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

新十九路军在北海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1-01浏览:

分享到:
 
    1936年9月3日,由新十九路军六十师师长翁照垣组织在北海实施的刺杀日本间谍中野顺三案件,史称“北海九三事件”。如今,北海九三事件”已经过去了七十六年,当年新十九路军在北海的史迹及作为“北海九三事件”首要人物的翁照垣将军也鲜为人们提起。新十九路军为什么来到北海,又是怎样在北海发动“九三事件”的呢?这得从新十九路军的成立说起。
    1936年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召开西南执行部,西南政务会联席会议,以抗日反蒋为名,成立了“中华民国国民革命救国军”。陈济棠为该军西南联军总司令,李宗仁为副总司令,这就是抗战初期的“两广六一事变”。
    接着桂军四个师入湖南驻永州,粤军也派四个师入湖南驻郴州。逼使原来驻守永州、郴州的蒋军撤退,蒋介石令陈诚调两个军布防衡阳,并令各军集中武汉,向衡阳靠拢,战争一触即发。而此时,冯玉祥、李烈钧又电告李宗仁、白崇禧,明确表态不支持李、白与中央对抗。更糟糕的是驻在粤湘边界的粤军拒绝参战的命令。
    此时,原十九路军第七十八师师长翁照垣到达广州。6月16日,翁照垣被委任为桂军新编第一师师长兼前敌总指挥。率部向湖南进发。
    6月20日,李宗仁、白崇禧抓住这个契机,决定在桂恢复第十九路军,经与蒋光鼐协商后,恢复十九路军番号共编三个师,总部设在南宁。
    7月7日,翁照垣率前十九路军官兵600余人由广州到南宁,编入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
    8月7日,翁照垣率桂军进入北海。
    8月17日,李宗仁、白崇禧召开紧急会议,设立“中华民国人民抗日军政府”,邀请李济深、刘芦隐、陈铭枢、黄旭初为委员。李宗仁为主席,白崇禧、蔡廷锴为副主席。李济深为组织部长,陈铭枢为国际特派员兼侨务部长。明白人一眼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这个“中华民国人民抗日军政府”实际上是新桂系势力与福建事变“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基本班子的组合。
    8月18日,第十九路军在南宁成立,并在南宁设立总指挥部,蔡廷锴任总指挥,翁照垣任六十师师长,丘兆琛任六十一师、区寿年任七十八师师长。
    8月26日,翁照垣率新十九路军第六十师进入北海后。
    9月3日,翁照垣师组织七人行动小组,将日本间谍中野顺三刺死在“丸一药房”。
    新十九路军是各派力量在抗日旗帜下的力量整合,带有强烈的反蒋色彩,一开始就成为蒋介石的心腹之患,为新十九路军注定要成为各派势力妥协的牺牲品的悲剧结局埋下了隐患。桂系和粤系势力要借十九路军的抗日声威来抗衡蒋介石的同时,为自己组织的“中华民国人民抗日军政府”护驾,使蒋介石投鼠忌器,不敢贸然出兵征讨这个中央政府以外的“政府”。桂系从中达到了占地自保的目的。蒋介石则借“九三事件”逼迫李宗仁、白崇禧撤销十九路军,取消军政府,服从中央领导,蒋介石从中达到铲除心腹大患的目的。因此,“中野顺三事件”发生后的第五天,即9月8日,蒋介石在听取刘斐报告北海事件经过时,蒋的第一反应就是把撤走十九路军当作解决北海事件的前提。同时,也是达成蒋桂和解的一个条件。
    当初,翁照垣师刚进驻北海,就听到当地群众对中野的间谍行为的反映,翁照垣立即布置其秘书丘东平调查收集情况,相机行事。
    丘东平1910年出生于广东海丰县,1927年参加武装起义并加入共产党,任东江特委书记彭湃的秘书。后由在十九路军任职的大哥丘国珍引荐,担任翁照垣的秘书,参加了上海“一二八”战役和后来的福建反蒋事件。福建事变失败后,重回上海,和“左联”作家一起从事革命文学活动。1936年春,丘东平在香港参加“民族解放革命同盟”。6月16日,翁照垣被委任为桂军新编第一师师长兼前敌总指挥,丘东平从香港赴南宁任翁照垣的秘书。新十九路军组建后,也丘东平随军进入北海。
    丘东平深入群众调查得知,中野不仅刺探我国政治、军事情报,而且勾结地方黑恶势力,欺压百姓,当即把情况报告翁照垣。1936年9月3日晚,翁照垣派便衣人员将中野顺三刺死。
    执行刺杀中野顺三任务者,是由新编十九路军六十师下属一个营中选出的七名战士组成,由一个副营长带领。时任机枪班班长的周大强(北海营盘青山头人,1906年生,1927年参军,在陈铭枢任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中当兵,参加二次北伐。还参加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1933年的“福建事变”。1936年新十九路军重建,在十九路军独立团机枪连任中士班长)在《刺杀日谍中野顺三亲历记》中口述:“1936年8月下旬,六十师由玉林经博白开赴钦廉地区。
    在一个没有月色的晚上,我们急行军从合浦开拔北海。正是晒元肉的季节,许多人家点燃煤油灯、汽灯剥龙眼。北海市民以为我们是白崇禧的桂系军队来骚扰,纷纷逃命。后来知道是十九路军才又回来。
    我们一个营(三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进驻北海,营长区海文(广东罗定人)。我在机枪连当班长,班内只有一挺轻机。
    我们对翁照垣很敬佩,他爱兵如子,他的抗日反蒋的主张很符合我们这些老兵的胃口,都想在他手下干一番事业。到北海没几天,区营长找我们排长区白兴(广东罗定人)。说师部有命令,要杀一个日本佬,有什么人做得?找出几个来。后来排长带我去见营长。到了营部,区营长正与一个商人打扮的人谈话;那人走后,营长问我:要杀一个日本仔,你敢不敢做手?”杀日本仔容易过食糖,用刀得,用枪也得,我去干掉他就是了。”区营长笑着说:没那么容易,师部要派人来,我们也要组织一班兄弟才好下手。”话说这日本人叫中野顺三,据悉是一名潜伏多年的间谍,在珠海中路开设“丸一药房”,以经商为掩护从事刺探军事、经济情报等间谍活动。翁照垣当机立断,即派人通知该日本人立即离境,又令我们做好秘密刺杀的准备。
    果然,师部派来两人,都是三十岁左右。我和排长区白兴也从机枪连挑选两个身强力壮的老兵。以本营副营长为首组成了七人行动队,全是白话口音,一身黑胶绸打扮,穿黑色力士胶鞋,每人一支驳壳、一把配有皮套的五寸匕首。我们通过侦察及多方了解,摸清“丸一药房”内部情况以及中野顺三的外貌特征等。原来中野来北海二十多年,已娶了两个本地女子做老婆,生有子女八人。我们原计划打制十一个钢箍,把中野一家箍实,然后查抄他的金银财物。此计划报请翁师长后,他怒骂营副一顿,说只杀中野一人,不得错杀;中野家物连一个铜仙也不准拿。谁拿就7个人统统枪毙!事成后另有重赏!我们组队后等了多天,仍未见师部下令动手,大家有些不耐烦,说不干了,要脱下便衣归还营部,可就在9月3日这天,翁照垣下了命令:当晚动手。
    9月3日晚八时多,我们一行来到“丸一药房”门前。已是掌灯时分,店门紧闭,店门骑楼下歇有多辆黄包车。我们喝令车夫拉车走开。营副与一队员上前拍门诡称买药,店门打开后,留下两人把守大门,其余五人鱼贯而入,在装作买药时,我们故意说:你他妈的统统是日本货”,与中野大仔争吵起来,当发现中野不在楼下时,我们又留下两人以枪逼住中野家属,不准他们声张,我及其他人上楼去找中野,见中野正在给小儿子喂粥,我们一手握电简,一手拿短枪,在电筒光下看见一个脑壳发亮的五十开外的矮胖男子。确认这就是中野后,只见中野连连后退,用合浦话说:我无是日本人呀!”师部一人上前执住中野衣领,以所持驳壳枪顶住中野的太阳穴,我们拔出匕首照中野胸前、腰、背等捅了多刀,中野血流如注,即气绝身亡,下楼时我们用手一拍,召拢全队人迅即离去,分成两路、各奔东西,并把预先准备好的传单随街散发。刚转身出门就听见中野家属大喊捉贼的喊声。到达预定的税所时,迅速脱下血衣,换上营长送来的军装,坐上黄包车返赵屋祠堂驻地。事后,翁照垣果然应诺,打赏了我们三千元(广东银行发行的纸币)。”“九三事件”发生后,9月9日,日军派军舰“嵯峨号”前往北海。9月10日,翁照垣宣布北海戒严,坚决拒绝日方人员上岸调查。
    新十九路军撤离北海,也是复杂多变的因素所致,中野顺三事件”只是一条导火索。这里列举新编十九路军成立至撤出北海的时间表,从中可以看出其中奥秘:9月8日,蒋介石听取刘斐报告“九三事件”后,认为解决该事件,应先撤退新十九路军。
    9月9日,李宗仁、白崇禧致电张居正、程潜表示接受新任命(即李宗仁为广西绥靖主任,白崇禧为中央军委会委员并指派为常务委员,黄绍雄为浙江省主席)。
    9月10日,李宗仁、白崇禧召开师长以上会议,宣布接受中央和平方案。
    9月11日,蒋介石在广州召开军事会议,並再劝翁照垣部退出北海。
    9月14日,李宗仁、白崇禧发表和平通电,表示服从中央领导。
    9月15日李宗仁、白崇禧遵蒋介石电令,限翁照垣20日前率部撤出北海。
    9月16日,翁照垣部分批撤出北海。同日,李宗仁、白崇禧接受蒋介石任命,李宗仁为广西绥靖区主任,白崇禧为军委会常委。翁照垣向李宗仁提出要率领该师到十万山打游击,坚持抗日武装斗争,李宗仁不许,说:要走只能带你带来的人(指十九路军旧部)走,广西兵你要留下。
    9月17日,李宗仁、白崇禧到广州会见蒋介石宣告两广事变和平解决,蒋桂对峙结束。
    9月21日,翁照垣部退出北海。
    10月22日新十九路撤销,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新编第一师。
    10月27日,李宗仁、白崇禧发表通电,取消第四集团军,成立第五政军,设2军6师。
    从上述事实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九三事件”中,新编十九路军成了桂系与蒋介石集团交易中一只筹码。
    关于由新编十九路军发动的“九三事件”,桂系更是对蒋介石推得一干二净。李仁宗在其回忆录中有一段话为证:当时来广西响应抗日的李济深、蔡廷锴、蒋光鼐、翁照垣等,更是唯恐天下无事,坚决要求以兵力威胁中央发动抗战。先是,蔡、蒋、翁等来桂后,我曾拨出一师部队,委派曾任前十九路军师长的翁照垣为师长,仍用抗日有名的第十九路军的番号以为号召,进驻粤南的北海一带。至是,我训令翁师长将部队撤回广西,照垣竟抗不从命。九月初,并无故将一日商杀害,企图引起国际争端。李济深、蔡廷锴等也随之鼓噪,全省军民随声附和。自崇禧和我用尽九牛二虎之力,舌敞唇焦,才将此一风潮平息下去。”由此可见,李宗仁、白崇禧挟十九路军之势逼蒋让步,而蒋介石则为防止十九路军东山再起,以逼走十九路军为条件,达成双方的和解,这才是十九路军撤出北海的真正原因。
    “九三事件”结束后,李宗仁奉蒋介石命令遣散新编十九路军,翁照垣因此愤而辞职赴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程潜调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任翁照垣为督战司令,指挥原张学良部的万福麟、吴克仁两军。在行军途中,翁照垣被日寇飞机炸伤,因伤势过重,返港医治。伤愈后回广东任潮汕游击指挥官,在敌后打游击。日寇投降后,辞去官职到香港定居,至1972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