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

美人鱼的故乡——沙田风情录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1-01浏览:

分享到:
 
    天之涯 ,海之角 ,水之洲 ,这就是沙田。
    沙田很小 ,在珠乡的版图上只有那么一点儿 ,是珠乡最小的乡镇 ,也是珠乡最美丽的乡镇。从地图上看 ,沙田就像是北部湾的一只耳朵 ,日夜倾听着大海的讯息和心声。
 
    美人鱼的家园
    里有广西唯一一个全疍家的建制乡镇 ,又是举世闻名的海洋珍稀动物——美人鱼的故乡 ,还有全国第二大的海底草场。这个海草场是由联合国环境署主持 ,南中国海周边7国政府共同参加 ,全球环境基金提供资助的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海草保护与管理示范区。
    海草场、红树林和珊瑚 ,是海岸生态三大重要的保护物种 ,被称为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海草在海洋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能改善水的透明度、调节水质;它是许多海洋生物的直接食物来源 ,为它们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和隐蔽保护场所 ,也是保护海岸的天然屏障。从而与红树林和珊瑚形成并维持着海域内食物链关系的生态系统。在这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中 ,沙田占有其二:海草场、红树林。
    因此 ,北部湾极其宠爱着沙田这个玲珑可掬的掌上明珠 ,给她送来丰富珍奇的物产 ,其中 ,使沙田闻名天下、令人向往不已的 ,就是美人鱼。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 ,客居沙田的时候 ,可以看见成群的美人鱼在海湾中嬉戏翻腾。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间 ,由于对美人鱼的认识不足 ,加上当时炸鱼和密网眼捕捞作业 ,还有围海插桩养殖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美人鱼资源的人为破坏 ,美人鱼几乎绝迹。
 
    奇异的打鱼方式
    沙田港处于铁山港汇入北部湾的入口处。沙田港西面是淀洲沙 ,西南面是高沙头和东沙 ,南面是红沙尾和牛轭沙。这些“沙”就是由沙洲形成的海滩高地。海滩上大多长满茜草 ,而这些茜草又是海牛(美人鱼的俗称 )、海马、中国鲎 ,沙虫等珍贵物种必需的食物 ,沙田港海洋资源也因此特别丰富 ,鱼类品种繁多 ,其中以鱿鱼、墨鱼、章鱼、红花鱼、腊鱼、沙钻鱼及对虾、蟹、红螺、沙虫最多最优。大海的宠爱 ,使小小的沙田成为藏珍纳宝的富饶之地。
    沙田渔家传统的捕鱼方法多种多样。如用竹篾制成的笼去装墨鱼 ,墨鱼笼是长方形 ,入口处织成倒金字塔形 ,留有笼须 ,墨鱼钻进去后就无法再出来。碰上大雾天 ,渔民们担着大摞墨鱼笼出海 ,担着满担墨鱼回来。我至今仍然弄不明白 ,为什么墨鱼喜欢“自投罗网”?而沙田人捉章鱼却又是另外一种技巧 ,沙田人把章鱼叫“邓鬼”,捉章鱼不带网不带勾耙 ,而是把一种叫做“邓鱼盅”的渔具放到海底去 ,过了一段时间去把“邓鬼盅”提起来。如果放的位置好 ,盅内大都有一只甚至两只“邓鬼”。如果说墨鱼是自投罗网的话 ,章鱼则是“请君入瓮”了。摸准了各种鱼的生活特性 ,采取各种不同办法捕获 ,沙田人可谓是别出心裁。
    在沙田 ,最令人愉快的事就是乘海潮退去之际 ,乘坐小艇到海中的沙洲去耙螺。高沙头、东沙洲、红沙尾就是最好的耙螺场所。耙螺的工具很简单 ,一只网袋一把螺耙即可 ,螺耙有四至六条齿。来到沙洲上 ,把螺耙放下 ,人在前面拉着行 ,拉一段时间就收获一下战利品。沙洲上的海水一般只有十公分左右深 ,耙得多少螺都可以看得见。如果运气好的时候 ,螺壳中会有章鱼藏身 ,或有龙利鱼或螃蟹等使人意外惊喜。到沙洲去耙螺 ,一般是随海潮而定 ,退潮而去涨潮而归 ,就着水势潮流 ,省却了许多划艇的力气。尽管去耙一次螺得花许多精力 ,要被风吹雨淋日晒 ,有时甚至会有风暴的侵袭 ,但其中的乐趣是令人终生难忘的。
    在沙洲上耙螺 ,有时还可以不时的看到海市蜃楼的景象。
    客居期间 ,我有幸两次看到海市蜃楼。一次是在沙滩捉沙蟹时 ,举目望远处 ,突然发现一座高山从海中隐隐约约升起 ,惊喜之余招呼同学来看 ,谁料 ,同学不以为奇 ,只是淡淡地说那是海的倒影。另一次是在海边玩 ,突然间 ,见有一只大如飞机的黑鸟的在海中盘旋 ,须臾不见了。
    海市蜃楼是一种难得一见的自然现象 ,看来沙田港除了美人鱼之外 ,海市蜃楼也应该是一种景观吧?
 
    学踩鲎的乐趣
    在沙田生活的日子里 ,常常使我回忆起在浪脚边学踩鲎。
    七八月间 ,正是踩鲎的好季节。每当海潮涨到最高潮位之际 ,潮水不再是一浪接一浪的扑向海岸 ,而是一起一伏的涌上涌下 ,海面也相对的平静起来。这时 ,就是踩鲎的好时机。同学们相约来到浪脚边 ,跳进海里 ,开始了踩鲎“作业”。
    沙田渔家踩鲎 ,并不是要捕食卖钱 ,而是训练看海的眼力。在茫茫大海上 ,千顷波涛中 ,看海是渔家一种至关重要的“看家”本事。不但要在观察海水变幻中了解天气变化 ,海潮流向 ,还要在海水变幻中看到鱼群所在 ,因此 ,训练看海的眼力是每一个出色渔家必需的“课程”。踩鲎之所以与训练看海眼力有关 ,完全是由鲎的生活习性引起的。这也是沙田渔家在向大海谋生中积聚的经验。
    原来 ,鲎是喜欢成双成对地栖息在一起的 ,而且都公母成对 ,各有所配。鲎随着海潮的上涨而来到浪脚 ,在浪底的沙滩上爬行觅食 ,这时 ,公鲎就爬在母鲎的背上 ,由母鲎背着爬行。
    鲎在爬行的时候 ,腹部的软肋也随之摆动 ,形成了一圈又一圈的水晕泛出海面。有经验的渔家就根据水晕的大小 ,出现的频率来判断鲎的大小多少。然后就跳进海里 ,扎进浪底 ,把鲎托出海面 ,验证之后 ,又把鲎扔进海里 ,如果判断不是十分准确的时候 ,就要跳进海中之后 ,沿着浪脚踩水而行 ,追寻着水晕前进 ,直至踩到鲎为止 ,这就是踩鲎了。有经验的老渔民 ,很少到浪脚中去踩鲎 ,他们只是沿着海岸浪脚看水晕 ,看准了就叫后生跳下去踩 ,一般都是八九不离十的概率。
    初学踩鲎 ,捉”到最多的不是鲎 ,而各种各样的垃圾。如烂铁桶啦 ,烂水靴啦之类。因为 ,脚底的功夫还“辨认”不了什么是动物 ,什么是死物 ,只要一踩着刺脚的物件 ,就大叫起来:“我踩到啦”,便兴奋地钻进浪底 ,在这种情况下 ,十有八九“捉”上来的都不是鲎。好在 ,沙田的海岸浪脚长 ,只要肯一直踩下去 ,总会踩到一次惊喜的。遗憾的是 ,初学踩鲎的我们 ,谁也没有这种耐力和幸运。
    踩的日子长了 ,虽然偶有所获 ,但都是那些小得可怜或半死不活的货色 ,心中总是愤然不服。也许是我们的盲目和失望引起了渔家踩鲎人的同情吧 ,终于有一天 ,一个踩鲎人把我们叫到岸边的木麻黄树荫下 ,向我们传授了如何看水晕 ,如何捉鲎 ,如何在浪脚行走踩水 ,如何辨别垃圾物件与踩中鲎的感觉。并告诉我们 ,不要一开始就跳进海里去乱踩 ,这样不但踩不到鲎 ,反而会把鲎吓跑。接着几天 ,他还让我们跟着看水晕 ,看中了就让我们跳下去围攻堵截 ,居然是百发百中的捕获率。
    至今回忆起来 ,那种兴奋满足的感觉还在心中荡漾。
 
    沙田渔火
    沙田风情 ,最令人迷恋的是沙田渔火。
    沙田地处铁山港与英罗港之间 ,海滩平阔 ,沙柔水暖。加上有殿洲沙等沙洲作为屏障 ,挡住了海潮的急流 ,沙洲与海岸之间 ,也就成了鱼虾蟹鲎及各种贝类海产栖息的最好港湾。这里也是古代七大珠池的海域之一 ,又是渔家浅海作业的优良渔场。
    每当海潮将退 ,便是渔家出海之时。渔家乘着竹排小艇 ,借潮水退落之势 ,渡海来到沙洲之上 ,海湾之间 ,寻找捞虾捕鱼捉蟹耙螺的好时机。这里 ,夜幕降临了 ,海湾中 ,沙洲上 ,顿时便有各种各样的渔火亮了起来。宽阔无垠的浪脚边 ,星星点点 ,飘飘忽忽 ,浮浮沉沉 ,辉映在波峰浪花之中 ,沙田港就像是戴上了一串串夜明珠项链 ,方圆几十里的海滩 ,流光溢彩 ,好一幅灿烂精妙的渔火图。
    那星星点点跳跃着的 ,是渔家小孩照沙蟹的电筒光;那时起时伏闪耀着的 ,是渔家女挖沙虫的小镜灯 ,那飘悠悠地晃动着的 ,是渔家小伙钓腊鱼的马灯;还有那如小太阳般白灿灿的光辉 ,就是拖网船的灯光作业。各种各样的渔火 ,就这样在茫茫的大海中争辉 ,在浩淼的波涛中灿烂。犹如九天银河散落海湾 ,又似都市霓虹流光溢彩。沙田渔火的精妙之处 ,不止于它构成了光彩辉影的景观 ,还在于蕴含着创造的价值和收获的努力。
    如果说 ,沙田海湾的渔火有如沙田港颈上的项链。那么 ,沙田码头的渔火 ,便是沙田港的一顶皇冠 ,别有一番壮观辉煌。
    浪涌涛生之际 ,蓦然间 ,空阔的海空中 ,响起了一阵阵竹梆声和呜呜的海螺声。顿时间 ,渔火开始窜涌起来 ,急速飞流的是装了马达的竹筏和小舟 ,在呼应汇合 ,翻滚眩目的是拖网船起网的辉煌。还有那涌动起落的隐约星光 ,那彼起此伏的呼唤声 ,都在向人们提示;又一个丰收的夜晚开始了。
    随着涨潮的涛声归来的船只艇筏不断靠岸 ,沙田的码头之夜又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满载着鱼货的船只齐集码头 ,等候着卸鱼补给 ,整个码头都沸腾起来了。灯光与波光交相辉映 ,笑声与浪声彼此传递 ,机声隆隆 ,潮声哗哗 ,互相呼应。起鱼的喧哗 ,扛鱼的吆喝 ,压过了波涛的喝彩。有巨浪涌过 ,渔船随波起伏 ,但见渔火在波光中浮涌 ,浪花在渔火中腾飞。一时间 ,沙田码头金蛇狂舞 ,火龙穿波。
    这就是沙田渔火。沙田渔火给我的印象是永恒的辉煌。虽然它没有美国旧金山渔人码头的金碧辉煌 ,也没有香港维多利亚港的绚丽堂皇 ,但我却永远珍惜着沙田渔火的那一片灿烂 ,那一片光彩。因为 ,在我的心目中 ,点亮沙田渔火的 ,是沙田渔家人定胜天的智慧和信心。
 
    红树林畅想
    童年时 ,常见海边的渔民挑着一篓篓海榄钱到街上来卖 ,每斤两分钱。海榄钱味微苦 ,买回来先后放在水中泡浸去苦味 ,加些花生油炒 ,或再加些小鱼小虾之类的海鲜河鲜一起炆 ,便是一道美味的风味菜肴了。后来饥荒出现 ,大家结伴去海边捞海榄钱 ,回来煮了当饭吃。因此 ,海榄钱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海榄钱就是海榄树的果实 ,而海榄树就是红树林。
    在沙田客居期间 ,有了与红树林零距离接近的机会 ,也就开始认识红树林 ,了解红树林 ,热爱红树林。
    沙田港的海滩涂到处都有红树林。只要是有淤泥积沉的滩涂 ,就会有红树林生长。有红树林生长的地方总会有海鸟群集 ,鱼虾栖息 ,蟹类繁殖。有红树林的地方就是一个富饶的物种王国 ,是一道永远的风景线 ,是一支温馨的摇篮曲 ,一座绿色的长城。
    风起了 ,尽管外面是天摇地动的世界 ,红树林里依然是梦幻中的伊甸园。在枝茎横亘的水巷中 ,有绿荫的絮语 ,涟漪的吟唱 ,虫鸣鹤呼 ,鱼游虾跃。跳鱼怯生生爬上树茎偷窥 ,沙蟹慌张张地钻出沙窿觅食。“嗖”的一声响 ,偶尔一株红树林的幼苗从胎蕾中开下来落 ,直插入树根旁的沙浆里 ,又一棵小树扎根了。一只橙红色的蜻蜓轻轻地飞过来 ,款款地落在树苗顶上 ,像母亲在亲吻初生的婴儿。风声中的红树林里 ,是一座宁静而又温馨的产房 ,孕育着生命 ,孕育着希望。
    潮涌了 ,气势磅礴的波涛席卷而来 ,呼啸奔腾 ,卷没了沙洲 ,拍打着堤岸 ,狂暴地摇撼着红树林 ,红树林里却是波光荡漾 ,海水轻拍。青翠欲滴的枝叶间 ,倦飞的白鹭在闭目养神 ,贪嘴的“钓鱼郎”(鸟名 )在掠波捕鱼 ,浮游的虾蠓水蛭趁着潮势爬上树叶 ,附在叶片上嬉戏。波涛中的红树林 ,洋溢着浓郁的绿韵 ,空气是绿色的 ,风是绿色的 ,就连树间传来的声音 ,也带着嫩滴滴的绿意。绿葱葱的天地间 ,蓝的海水 ,映照绿的树冠 ,绿的海水拥抱着翠的枝叶 ,激荡着和谐完美的诗情画意。
    红树林生在海中 ,长在海中 ,是大海的千缕情意 ,万种风情。日出日落 ,潮起潮落 ,在波涛与浪花一次又一次约会中 ,红树林不嫌弃海滩的贫瘠 ,海水的苦涩 ,原谅了潮汛的喜怒无常 ,把根深扎在海岸边 ,而对着大海的情意和洗礼 ,长成了千年的铁枝 ,百年的绿叶 ,展示着大海的神奇风姿。
    呵!沙田的红树林 ,教人终生为之梦绕魂牵 ,纵然梦魂千里 ,梦绕关山 ,何时何地 ,都听得到那丛林中浪花的召唤 ,那丛林中霞染的归帆 ,还有那丛林拥抱、依恋着的沙田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