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

珠市文化 媚川瑞彩(上)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1-01浏览:

分享到:
 
    合浦珠市是一个特定的地域贸易现象,它所依托的是孕育举世闻名的合浦珠池群,以及由此而产生合浦采珠业,采珠业又形成合浦珍珠产业圈。有了物产优势之外,能否发展成为产业优势从而形成对区域优势,这对于一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形成产业优势从而转化成为区域优势,要具备有两个条件,一是物产圈形成,二是产业带的形成。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发展。合浦的珍珠物产正好具备了这两方面的条件。珠池孕育了珍珠,珍珠成就了合浦,合浦因此有了珠市,珠市招来八方贾客,诸夷商贩,带动了一片商机,合浦珍珠产业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并以其巨大的市场辐射力和凝聚力,带动珠池区域内外的货殖流通,成为朝廷贡品的主要供应地和拓展海上对外贸易的主打商品。因此引起了朝廷的关注及介入管理,催生了以合浦为始发港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珠市也随之应运而生成为著名的“广东四市”广州花市、东莞香市、合浦珠市、罗浮药市)之一。
    正如南朝梁·任昉在《述异记》中所记:越俗以珠为宝,合浦有珠市”。
    合浦珠市以丰富的珍珠物产为基础,吸纳和凝聚了包括岭南其它八郡,西南八郡在内货流商贸,形成以合浦郡为中心的商贸圈。在这个商贸圈内,除了丝绸之路以外,还产生了陶瓷之路、茶叶之路、盐运之路等专业生产商贸经营带,为促进岭南与西南的交流发展,推动岭南、西南与东南亚的交流合作,带动岭南、西南与东南亚各国加强和中原的交流发展。
 
    “王章妻”是何许人也?
    提到合浦珠市的历史影响,人们首先就会想起一个人的名字:王章妻”。因为,正是这个“王章妻”在珠市的奇特经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合浦珍珠的知名度,增加合浦珠市的传奇色彩。
    据《汉书·王章传》记载:王章字仲卿,泰山巨平人也。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为左曹中郎将,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为显所陷,咸减死髡,章免官。成帝立,征章为谏大夫,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王尊免后,代者不称职,章以选为京兆尹。时,帝舅大将军王凤辅政,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会日有蚀之,章奏封事,召见,言凤不可任用,宜更选忠贤。上初纳受章言,后不忍退凤。章由是见疑,遂为凤所陷,罪至大逆。
    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后章任官,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邪?’章曰:非女子所知也。’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章小女年可十二,夜起号哭曰:平生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明日问之,章果死。妻子皆徙合浦。
    大将军凤薨后,弟商成都侯复为大将军辅政,白上还章妻子故郡。其家属皆完具,采珠致产数百万,时萧育为泰山太守,皆令赎还故田宅。”《汉书·王章传》的这段记载是说西汉元帝(公元前48—公元前33年)时,有一个以敢于直言而著称左曹中郎将,名字叫王章,是泰山人。由于直言而被权贵陷害,被免去了官职。元帝死后,成帝(公元前32—公元前6年)继位,又把王章召回,先是担任谏大夫,不久又升为司隶校尉。司隶校尉是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有权劾奏公卿贵戚。还负责督察三辅(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和河东、河南、河内、弘农七郡的京师地区,起到和刺史相同的作用,但它比刺史地位高,故为百僚所畏惮。不久又升任京城的行政长官京兆尹。在京兆尹任上,王章刚直不阿,不附权贵,因此得罪了辅政帝舅大将军王凤,为王凤所诬,罪涉大逆,被处死。王章的妻子也受牵连,流放到合浦。
    王章妻是一个很有胆识和才干的女人。早年王章求学长安时,家徒四壁,生活十分清苦。有一年冬天,王章得了重病,天气寒冷,王章夫妻只得在地上铺一层厚厚的草作床,身上盖的是乱麻和草编成的“牛衣”。王章失去了生存的信心,躺在牛衣中哭起来。他一面哭,一面和妻子诀别。王章妻面对丈夫的软弱,大声激励说:我们虽然很穷,只要你养好身体,发愤读书,目前的困境是可以改变的,为什么要这样绝望呢?”王章听后,很受感动,决心生存下去。在妻子的照顾下,他的身体果然一天天好起来。终于功成名就,汉元帝时官至左曹中郎将,汉成帝时又从司隶校尉选拔为京兆尹。这就是成语“牛衣对泣”的源起。
    王章因整了帝舅材料向汉成帝控制,惹来杀身之祸。王妻同子女被流放合浦之后,凭着她的远见和智慧,经营珍珠,数年之间,拥有财产“数百万”王章冤案平反“落实政策”后,妻子子女又回到故乡,在泰山太守帮助下,用在合浦经营珍珠所得巨款赎回了家产。王章妻被贬合浦经营珍珠致产数百万的经历,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影响,对提高合浦珍珠的知名度,推动合浦珍珠的市场经营运转都有积极的意义。
    从“王章妻”的事典之可以看出,合浦珠市起码在西汉就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市场辐射力。这比《后汉书·孟尝传》中记载的“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
    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弊,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返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早了150多年。从《后汉书·孟尝传》的记载中又可知,当时珠民们在珠市“常通商贩,贸籴粮食”,也就是说,珠市与民生是息息相关的。
 
    古珠市由来已久
    到了三国,孙权于黄武七年(公元228年)改合浦为珠官郡”。应该说明的是,这里的“合浦”并不是汉合浦郡的区域概念,而是指汉合浦郡辖合浦县。即是在汉合浦县设置了专营珍珠和政府机构,算是官营珠市的开始,但时间很短,只有十几年时间。五代南汉后主刘鋹于南汉大宝五年(公元960年)在海门镇(今廉州)设置媚川都,实施军事管制,但是也为时不长,只有十一年。宋元时期,在廉州设置了采珠市舶司,这是官营珠市正式开始,为以后历代相沿。到了明代,朝廷派宦官直接控制珠市。著名的弘治十二年大采珠就发生在此时。清王朝建立之初,也屡次在廉州实施珠市专营,但都以劳而无功告终。
    汉交趾太守士燮,其弟士壹为合浦太守;次弟【黄+有】为九真太守;三弟武为南海太守,有督岭南七郡之称。史记“士燮兄弟并为列郡之长,雄冠交州,而地又偏在万里之外,因此他们在本州威尊无上。出入鸣钟击磬,备具威仪,鼓笳吹箫,车骑满道,当地胡人在道路两旁夹毂焚烧香者常有数十之计。妻妾皆乘辎軿,子弟尽从兵骑,在当时可谓贵重,震服百蛮,尉他(汉高祖时将领,平南越有功,封南越王)也不能超越其威”。
    三国时,士燮遣子士廞入东吴为人质为武昌太守;士燮、士壹二人留在南方的儿子尽皆拜中郎将。为了保存自己的势力范围,士燮充分利用合浦珠市的贸易优势,将在合浦珠市交易所得的珍稀之物大量送给孙权,杂香细葛,辄以千数,明珠、大贝、流离、翡翠、玳瑁、犀、象之珍,奇物异果,蕉、邪、龙眼之属,并无一年不往贡送。其弟合浦太守士壹更是每次都贡马数百匹。合浦本地并不盛产马,士壹所贡必是珠市交易而来。
    汉时合浦不产谷米,以珠易米是最通常的贸易方式,而一些无良商贩趁机垄断珠市贸易,通过日南运进大米,每逢饥荒,便有“斗珠易米”的状况出现。珠民深受其害。加上朝廷为了确保珠赋收入,经常采取禁止采珠,关闭珠市的措施,更加使珠民陷入重重困境,难以谋生。晋初,晋武帝“普减州郡兵”的时候,陶璜作为一个前朝将领,他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得失,而是为合浦珠民的生计,不惜犯颜上书给皇帝,为民请命。
    请求晋武帝解除珠禁,开放珠市,给珠民以生存的空间。陶璜在上晋武帝书中写道:“合浦郡土地硗确,无有田农,百姓唯以采珠为业,商贾去来,以珠贸米。而吴时珠禁甚严,虑百姓私散好珠,禁绝来去,人以饥困。又所调猥多,限每不充。今请上珠三分输二,次者输一,粗者蠲除。自十月讫二月,非采上珠之时,听商旅往来如”。
    晋武帝看了陶璜的上书后,并从之”。也就是说,全部同意了陶璜的建议。由于陶璜敢于为民请命,深得珠民爱戴敬仰,他去世之际,珠民如丧亲慈,举州号哭。由此可见,古代合浦珠市确实是与民生切切相关。
    合浦以珍珠立郡,以珍珠开市,以珍珠串起了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商路。得益于地“处近海、多犀、象、毒冒、珠玑、银、铜、果、布之溱,中国往商都贾多取富”的地域优势和物产优越。这里的“果”即指龙眼、荔枝、布”专指丝绸,珠玑”是珍珠的统称。圆者谓之“珠”,不圆都谓之“玑”。珠市贸易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民间贸易,以珠易米;一是官方贸易,以珠易其它商品,这种官方贸易带有“配额”性质,有翻译(译长),有专用的商船(为蛮夷贾船),有固定的客户(东南亚等国),有定期航班(数年来还)。由于官方贸易周期长,规模大,风险高(若逢风浪溺死),要求严(大珠至围二寸以下,旧制,一尺相当今天七市寸)。民间珠市除了与民生密切相关之外,也是民俗风情的在汇集之处。在古代关于合浦珠市的经典书籍中,对民间珠市交易有许多精彩描述,从中可见合浦珠市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影响。
    唐朝项斯有《蛮家诗》描写珠市盛况颇为传神:领得卖珠钱,还归铜柱国,看儿调小象,打鼓式新船。醉后眠神树,耕时语瘅烟。不逢寒便老,相知莫知年。”这真是一幅生动的风俗画。卖了珍珠的珠民,斜倚在马援纪功立威的铜柱边,一边喝酒,一边看杂技表演(调小象),一边观看新船下的盛典。醉意之间,谈论农时耕种节气也忘记了。心情好是因珍珠收成好,卖了珍珠领得五铢钱可换酒喝,这种太平盛世的景象可慰藉终年劳作间难得的快意,也是符合大唐盛世的社会状况。
    宋代廉州团练使陶弼在其《三山亭》诗中描述合浦与占城之间密切的商贸往来情形是“商夸合浦珠胎贱,民乐占城稻谷丰。”可见两地商贸往来之密切,也印证了合浦珠民以珠换米的交易方式。
    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劄》记述合浦珠市贸易时的状况时,对奸商欺骗珠民的行为进行了揭露“珠熟之年,蜑家不善为价,冒死得之,尽为黠民以升酒斗粟,一易数两。旣入其手,即分为品等铢两而卖之城中。又经数手乃至都下,其价递相倍蓰,至于不赀。”元代大德四年(1300年),中书参知政事纳琳等请立采珠提举司。先是尝立提举司,泰定间以其烦扰罢之。十七年后,延祐四年(1317年),元朝廷又在合浦设置了提举采珠司,专门管理合浦珍珠的珠市交易,当然也包括珍珠的对外贸易。因为,自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开通起,合浦珠市就成为东南亚珠宝贸易的中转站之一,提举采珠司作为一个专门管理机构,对推动珠市的规范化经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