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

珠市文化 媚川瑞彩(下)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1-01浏览:

分享到:
 
    富不难好心有好报
    元明之间,合浦珠市发生了一个传奇故事。
    富家子弟蓝德富自幼聪明,七岁能文。本想考功名走仕途,无奈时乖命蹇屡考不中,四十岁还是老童生。时,父母双亡家境日蹇,蓝德富不敢坐吃山空,便改行做生意。可他生性耿直,不懂弄心机耍手腕,净吃亏上当。
    头回贩卖薇菜,碰上连天阴雨,薇菜要发霉。同行知道蓝德富刚入行没经验,就合伙骗他。说众人本小利微,愿成全蓝大老板,将货物全部贱价转让给他。蓝德富想都没想就把大家的薇菜买下。别人脱了身,他却吃了大亏。十几天连阴雨,薇菜成了霉菜团子,一文钱不值。
    第二次贩丝绸,蓝德富请人运往西域。商队进入大漠,碰到瓦剌南侵。瓦剌沿途见人就杀、见货就抢。慌乱中,蓝德富跟着老向导躲进沙棘丛中,熬了两天两夜,被荆棘划得鲜血淋淋,才保住性命。老向导一则受了惊吓,二则难耐酷暑竟生出病来,蓝德富只好带老人寻医。治好老向导后,蓝德富只剩二十两银子,仅够一个人回乡。他想自己数万两银子的丝绸被抢个精光,还要二十两银子何用?就把银子全给了老向导作路费回家,自己则一路乞讨还乡。
    蓝德富做一回生意亏一回本,家中田地变卖干净,财产快赔光了。蓝德富见自己总不走运,就请算命先生测测命运。报上姓名后,先生大惊失色,说:你时运不佳,一不怪天、二不怪地、三不怪神灵,只怪娘老子给你起了这个倒霉透顶的名字。
    蓝德富,难得富嘛!注定一辈子受穷。”蓝德富听了想想也有道理,就请算命先生帮改名转运。算命先生收了蓝德富的改名钱,就将他更名“富不难”。 蓝德富改名为富不难后,顿觉神清气爽,于是他孤注一掷,把祖传房产变卖出去做珍珠生意。
    富不难来到产珠名邑合浦,购得许多珍珠装了一大袋。走了几条街想住店,家家客店客满。最后,他找到中街吴仁义客店住下。时值采珠旺季,珠商云集合浦,全城客店人满为患,吴仁义家却鬼不上门,只住着富不难一个。吃过饭、洗过脚,富不难有些疲惫,倒在床上打起了呼噜。半夜,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把富不难惊醒,睁眼见店主吴仁义之父吴老儿蹑手蹑脚溜进来,开包偷窃。富不难翻身起来,那老儿已挑拣两粒大珍珠在手。富不难大喝一声:你干什么?”吴老见势不妙,转身就往外跑。
    “抓贼呀!”富不难追了出来。吴老儿年迈跑不动,急将两粒珍珠一口吞下肚去。富不难抓住吴老儿,吴老儿两手空空耍起赖来,说:捉贼拿赃、捉奸拿双。凭啥说我偷了珍珠?有本事,搜身呀!”吆喝声引来吴仁义和一群伙计,吴老儿见人多势众,反咬一口,说富不难诬他偷珠子!他就扭着富不难又是哭、又是打、又是咬,还要钱补偿自己的名誉损失!吵闹间吴老儿一脚踩空滚下楼梯,竟一命呜呼。
吴仁义趁机押着富不难进县衙,诬陷富不难打死老父,要富不难赔钱、偿命。
    富不难在县衙大堂上请知县剖开吴老儿肚子,查里面有无两粒珍珠,以验明他真相。谁知,知县是个孝子,见吴仁义哭哭啼啼,又有多人作证。富不难一人一口无凭无据,剖腹查珠,涉及人间孝道。不同意剖腹查珠,裁定富不难无端猜疑引发争端、殴伤人命。将珍珠判给吴仁义,作父丧费用,又命富不难披麻戴孝,送吴老儿安葬,再酌情判刑。
    其实,吴老儿手脚不干净,偷商人的珠子已是惯犯。被捉时一口吞下,让客人证据难寻,哑巴吃黄连。他再吃点泻药,屙下珠子。经常来合浦的珠商,晓得个中原因都不住吴家客店。
    富不难头一次来,不知底细这才吃亏惹祸。
    富不难被衙役押解着,为吴老儿披麻戴孝,事后带回衙门。公堂之上,知县正要判他的罪,后衙转出来一个家僮,到知县身边耳语了几句。知县听后,命将富不难暂押,当下退堂。过了几日,知县重审此案,竟要开棺剖尸,验珠取证!吴仁义晓得老子肚中有珠,更不忍老子死了,还受开膛破肚之罪,赶紧表示愿协商和解,归还富不难珍珠,出钱赔他两粒大珠。富不难脱离牢狱准备还乡,知县却摆酒宴请他,还要请他做幕僚。富不难也想留在合浦,就答应了知县。富不难本是忠厚耿直之人他做了知县幕僚,帮知县出的都是救黎民的好点子,给知县想的都是为百姓的好主意。知县因此很受百姓爱戴,官声很好。
    后来,升任吏部尚书。尚书为感激富不难,就推荐他出仕。
    富不难当官后,想起要回乡重谢算命先生。到尚书府告辞时却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正是富不难当日碰到瓦剌南侵倾囊相助的向导。危难时刻他不但倾囊给老人治病,还把仅剩的银子全赠给了老人。后来,老人的儿子中了进士,在合浦当知县,接老人到县中小住,正碰上富不难殴伤人命案子。老人认出富不难知他是个忠厚正直君子,又有恩于自己,怕儿子冤枉好人,便向儿子说明情况,仔细交代了一番。知县也听后觉得富不难忠厚可信,就聘他做幕僚,想身边有个忠良正直的人,于是重审了案件。富不难这才明白并不是算命先生灵,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好心做善事种下了善果。
 
    古籍中的珠市传奇
    明冯梦龙“三言两拍”中《喻世明言》的开篇之作《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就是以合浦珠市为背景的。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说的是宋代湖广商人蒋兴哥往合浦做珍珠生意时,将家传的珍珠衫留与妻子王三巧儿。谁知王三巧儿被徽州珠宝商陈大郎诱骗,不但失身于陈大郎,还将蒋兴哥留与的珍珠衫送给了陈大郎。陈大郎到苏州时与蒋兴哥相逢,以珍珠衫炫耀。蒋兴哥怒而休了王三巧儿,王三巧儿被休后,嫁给南京进士吴杰。吴杰后来带了王三巧儿到合浦上任当知县去了。而陈大郎在做生意途中被劫,落泊流浪途中身亡。陈大郎的妻子平氏只能靠典卖家中物品度日,为了生计,平氏找媒婆说媒,竟然嫁了蒋兴哥。一日,平氏将保存的珍珠衫交给蒋兴哥才得知自己续弦竟是陈大郎的妻子!不久,蒋兴哥在合浦收购珍珠时,闹出人命官司,而审案的知县正是被蒋兴哥所休的王三巧儿所嫁的吴杰,王三巧儿将前因后果告知吴杰,吴杰为蒋兴哥平反冤情。王巧三儿得吴杰成全,最后重嫁蒋兴哥做了小妾。而吴杰因成全了王三巧儿,再取夫人连生三子均科举不绝。这故事用“珠还合浦重生采”的传奇演绎人生遭际,在民间广泛流传,合浦珠市也因之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古籍中多有关于合浦珠市传奇的记述,主要是古人把合浦珍珠看作是有灵性的吉祥神物。合浦珠市作合浦珍珠的聚散地,自然承载着古人的期待,会在古人心中引起许多联想。
    如:《广东通志》载:林见素远祖蕴,唐末就试,试合浦还珠赋,思之未得,忽假梦寐,有人告之曰:何不云珠去而忽珠还也?觉而异之,即用其语,遂登第。后见素族祖康为廉州二守。
    唐代甯龄先言《合浦还珠状》载:合浦县海内珠池自天宝元年以来官吏无政珠逃不见二十年间阙於进奉今年二月十五日珠还旧浦臣按南越志云:国步清合浦珠生此实国家宝瑞其地元敕封禁臣请采进许之。
    北宋《清异录》载:汉隐帝之祸,手中犹持小摩尼数珠,凡一百八枚盖合浦珠也”。
 
    屈大均与廉州珠市
    在林林总总的记述合浦珠市的古籍中,明末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的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其所著的《广东新语》一书中,对合浦珠市的记述最为详尽。
    当年,为了探究广东古代四大专业市场(广州花市、东莞香市、廉州珠市、罗浮药市)之一的合浦廉州珠市,专门乘船沿海西行,来到廉州湾后,进入南流江入海支流西门江,逆江而上,来到了廉州古城西门古渡的卖鱼桥。
    他在《广东新语》中是这样记述这次行程的:予尝至合浦,止于城西卖鱼桥,故珠市也。闻珠母肉作秋海棠或杏华色,甚甘鲜而性太寒。《草木记》云:采珠人以珠术作鲊,今不可得。
    土人饷我珠肉,腊以为珍,持以下酒,谓珠比年皆他徙,即雷州之对乐池,高州、石城之麻水池,旧多产珠,今亦无之。”这是说,他逆江而上到了廉州卖鱼桥后就下船,因为这里就是古代的珠市所在。当地的珠民用珍珠贝肉烹制甘鲜的美食,也用调料腌渍的方法存藏珍珠贝肉。可惜的是,这种方法已经失传了。他一边品尝当地的珠民为他烹制了鲜美的珍珠贝肉,一边与珠民谈起珍珠迁移的情景。珠民告诉他,以前雷州的对乐珠池、高州、石城(今廉江)麻水珠池原来也是产珠的地方,但是现在都不产珠了。
    从屈大均记述的与珠民的交谈中可知,当时的古珠池大部分都不产珍珠了。他到合浦的目的除了要探究珠市之外,也要了解珠池的情况。由于其它地方的古珠池都不再出产珍珠了,只有在合浦才能够考察到珍珠的生产和贸易的情况。屈大均在廉州珠市桥头的大排档里品尝了鲜美的珍珠贝肉后,兴致勃勃地去珠市采风。珠市所见使他大开眼界:屈大均是哪一年来到廉州府探访珠市的,缺乏具体的史料记录。但从书中可知,屈大均来合浦时,是在珠市停留,还用当地珠民送给他的珍珠螺肉及晒干的珍珠螺肉干来下酒。屈大均文中提到的城西卖鱼桥即是位于廉州古城西门外,建于明代的登龙桥,今人俗称为上新桥。因为桥头有鱼市,故又称为卖鱼桥。更重要的是,这一记述为合浦古珠市的方位处所留下了明确的线索。
    《广东新语》四市”篇中记载:“东粤有四市:一曰药市,在罗浮冲虚观左,亦曰洞天药市。有捣药禽,其声玎珰如铁杵臼相击。一名红翠,山中人视其飞集之所,知有灵药,罗浮故多灵药,而以红翠为导,故亦称药师。一曰香市,在东莞之寥步,凡莞香生熟诸品皆聚焉。一曰花市,在广州七门,所卖止素馨,无别花,亦犹雒阳但称牡丹曰花也。一曰珠市。在廉州城西卖鱼桥畔,盛平时,蚌壳堆积,有如玉阜。土人多以珠肉饷客,杂姜齑食之,味甚甘美,其细珠若粱粟者,亦多实于腹中矣。语曰:生长海隅,食珠衣珠。’粤东所在,颇多难得之货。士大夫逾大庾而南,罕有不贪婪丧其所守。
    濠畔之肆,佛山、澳门之肆,其为灵台之蝥贼者不可数计。噫!”由此可见,屈大均当年探访合浦珠市时是非常认真过细的,因此才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才能对合浦珍珠作出了客观精确的评价,并为后世所认同、接受。
    通过对合浦珠市的调查考察,屈大均还就合浦珍珠的种类提出了许多精彩的评价标准:珠身以圆白光莹细无丝者为精珠、半明半暗者为褪光珠、次肉珠、次半造珠、药珠。大而扁者曰珰珠,所渭南珠海之明珰也。其曰走珠、渭珠、磥砢珠、官雨珠、税珠、符珠、蔥符珠、稗珠”。精珠“重一分者银六两,二分者四十倒,肉珠两分重者四倒,合八百颗而成一两者曰八百子,则十倒,合千颗而成一两者曰正千,八倒,其重七分者为珍,八分者为宝,故曰七珍八宝,其价则莫可定云”。这些评价标准一直都为后世所沿用引证。
    屈大均在探访合浦珠市期间,还收集到许多与合浦珍珠有关的民间故事和民俗风情。其所记的“龙珠”就是其中之一:“合浦人向有得一龙珠者,不知其为宝也,以之易粟。其人纳之口误吞之,腹遂胀满不能食。数数入水,未己遍体龙鳞,遂化为龙,所居室陷成深渊,古今谓之龙村”。
    此间,屈大均还写有《珠人曲》、珠池》、《白龙采珠》等诗歌。其中《白龙采珠》诗云:暮春争赛白龙池,挂席乘潮采不迟。千尺蠃筐垂海底,翻波不使巨鱼知”。是合浦珠民采珠情景的生动定格。
    屈大均探访廉州珠市期间,还收集有廉州“三口浪马援射潮”,合浦灵觉寺铜钟斗金龙”,廉州铜鼓塘”等民间传奇,为后人了解合浦民风和珠市,寻觅合浦珠市留下了大量生动、准确而精彩的资料。
    屈大均考察合浦珠市期间,还写了一首《合浦珠市》:海上集珠市、城中尽竹房。
    居临鲛室近,望入象林长。
    “海上集珠市”一句非常形象地描绘出珠民在采珠现场交易的情景。“居临鲛室近”一句,是指合浦珠民得珠池的伏势采珠之利。古人认为珍珠是海底居住的“鲛人”眼中流出的眼泪化成的,鲛人在海底居住,有固定的住所,范成大等人描写的珠池中有城郭,明显也是由此影响所致。那些“中国往商者”们,不待珍珠上岸就急不可等地跑到珠池海面去收购了。如果不是拥有巨大的市场和庞大的客户、商家们的表现不会如此急切的。心急的珠商贾客等不及采珠舟靠岸,干脆租船出海收购或者直接到采珠疍户居住的水上艇屋去收购,如此一来,海上珠市便热闹起来,引得“一舟才过一舟呼”,依旧连筐献海人”。这又是一幅幅多么动人的珠市景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