石刻像及孔子的弟子曾参的神位,两侧分别祀奉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大殿东西两庑祀祭有七十七先贤,五十二先儒,真是洋洋大观,集合一堂。廉州府学孔庙又是教授生徒,讲经论道的地方,大成殿后专门建有崇圣祠,这里是学子们夺取功名的前沿阵地。只要能从这里“毕业”,就是中举,便有了举人老爷的身份,随时都可以弄一个候补知县当当。
    崇圣祠有两条雕龙的石檐柱,工艺之精良堪称一绝。曾申报为自治区文物单位,后来因人事变动而不了了之。“文革”中,这两条雕龙的石檐柱曾被红卫兵当作“四旧”的封建遗物而砸损,致使现在龙柱的顶端残缺。
    清王朝建立后,更加重视科举取士,各州府学更加被看重,责任和功能也增加了。廉州府学的职能也随之扩展。乾隆十五年(1750年),朝廷令廉州府学施行三年二贡。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朝廷又令廉州府学将生员的岁、科试连接举行改为分年举行,这样有利减轻考生的应试压力。光绪十四年(1888年),钦州从廉州府出设直隶州,朝廷又从廉州府学中拨出学额一名给钦州、2名给防城,光绪三十年(1904年)五月,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结束。至此,延续了近千年的科举制度结束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合浦县学务公所成立,这是新的教育机构,取代了府学的职能。廉州府学宫孔庙作为历史的见证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廉州府学孔庙除了为国家培养人才之外,还有岁时祭祀,也是一种教化活动。孔庙里的名宦祠、七贤太守祠、三贤祠、乡贤祠供奉的都是一些杰出的人物,如“马革裹尸”的马援、廉山留名”的费贻、珠还合浦”的孟尝、为民请命”的陶弻,清廉刚正”的薛综、万里瞻天”的苏东坡、名著南天”的张夔、“不持一珠”的张岳、一肩一仆”的徐柏、一门忠烈”的罗绅等,都在其中供奉,岁时香火不断,是最好的道德教化场所。
    廉州府学孔庙的岁时祭祀中,最蔚为大观的就是春秋二祭的祭孔大典。府学孔庙祭孔大典定在每年的二月和八月,祭孔大典集乐、歌、舞、礼为一体,主要包括乐、歌、舞、礼四种形式。
    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的。因此,祭孔的最重要议程是三献礼,所谓三献,就是分初献、亚献和终献。献礼时,主祭人要先整衣冠、洗手后才能到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鞠躬作揖时,男的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的要右手在前左手在后。
    根据《廉州府志》的记载,廉州府学孔庙祭孔大典时,文武百官都要参加,其仪式过程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是要选定承祭官和陪祭官,由承祭官领头,陪祭官们得先到孔庙阶下行一跪三叩礼。然后由府学的教官将祭品上供,祭品有:一白一色的帛,牛、羊、猪各一只;祭器则有:镫一个、铏二个、礷二只、簋二只、籩十只、豆十只、鐏十只、白瓷爵三只。这些都是为祭孔子而必备的。
    除了孔子之外,还要按礼数依次分别为四陪东二位的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子;四陪西二位的宗圣曾子、亚圣孟子上供品,四陪的供品中,没有了牛,也少了三种祭器。
    接着就是给十二哲上供,这十二哲是:东六位的闵子、冉子雍、端木子赐、仲子由、仆子商、有子若;西六位的冉子耕、宰子予、冉子求、言子偃、颛孙子师、朱子熹。十二哲的供品中,没有了牛羊,也少了三种祭器。
    接下来是东庑的三十九先贤,二十六先儒;西庑的三十八先贤,二十六先儒。这些先贤先儒的供品中,没有了牛羊,也少了五种祭器。
    按规格上齐供品祭器之后,负责各个分献的陪祭官就要引导参祭者到专设的洗手间“净手”,然后立于阶下,开始祭孔的第一个仪式“立典”。这时,执事官各司其事,歌舞礼乐齐动,唱诵祭文,献乐作舞,还有文武百官,士吏乡绅的三拜九叩,热闹非常。
    “立典”结束之后,就是拜孔圣,首先是承祭引官员们行一跪一叩,进祭礼,诵祭文,又一跪三叩首,上供品,又三叩首退乐,再三次一跪一叩首,依次上供品。接下来是四陪十二哲、东西庑的先贤先儒,当然礼仪和供品就简单多了。在这个仪式过程中,还分有舞蹈相伴和没有舞蹈相伴两种规格。
    就这样,经过有舞和无舞的“迎神咸平之章”、初献宁平之章”、亚献安平之章”、三献景平之章”,热热闹闹地完成了初献、亚献和终献整个程序。
    在整个祭典中,得配有歌生六名、舞生三十六名、乐工五十二名、纠仪官二名、礼生五十名共一百四十六名,抵得上一个大型歌舞团了。由此可见廉州府学孔庙祭孔大典阵势之盛。
    到了清代。祭孔大典的仪式又不断的修改、增加内容,阵势更大,程序更繁琐。尽管如此,还是人们一年一度期待着的教化盛事。
    翰林编修黄佐《廉州府学记》:皇明宅有天下垂三百,风襈教所孚暨于炎海荒逖,絃诵盖冼冼如是也。廉视海南为迩,其人多聪颖朴茂。然府学故在东北隅,地势垮下,士气弗舒,以故宾兴渐鲜。嘉靖乙未,惠安张公岳来知府事,惧无以称圣天子作人至意,乃程士业而砥励之。凡裂缀之文,高虚之说,以切摈去,士亦然从焉。既三载,政成民裕。同知姚余朱公同秦节推永嘉王公良弼俭议,以南门内玄妙观,爽垲峻厚可居,令训导廖景春、朱兖达诸当路,请两易之,覆议报可。首用金易民居五十间,增廓其地,并计匠役木石之费,仅一百余两。经此以戊戌秋八月即观故址中建先师庙,前为乐舞台,左右翼以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泮池,又前为灵星门,自戟门右达即为宰牲所,庙后为明伦堂。东西各为斋,东斋之南为门,出循东庑之后为仪门,外通以长道为儒学门,其东为启圣公祠,又前为敬一箴亭,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又前为门面,门之东其内为衙宇,西斋之后又各为门,亦内为衙宇。作以周垣,躭躭靓渠,且立文明坊於通衢,昭圣化也。”为了保证廉州府学的正常运转,官府专门为之拨有定额的学田,建有专门的助学机构,如宾兴馆等。清代廉州知府有《廉州宾兴经费记》为之曰:廉州距省城及京师甚远,每逢乡会试,寒士资用拮据,因此而不赴试者有之。查合浦旧有每年优免丁粮银作举贡生员乡会试盘川,举人会试,贡士廷试,人给银三十两,余归生员。乡试在省分给,及予守廉州,捐制钱一万串生息,作宾兴经费,举人会试,贡士廷试,皆人给银一百两,余归乡试分给,予因之有感焉。士为四民之首,为治者,期于得民心与得士心而已,我国家累代养士之恩,有加无已,今虽贼盗横行,残破郡县,而民心未改,士心未变,贼以此不能得志,渐次亡灭。此士之忠于我国家,而我国家养士之报也。予仰体圣天子,兴贤育才至意,捐备宾兴经费,俾廉州人士自乡会试及廷试之盘川,皆有以资之,而不烦应试者之临事踌躇。自今以往,士有考试之利,而无考试之难,行之于一郡亦可以行之于一省与天下。予以为可为国家培元气,而收养士之报者,其道莫善乎。是至于鼓励人才,振兴文教尤,裨益之显然者,因酌定其经费章程,而为之记。后之莅兹土者,慎毋忽视而不加意于此也。”清代中期,廉州府学发生了一桩震惊朝廷的科举冤案,并且是因官员自杀的悲剧引起的,那是道光十四年(1834年)的事。
    是年正月十八,广东学政李泰交在自己的官署前自缢身亡。学政是管理州府生员的最高教育长官,其职能是相对独立的,即使当地行政长官也无权过问。李泰交之死,当然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因此指令两广总督卢坤负责彻查此案。卢坤在检视李泰交的遗物中,发现有合浦代理知县何正机写给李的信件。卢坤因此怀疑何正机与李泰交在科举考试中有不正当的私下交易。于是就把案件上报朝廷。清代对科举案的查处是非常严厉的,矫枉过正是常有的事。此案经道光皇帝御批,立即将何正机调省质讯,并即行革职查办。
    此案一直追查第二年三月,何正机坚持不肯承认与李泰交有私下交易而为合浦考生谋方便。后来,再经朝廷派员复审查实,案件的真相得以大白。原来,李泰交到廉州府学监考时,李的仆从恃着学政的权威,多次向地方索取财物,合浦代理知县何正机怒而将李的仆从杖责,李泰交因此觉得何正机是有意不给自己面子,于是怀恨在心。事有凑巧,李的同乡,何的幕友这时写信向李推荐合浦考生刘之瀚,李怀疑是何正机收买了自己的同乡而为刘之瀚拉关系,尽管刘之瀚的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但李泰交刻意不取。不久,何正机调到新宁县任知县。李泰交却去游说上司罢免何正机的官职。何正机闻讯后立即赶到李泰交的官署,当着众幕僚痛斥李纵容仆从索取财物,又挟私报复的行径。谁知,李泰交在众幕僚面前放不下面子,一时想不通而自杀身亡。
    李泰交自杀后,除了何正机受停职调查之外,合浦考生刘之瀚也受牵连被捕入狱。朝廷为此还专门派出“大吏”对刘之瀚进行公堂笔试,确认刘之瀚成绩优良,李泰交有抑才之过,与何正机无关。何正机得以官复原职。而刘之瀚在次年参加府试中,夺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廉州府学这桩为时三年的科举冤案也就以此为大团圆结局了,倒也是挺有传奇色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