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

苏子廉州奉柳祠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1-01浏览:

分享到:
 
    苏东坡寓居北海廉州邓园清乐轩时,常有客人登门访谈,颇有生活情趣。这天,他刚送走了久别重聚的欧阳晦夫,在轩廊望着池荷,吟诵着他的赠诗《欧阳晦夫遺接蓠琴枕》,回味多日相处亲情时,儿子苏过忽然前来禀报:有远道贵客来访!”东坡一听“远道贵客”,便立即迎上轩门,见来者竟是一位素昧平生的袈裟僧人,热情接待,开怀叙谈起来。
    来者自称是来自千里开外柳州罗池庙的住持法师,为求苏大学士的“墨宝”专程造访。
    他还详谈了“千里索求墨宝”的缘由:原来,早此二百多年前,唐代大政治革新家、大文学家、诗人柳宗元,因政见,曾遭贬为永州司马十一个年头。他在永州政绩卓著,深得民心,又再次受贬,贬到更荒远的蛮地柳州,降级为刺史。柳宗元虽再次遭贬,仍矢志不移,关心黎民疾苦,一心兴利除弊,移风易俗,解救奴隶,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得到柳州百姓的爱戴与称颂,尊称他为柳柳州。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他水土不服,积劳成疾,到柳州仅四年便客死在任上,年仅四十六岁。柳州百姓,万民同哭。由于离他老家山西永济远隔万水千山,一时难以回葬,就临时暂厝于罗池小庙。并有由他生前同仁好友,大文学家韩愈撰写的悼文一篇,柳州人把它刻成墓志石碑,立于庙中,以为纪念。因那碑文发端为“荔子”二字。柳州人习称之为“荔子碑”。自从柳宗元灵柩暂厝罗池庙,又有韩愈亲撰碑文,人称二贤在庙,香火日旺。
    后来柳公灵柩要移回北葬。柳州人为表示对柳宗元的深情敬意,便将“荔子碑”赠与柳家。移灵后,柳州人纷纷建议,为纪念柳公圣德,在庙中筑“柳公衣冠塚”。塚成,众人议论,若“荔子碑”在,此庙便可更名“柳公祠”。这倒不难,庙中原有碑文抄件,请个书法士人重写重刻,立于庙中不就有了。众人不服,因为原碑为韩愈手书,换个等闲之人墨迹大有却之不恭之嫌。因之,罗池庙总为难寻觅一个有资格为柳公书写墓志的翰墨大师而犯难,一晃就二百多年。
    乾坤运转,总有时机,二百多年后,到了大宋江山。这年又逢荔熟季节。众人品尝新荔并传诵一首东坡新诗作《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又谈及他那首脍炙人口的《荔枝叹》,就有人联想到“荔子碑”。如今苏大学士被贬惠州,虽有千里之遥,却在岭南,一路顺水,可到惠州,何不到惠州请苏子手书“荔子碑”刻立于庙中,以了柳州万民两百年之夙愿!在众人的议论下,法师广行布施,筹足盘费,带上韩愈撰写的墓志抄件,亲赴惠州,请求苏大学士挥毫动笔。
    事有曲折,来不逢时。罗池庙法师来到惠州时,苏东坡再次遭贬,而且被贬到“天涯海角”的海南儋州,已离开惠州月余。法师算算,盘费无多,无力再去追踪东坡,只得带着遗憾的心情,逆西江而上,返回柳州。
    事隔三年,一天,有南江盐贩到柳州卖盐赚了大钱,来庙中上香,感谢地方圣灵,与法师攀谈中说到:合浦如今也有天上文曲星苏大学士下界,犹如柳柳州一般,甚得众望。罗池庙祝一听说苏东坡已于海南遇赦,暂居合浦廉州,毫不迟疑带上碑文抄稿,立即借乘盐客的顺水船,不几日,便赶到廉州,即来至清乐轩,终得见到了久年期盼的苏大学士。
    苏东坡听了柳州罗池庙法师的陈词,心情十分激动,满口应承说:为柳公书写墓志,莫说君来,即命我去,也是应该的。柳公是我的道德为人楷模,诗书文章先师。先生的诗文,至今我还能倒背如流。更有退之(韩愈)撰写的碑文,此乃天下美事,是我苏轼老年的幸运,当然要恭书敬奉的。”说毕,即命苏过整案磨墨,苏东坡净身更衣后,从罗池庙祝手中恭敬地接过“荔子碑”抄稿,先供奉台上,焚香膜拜之后,又大声诵读三遍,放声说:好人品,好文章,大有屈子骚风,正是昌黎(韩愈 )文气,柳河东风骨。妙哉,妙哉。”然后挥毫恭书,一气呵成。笔锋到处,似行云流水,如江河浪花。庙祝旁观评说:苍劲挺拔,浑然洒脱。能亲眼一见苏子挥毫,真乃贫僧三生之福。”东坡书毕,墨色一干,庙祝随之收起便要立即返程。东坡有意留他一日,他坚持要走说:大家等得实在太久,太久了。我得赶快回去报喜,苍天不负有心人,罗池庙如愿以偿了,柳州人如愿以偿了。”真乃苍天佑好人。就在柳州罗池庙祝走后的第五天,赦书到达:皇帝旨命苏东坡克日北上,另有任用。幸哉,幸哉!庙祝若再晚来一步,又将与苏学士擦肩而过,失之交臂!庙主回到罗池庙后,立即邀请柳州贤达士人及大施主前来观瞻苏东坡墨宝,并各自布施,立即刻制石碑,扩大庙院,立于庙中,并更庙名为“柳侯祠”。当即因应,就有人现场赋诗一首:苏子廉州奉柳祠,天时地利一瞬息。
    柳州墨宝廉江出,盖世奇葩天地赐。”从此柳州就有了一座被历代称为柳墓,韩文,苏刊号子书三位一体的“荔子碑”,集唐宋八大家之三家于一石碑之上,实在难得,被柳州人骄傲地称之为“柳州三绝,镇市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