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22-12-03浏览: 次
北海市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
前 言
“十三五”期间,我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和“北部湾经济区图书馆服务联盟”示范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完善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提升读者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切实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文旅公共服务体系得以完善。“十三五”时期,北海市大力完善文化公共服务设施,丰富文化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先后出台《北海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北海市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实施方案》《北海市市级公共文化基本服务项目目录》《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的通知》,推动建立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部门共同推进各项公共文化建设工作,完成市图书馆新馆、市群艺馆新馆建设,2017年市图书馆实现北海、南宁两地17家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荣获国家“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广西“青少年维权岗”等称号。2018年-2021年,北海市图书馆牵头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北部湾经济区图书馆服务联盟,取得了重大成绩,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断加大,全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基层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途径更加便捷。截至2021年,全市有文化馆3个,图书馆3个,博物馆8个,镇(街道)文化站23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341个。
2021年7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 财政部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的通知》(文旅公共发〔2021〕75号)印发,公布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名单,由自治区文旅厅、市人民政府负责牵头指导,市旅游文体局负责牵头实施,市图书馆牵头承办的广西唯一立项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北海市“北部湾经济区图书馆服务联盟”项目榜上有名,标志着我市为期两年多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圆满收官。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是原文化部、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共同开展的一项战略性文化惠民项目。2018年4月,我市申报的北海市北部湾经济区图书馆服务联盟项目被确定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项目。在自治区文旅厅和北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北部湾经济区六市八个市级公共图书馆两年多的共同努力,超额完成创建计划,成果丰硕、效果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联盟通过共建共享,最大程度整合北部湾经济区公共图书馆资源,完善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了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形成功能强大的区域性公共图书馆服务共同体,实现北部湾经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打造出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较有影响和地域特色的北部湾模式。截至2020年底,50余家全国各级各类主流媒体对项目成果进行报道,共计500多篇(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分别以《图书,在城市间流动》、《让图书在城市间流动起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时],对项目建设进行专题报道。
联盟项目创建的主要亮点包括:1.建成全国首个跨行政区域图书馆联盟共同体;2.建成全国首创高铁读书驿站;3.城市文旅小客厅“智慧书房”落地开放;4.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公共文化交流;5.“向海之路”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开放服务;6.打造“走读广西 阅读北部湾”研学游品牌;7.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助力扶贫攻坚、乡村振兴;8.构建社会力量共办公共文化的新格局。
“十四五”规划作为北海市图书馆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北海市旅游文化体育广电发展“十四五”规划》等,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北海市图书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是指导今后五年北海市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指导思想
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及北海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打造“品质北海、魅力北海”的战略目标,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加强图、文、博、美的横向联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深化全民阅读,繁荣发展本地的文化事业。
建设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结合北海市建设一批与新时期发展要求相适应、与文化强市相匹配的重大文化设施项目的目标,加强图、文、博、美的横向联系,加强对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升级改造,实现所有县区都有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提高服务品质,引导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向居住较集中、人口数量较多、群众文化需求旺盛的自然村屯延伸。创新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提升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推动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快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改造升级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最大限度提升游客便利度和舒适感。坚持重心下移,积极推动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推动县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达标工作,实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质量提升工程。到2025年底,县(区)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达到文化和旅游部三级以上评估标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00%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功能室不少于5个),着力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标率100%。
扩展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空间。按照规模适当、布局科学、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要求,在城区商圈、自然人文景区、文化创意园区等,引入社会力量,创新打造一批集阅读、展览、文化沙龙、互联网服务、轻食餐饮、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公共文化空间,到2025年全市总共建成“城市书房”和“文化驿站”10座。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施“城市反哺农村文化工程”,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增加农村的文化“造血”功能。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和数字文化服务,在乡镇逐步开展“数字文化乡镇示范点”、在行政村逐步开展“数字文化服务点”建设工作,运用“移动图书馆”“流动公共文化站”和“科普大篷车”等,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保障好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健全免费开放项目,推动公共文化机构实行错时开放、延时开放,鼓励开展夜间主题服务,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利用率。提升完善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以农村为重点,增加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切实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权益。
第二章 主要任务
(一)巩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成果
一是进一步完善各类服务资源,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二是进一步城市、县区、乡镇、农村四级公共图书馆联盟网点建设工作,形成网格化服务格局,实现均等化、一体化发展;三是依托联盟资源探索文化事业、产业化有机结合,为北部湾经济区公共文化服务持续高质量社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实施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与提升项目:对现有的街道社区图书室、乡镇图书室、农家书屋和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城市智慧书房、新型农家书屋,设置自助服务的智能书柜,实现无人值守的24小时服务,使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服务有效覆盖农村,构建与全市联通的图书馆服务联盟。
(二)全面推进新馆开馆准备工作
北海市图书馆新馆的建成标志着北海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更上一个新台阶,有力助推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书香北海”、“文化北海”进一步发挥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作用,完善新馆硬件设施成为首要任务,计划向上级申请足够经费,2022年内将开放一、二层。“十四五”期间完成新馆全部建成开放。
(三)打造阅读品牌推广活动,积极拓宽服务渠道
(1)不断创新开展阅读品牌推广活动。
一是积极筹备开展每年“‘4.23’世界读书日”系列阅读推广活动,确保在原有品牌活动持续开展的基础上,每年有亮点、有新意;二是在寒暑假期间,开展小记者训练营、童心向党等走读活动;三是通过线上线下、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多样的阅读品牌推广活动,全面开花,在我市营造良好的全民阅读氛围。
(2)积极举办各类公共文化活动,打造公共文化综合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应当不断地调整它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使其能在不同的时间赋予不同的服务方式和内容,不再只是图书借借还还的传统藏书楼,不再限于阅读、教育、学习等传统功能,而应当是汇聚多种文化样式,将图书阅读、知识传播、技能培训、文化交流、艺术体验、社会服务等功能融入图书馆的发展目标,日益发展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将图书馆打造成一个多功能、多载体、多元化、全开放、全免费的公共文化共享空间,将图书馆建设成读者的“学习空间”、“交流空间”、“人文空间”、“主题空间”和“休闲空间”。这是新时代对图书馆提出的要求。
北海市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宽敞的展览大厅和影视报告厅,常年举办丰富多彩的讲座以及展览,使北海市图书馆成为北海的公益文化讲座和展览基地,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创新,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能,经常性地开展各种读者活动,以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活动聚集人气,逐步实现从传统图书馆服务到文化综合体服务、从实体图书馆服务到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图书馆服务的转变,使图书馆服务和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3)在重要节日时间节点开展文化活动
每年在中华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开展“我们的节日”专题活动,同时在“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开展各类主题读书活动,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企业,真正将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到基层群众中去,使读书活动普及到各行各业和城乡基层。
(四)创新服务手段,全面推进智慧化阅读
1.拍摄制作“让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文献活映》系列短视频
拍摄制作“让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文献活映》系列短视频,计划在2022年完成全部制作。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要求,北海市旅游文体局、北海市图书馆联合出品“让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文献活映》系列短视频。该系列短视频内容源自历代文献典籍中书写汉代至近代与北海有关的20多位先贤清廉美德事迹,旨在赓续优良传统,传承先贤美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北海市首次挖掘历史文献,通过全新形式生动呈现北海历史文化的系列短视频,可以为广大群众、党员干部学习了解北海历史文化、特别是廉政文化提供新颖、便捷渠道,助推北海廉洁文化建设,是“打造品质北海、魅力北海”的有益尝试,是深入推进全民阅读,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的力作。
2.持续推进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计划通过高科技手段,立足于现有的街道社区图书室、乡镇图书室、农家书屋和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100家现代化的城市智慧书房、新型农家书屋,并实现“一卡通”借阅服务。
3.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
积极参与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重点开展智慧图书馆基础数字资源建设。围绕馆藏特色资源、公开课等内容开展基础数字资源建设,并对存量及新增数字资源进行OCR全文识别等基础化加工。建设类型包括文献数字化、慕课、微视频等,对象数据应符合统一标准规范要求,实现目次级内容标识,支持选择较有价值的文献开展OCR全文加工。
基础数字资源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重点围绕以下主题开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群众阅读需求的数字资源。
(二)地方特色文化:建设反映本地历史地理、文化遗产、民风民俗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较高历史人文和科学价值的地方特色资源。
(三)“一带一路”沿线文化:建设反映“一带一路”沿线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精神创造和文化传统的数字文化资源。
(五)举办北海市地方文献专题展览
举办以北海市地方文献为题的专题展览,以展板介绍、作品简介等方式,介绍北海的作家作品。并以“珠城书友会”公益讲座的方式,邀请北海名人作家来分享创作心得与作品背后的故事,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北海地方文献专题讲座,以多种方式结合,加强对地方文献的推广与宣传。
(六)加强对地方文献的征集、保护工作
大力拓宽地方文献资源的征集渠道。一是着重关注北海乃至广西的当地名人名著以及本地单位的出版刊物(或内部刊物),增加文献收集的工作人员,积极到相关单位(例如各县区地方志、文化站及村委会)开展上门征集工作;二是积极与北海市作家协会进行对接,收集本土作家作品;三是增加地方文献的收集资金,通过书商进行批次采购;四是加强对地方文献征集的宣传工作,大力号召社会力量赠与。通过多种渠道,对我市地方文献进行征集、保护与推广,吸引更多市民读者关注北海地方文献,了解北海文化,感受珠城北海深厚的文化底蕴。
(七)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进一步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门类齐全、团队意识较强,有强烈进取精神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批具备较高素质的专业后备人才。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立足各部门工作实际和专业需求,结合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趋势,合理配置现有人才资源,提高人岗匹配程度。
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人才素质。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培训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全体馆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定期选拔专业基础好、思想素质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强的馆员脱产进修或短期培训,补充新知识,逐步成为图书馆的学术带头人或现代化技术应用的业务骨干。
建立全员培训的长效投入机制,结合事业发展要求,加强针对全馆职工的业务培训,结合北海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计划,着重培养图书资料专业的活动策划、文献信息开发、图书馆学研究与辅导、技术开发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图书馆专业、管理专业、计算机专业、外语专业、古籍整理专业、重点文化工程等重点业务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并鼓励和支持员工利用各种渠道参加各类学历教育;选送优秀的中青年业务骨干到自治区图书馆跟班学习,选送中层干部到其他馆进行学习交流。
加强学术研究,提高学术研究水平。鼓励部门和员工积极组织、参与业务研究。完善研究课题的申报、立项和成果评审机制,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省(部)课题项目的申报。形成以学术研究促进业务建设的发展格局。
完善人员考评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法,通过考评激发图书馆活力,真正发挥绩效考核体系对图书馆工作的促进作用。
第三章 保障体系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实施
北海市图书馆领导班子应加强对图书馆改革发展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着力谋划图书馆中长期发展战略,确定发展思路,解决影响发展大局的重要问题。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做好绩效考核工作。确保本规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制度,加强年度检查和中期评估,确保规划目标实现。加强党建工作,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加强图书馆事业研究,深刻认识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律,把握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发展方向和世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趋势,立足我馆实际,以战略思维、长远眼光、国际视野和前沿意识来认识规划,组织落实规划。
(二)经费保障,争取财政加大投入
抓住文化部2022年开展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的有利时机,争取财政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保证图书馆建设发展的需要,为规划落实提供资金保障。尤其是加大对购书经费的投入,确保文献信息资源的采购建设。合理使用经费,完善资金监督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的财务管理体制,完善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财务制度,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管好、用好办馆经费,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更新观念,勇于开拓创新
要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面对“互联网+”的时代,不能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必须转变观念,勇于开拓创新,勇于采用新理念、新科技、新设施、新手段,使图书馆真正满足新时代读者的新需求。转变办馆模式,坚持以服务为本,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充分体现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转变管理理念,由“管理读者”向“服务读者”转型。着力打造公共文化综合体,将更多空间建成读者的学习、交流、人文、主题和休闲空间,将图书馆建设成社会公众“免费的公共空间”。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加强对图书馆各项工作、服务、活动、应用的宣传推广力度,汇聚各类宣传载体共同参与图书馆宣传工作。加强网站、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平台建设,密切与主流新闻媒体的联系,做足做好正面舆论引导,让广大市民充分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使用图书馆,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图书馆各项事业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