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

南流江历史文化古迹探秘(3)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1-01浏览:

分享到:
 
    石康古韵情思
    南流江边的石康,曾被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喻为:“盐场滨海,以舟运于廉州石康仓。客贩西盐者,自廉州陆运至郁林州,而后可以舟运。斤两重于东盐,而商人犹艰之。自改行官卖,运使姚孝资颐重,实当是任。乃置十万仓于郁林州,官以牛车自廉州石康仓运盐贮之,庶一水可散于诸州”的枢纽之地。该书的“经略司买马”篇中还记载:朝廷岁拨本路上供钱 、经制钱 、盐钞钱及廉州石康盐 、成都府锦,忖经略司为市马之费。”可见,石康在宋代起就作为重要的盐业中转基地,由于有了这个盐业中转基地的经营,推动了石康社会经济的发展,石康一度是富庶之地。宋代的廉州团练使陶弼,在《寄石康县曹元道》一诗中写道:屡与南僧谈瘴溪,独推君县好封圻。
    不同合浦人民众,虽接交州寇盗稀。
    曹元道是石康县县令,陶弼是作为负责州府治安的军事长官,他在诗中称“独推君县好封圻”。“封圻”是指疆土,也代指管理一方的官员,陶弼称赞曹元道治下的石康县“虽接交州寇盗稀”,当然不是阿谀之词。
    宋代与杨万里 、陆游 、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曾任吏部尚书,官至参知政事的范成大写有一首《水乡酌别但能之主管,能之将过石康》诗:南郭河桥市井喧,绿荷香处有江天。
    一帘梅雨炉烟外,三叠阳关烛泪前。
    马耳西风君并海,船头北渚我归田。
    後期只恐参商似,且醉金槽四十弦。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这位友人但能之原在荆州为官,因奉调到岭南任职,范成大曾任静江(广西)知府,广西经略安抚使二年,知道石康县是但能之的必经之路,因此特别以“能之将过石康”辅题。由此可知,宋代的石康是官道要枢,来往官员首选之路,这与石康凭借南流江“庶一水可散于诸州”的交通枢纽地位有关。因为,古代的水路交通是最经济 、安全 、快捷的途径。宋代安南使臣到京都朝贡,回程时京城官员向安南使臣推荐改走水路:自郁林州水路可至廉州,其处亦有回脚盐船。自廉航海一日之程即达交趾。若由此途,则从静江而南二千余里,可以不役一夫而办。”《宋会要辑稿》)指的就是石康凭借南流江“庶一水可散于诸州”的盐运通道。
    明代本孟武有《湘江竹枝三唱》,其中第二首是:阿郎中盐贪远游,东风西水使人愁。
    去年寄书石康县,今年犹在郁林州。
    诗中说的就是石康盐运水路通畅,利于从湘江到岭南航程。
    由于官员商旅往来多,提高了石康的知名度的同时,也为石康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著名的公馆香山鸡嘴荔的来源之说,就起于石康。据在明代,有一位官员从京城被安置到石康县上任,这位官员一路上被江南沿途的鲜美水果所吸引,禁不住边走边吃,尽情品尝。路过公馆时,这位官员将吃剩的荔枝核遗落在香山一带,此后,遗落的荔枝核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繁殖成林。因这里的荔枝肉厚甘甜,核细鸡嘴,后人便以鸡嘴荔名之,就是香山鸡嘴荔的由来。于是才有了后世香山客家人给毛泽东主席寄鸡嘴荔,中共中央办公厅为此专门复信致谢的佳话。
    那是1962年,正当香山鸡嘴荔丰收的季节,望着门前几株鸡嘴荔树上沉甸甸的果实,香山村72岁烈属朱日道怀着对毛主席的深切敬意,萌发了给毛主席寄鸡嘴荔枝的想法。于是他精心挑选了约200颗鸡嘴荔通过邮电所寄去了北京给毛主席收。荔枝寄出后不久,朱日道就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寄来的复信,信中感谢他寄给毛主席的鸡嘴荔。朱日道就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复信的消息传开后,公馆香山鸡嘴荔枝的名声更响了,这段佳话因此世世代代的流传下来,成为珠乡客家的骄傲。
    在史籍的记述中,石康还有许多历史传奇景观,仅《读史方舆纪要》中就记有多处:“登高山,在废石康县治东,旧为士民登眺处。又东二十里曰白石山,又十里曰三山,有三峰峭立,与白石山相接。铜船湖,在废石康县治东登高山下,俗传马援尝铸铜船于此。
    又西北四十里有糠头山,一名军头山,相传秦尉陀尝驻军于此,偶乏粮,以糠头散给,因名。俗呼狼头山。黄稻山,在府北九十里。又北六十里曰五黄山,俗呼五黄岭,山深杳。相近有母鸡山,弘治十一年,御史万祥言,廉州山峒贼巢有母鸡山 、木头洞二处,是也。
    自驿东北九十里为废石康县之白石驿,又东九十里为化州石城县之息安驿,自环珠驿而西七十里为乌家驿,又西七十里至钦州太平驿,入交趾之道也。海门公馆,在府东八十里,嘉靖六年设。又那思公馆,在府东二百里,正德中设。又有海北盐课提举司,旧在雷州府城内,洪武初迁于石康县西,成化中迁于府城内,领白沙等十五盐课司。
    思乡水,源出废石康县北境之思峒山,西流接武利江,还入县界,合于晏江。以其去而复还,因名。晏水,在府东北二十里。
    源出废石康县界,西会于廉江。亦谓之晏江。”《明一统志》卷82廉州府:白石山在石康县东三十里。山石皆白”。
    清代由朝廷编写的《渊鉴类函》一书中记:廉州府石康县有金鸡水,相传金鸡浴于此。”如今,石康圩还留存有长沙坊,应是长沙盐署衙门的旧址。
长沙坊内的老榕树中夹着的石狮子应是长沙盐署衙门的旧物。
    罗公祠内还有明代的绘画遗迹,有明代的龙泉井,罗公祠前还有较为完整的古戏台一座,这是北海境地唯一一座保存格局完整的古戏台,很有考古价值。还有明代水利设施杨家陂;清代银锭井;合浦一代太极宗师金承珍的墓就葬在石康水库旁……石康的千秋古韵就这样时时的牵动着人们的悠悠情思。
 
    寻访石康古城遗址
    沿廉州西门江溯源而上,到了石湾大桥然后循江坝而行,过大浪古城,站在州江口举目南流江水色,在顺塔下觅古,再往东走,就到了石康古城遗址。
    站在石康古城遗址前,如果不是知情人的介绍,很难令人将之与一个城池或城堡联系在一起。因为,能辨别古城遗址的唯一标记,就是那微微隆出地面的黄土脊,剩存的古城墙基。
    也只有这黄土质异于周围的黑土地,才时时在提示人们,这里曾经承载过的历史。
    关于石康古城,是什么时候因何而建的,有许多文章论及,说法也多,有唐城之说,有宋城之说,也有州治之说。凡此种种,都是因为石康的500年古县建制历史而起。
    关于石康建制历史的记述,《读史方舆纪要》犹为详备:廉州府元廉州路,属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为府。七年十一月降为州。九年四月属雷州府。十四年五月复为府。领州一,县二。东距布政司千二百十里。
    合浦倚。洪武七年十一月省,十四年五月复置。东有大廉山,州以此名。东南滨海,亦曰珠母海,以海中有珠池也。又城北有廉江,亦曰合浦江,自广西容县流入,迳州,江口分为五,西南注於海。又北有石康县,成化八年省。东有永安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置。东南有珠场 、东北有永平二巡检司。又北有高仰巡检司,治马栏墟,后迁於县西南。”从《读史方舆纪要》的这段记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石康除了设县建制之外,还设置有高仰巡检司,驻马栏墟,后又迁移到石康县城的西南。又据史料记载,石康曾设防御千户所,驻地在合浦石康安仁里,后来迁至合浦山口海岸乡,即今山口永安。这样,就给了人们一种推想,这个古城遗址是石康县城池的遗址,或是防御千户所城堡和高仰巡检司城堡的遗址呢。
    石康在宋代不但是县治所在,还是重要的盐业中转基地。石康盐业中转基地的经营所得,还是朝廷买马的主要经费来源之一。
    宋代监廉州石康县都盐仓兼回环库的监当官员的选用和考核,是由吏部直接管理的,属于部属官员。由此可见朝廷对盐务漕运的重视。
    到了元代,朝廷为了加强廉州盐业的管理,专门设置了海北盐课提举司。初时驻在雷州,洪武元年迁入廉州府石康县长沙埠,洪武三年(1370年)才迁入石康县城内,成化年间(1465—1487年)迁入廉州府治东门内。这个海北盐课提举司管辖十五个盐课司的盐业生产和漕运业务,驻在石康的时间长达百年。
    雍正十一年(1733年)四月,雍正皇帝亲自朱批:经高 、廉二府私盐充斥,知府不能兼管,添设两广盐运使司运判一员”驻合浦石康。清朝在全国各地仅设盐运使司五处,分别是长芦 、山东 、河东 、两淮 、两广各设一人,官秩为三品。运判是掌管当地盐业生产及法令实施的官员,虽是盐运使的部下,官秩却是从六品,比县太爷的职务还高。由此可见朝廷对“廉盐”生产及经营的高度重视。第二年,清朝廷又再次对“廉盐”的生产销售制订新规定:一是盐场的余盐由官府收买;二是每包重量150斤,且规定了统一价格;三是每销一包(150斤)官盐带销余盐50斤,余盐不另行纳税;四是借给官银四万两作收购促销专款;五是划定廉盐的销售范围数量。雍正的这一措施有力地抑制了私盐泛滥,增加了盐税收入,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各地海盐市场供应平衡。
    海北盐课提举司未迁入石康县城之前是驻石康长沙埠,据历代史籍记述,未进驻府 、县城的盐务管理机构,多设驻在防御千户所城堡。因为这些防御千户所城堡都是建在海边,除了便于海防之外,还兼管理珠池之职,因此朝廷指定一名县丞(相当于副县令)驻管,盐务漕运的管理机构也都设现在防御千户所城堡内,如合浦的永安城 、白龙城内都设有盐务署衙门。
    《读史方舆纪要》中还:记官寨港,在县西南百二十里,源出廉州府废石康县之六牛山,南流二十里入永安大海,近官寨盐场,因名。《志》云:县东南三十里有两家滩,海澳通大海,贼船多泊此,为石城 、遂溪两县之襟要,向设军防守。”这里的“永安”当是石康防御千户所地的海域,而官寨盐场又与石康“官以牛车自廉州石康仓运盐贮之,庶一水可散于诸州”的盐务漕运基地吻合。
    凡此种种,石康古城遗址正是位于南流江边,完全符合盐务漕运的管理机构驻所的历史惯例,因此石康古城遗址在明代曾作海北盐课提举司衙门,或者在石康防御千户所驻石康及迁移至今合浦山口永安之后,仍作为朝廷盐务漕运的管理机构的驻所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
    石康古城遗址是唐城城池,是宋城城池,还是防御千户所城堡?千古之谜,有待今后进一步挖掘考证。但其所蕴涵的历史元素是南流江历史文化中重要的亮点所在。
 
    鲜为人知的石康古战壕
    过了石康古城遗址,继续驱车溯流而上,不远处便见路边有一座庙,这就是建于清代的石康盘古庙了。举目望去,却见庙前的草丛中掩映几个圆洞口,这就是清代染料生产工场——华身靛厂作坊遗址。华身靛厂作为合浦近代化学工业的先行者,如今却鲜为人知,默默无闻的深藏在荒草堆里,不禁教人徒生感慨!至于盘古庙后的小山包上,曾经发生过的烽烟战火,知之者更是少之又少。人们路过盘古庙前或华身靛厂作坊遗址旁的时候,更不会想到这座小山包上竟然还深藏着明代的古战壕。
    盘古庙后面的小山包上为什么会深藏着明代的古战壕?向村中的老人家了解,老人们也说不出一个子丑寅卯来,只是告知从祖父口中听说古时挖这些战壕是为了防御母鸡山贼的侵害。据明末清初的地理学者顾祖禹所著的《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述:廉州“北六十里曰五黄山,俗呼五黄岭,山深杳。相近有母鸡山,弘治十一年,御史万祥言,廉州山峒贼巢有母鸡山 、木头洞二处,是也。”村中老人家从祖父口中听说母鸡山贼当是指此。
    循迹走上小山包探究真相,果见战壕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辨。战壕宽约三米,深度因岁月的湮没已无法确定,遗痕深浅不一,但仍有两米左右的凹痕。战壕沿着半山坡逶迤伸延,连绵盘旋于几个山腰之间,规模之大,由此可窥知当年修筑工程之浩大,战事之激烈,石康在历史上作为军事战略要地之重要地位。
    据史料记载,大藤峡农军从洪武初年开始与朝廷作战,期间经历了多次起起伏伏,直到嘉靖年间被镇压。此间,大藤峡军队多次沿南流江而下,攻占石康县,袭破合浦。此外,倭寇为了抢掠石康的盐运之利,不断的勾结海匪逆江而上侵扰,石康的整军备战尤为重要。为此,朝廷在石康安仁里设防御千户所来加强防御。在明代,火药已经普遍应用于战场,战壕作为大规模的战备配套设施,当然也必不可少。
    其实,石康在历史上作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有迹可考,有史可寻者远不止于此。
    新中国建立之初,文物考古部门在石康古城遗址南门附近挖掘出一门铜炮,铜炮身上方刻有“南汉囗囗囗年造”的铭文。
    铜炮身上的铭文向人们透露出一些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石康在南汉时期就是重要的战略要地。
    南汉是唐朝末年,岭南封州(现广东封开)刺史刘谦拥兵自重,其后人刘□被封为南平王 、南海王之后,凭借祖业而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广州 )割据称帝,国号“大越”。
    次年,刘□以汉朝刘氏后裔的身份改国号为“大汉”,这就是史称南汉。疆域最盛时占有六十州,约为今广东 、广西两省及云南的一部分。历五主,共六十七年。南汉建立后,即以今石康 、常乐 、闸口及周边地区设置常乐州,领博电 、零绿 、盐场三县。
    宋开宝四年(971年),南汉灭亡,宋太祖下令撤销常乐州,将常乐州境改置石康县。石康县建制至成化八年(1472年)因战争因素而撤销,历时五百年。由此可见,石康县建制的设置和撤销,都是因战争而兴废。建制的设置因战争而兴废,当然会留有战争的史迹,在石康古城遗址南门附近挖掘的铜炮,就是有力的物证。
    石康作为古战场,最早可追溯到三国。
    汉末三国鼎立,逐鹿纷争激烈,合浦地处孙吴政权范围,也曾一度被曹魏政权所占有,因此,合浦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孙吴与曹魏政权逐鹿的战场。
    黄武五年(公元226年),据有交广地区孙权“以交趾县远,乃分合浦以此为广州”。也就是说,以合浦为界,合浦以南属于交州,合浦以北属于广州,合浦时属广州。这次以合浦为界把交州划分为交州 、广州后的时间不长“俄复旧”《三国志·吴主传》),到了永安七年(公元264年)“复分交州置广州”(《三国志·三嗣主传》)。从永安六年(公元263年 )起,由于时属孙吴政权的交趾郡将背叛了孙吴投降曹魏起,孙吴与曹魏就以合浦郡地为中心,打起了拉锯战。宝鼎三年(公元268年),孙皓派交州刺史刘俊,前督部督修则等向叛吴投魏的交趾发起攻击,结果被司马炎遣将毛炅等攻合浦,战于古城,大败吴兵。刘俊 、修则等都战死在沙场,孙吴的军队只好退守合浦,等待收复交趾的机会。建元六年(公元269年),孙皓又再次派“遣监军虞汜 、威南将军薛珝 、苍梧太守陶璜由荆州,监军李勋,督军徐存从建安海道,皆就合浦击交趾”(《三国志·三嗣主传》)。就是说,孙皓集结了大批军队在合浦出击,准备收复交趾,但监军李勋不肯进军交趾,中途杀了向导引兵回撤退,结果,这一次征讨又是以吴军无功而结束。
    建衡三年(公元271年),陶璜再次领兵进攻交趾。开始一度失利“败,退保合浦”,但最后还是陶璜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擒杀了司马炎的守将,九真 、日南带也重归孙吴政权的辖治。
    从永安六年,交趾守将叛吴投魏,到建衡三年陶璜最终收回交趾的八年时间内,孙吴和曹魏 、司马炎先后在合浦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拉锯战,其中“攻合浦,战于古城”的“古城”当是位于石康至石湾一带,而这带正是南汉常乐州 、宋石康县的属地。
    石康作为州 、县治所在,又是扼雷廉交通咽喉之地,自古潘驿西八十里,为化州石城县之息安驿,又西九十里为廉州府石康县之白石驿,此为西达廉州之道。”《读史方舆纪要》)因此,为安全保障计,古战壕 、防御千户所 、古炮台等军事设施的密集配套设置也就在所当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