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20-09-23浏览: 次
9月13日,北海市图书馆开展“走读广西,阅读北海近代历史建筑”暨北部湾经济区图书馆服务联盟阅读推广活动。与书友们一起参观了洋关大楼旧址及大清邮局旧址。
读者在大清邮局旧址合影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纷至沓来,先后有英国、德国、奥匈帝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美国、比利时等八个国家在北海设立领事馆、教堂、医院、海关、洋行、女修院、育婴堂、学校等一系列机构。建起了一座座西洋建筑,这一批西洋建筑旧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是我国近现代社会史、经济史、建筑史、宗教史及对外开放史等领域的历史见证,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贵史料。北海近代建筑群包括15座近代西式建筑,2001年6月25日,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北海近代建筑群名列其中。
洋关大楼旧址
北海海关,解放前称北海关。是广西“四大关”中最早建立的海关。因海关大权操纵在洋人手里,故又称洋关。
洋关大楼旧址
洋关大楼建于1883年,从1877年至1936年的50年间,关税收入就达900多万关平银两。这些关税全部上缴作为不平等条约的赔款。当时北海关名义上是清政府所设,实际上是英国等帝国主义国家所控制的工具。
工作人员给读者介绍洋关大楼旧址概况
洋关大楼现存旧址位于北海市海关大院内。是一座边长为18米的方形西洋建筑,高三层、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主体建筑保存尚好,该旧址是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关税主权外丧的典型物证。
大清邮局旧址
大清邮政北海分局旧址位于北海市中山路204号。旧址宽6.75米、长18.6米,单层长方形建筑,建筑面积126平方米。旧址有前廊,地垅高1米。现在旧址成了陈列馆,馆内现存相关文物130多件,图片40多幅。
大清邮政北海分局旧址陈列馆
北海近代邮电历史陈列馆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英国首先在北海设立领事馆并控制海关,为办理外国使团官员、外交使节和眷属往来信函、包裹等业务的需要,北海关附设“海关寄信局”,1896年3月20日,清政府创办了“大清邮政”。1897年2月2日,北海“海关寄信局”被转为国家开办的邮政。该旧址1897至1903年作为大清北海邮政分局办公地点,1903年至1910年作为北海邮界总局办公场所,管辖粤西、桂南等地区邮政分局和48处邮政代办所,是当时全国35个邮界总局之一。以后也一直是邮政办公场所,解放后是“北海东街邮电所”。该旧址是目前广西尚存历史最长、建设最早、保存较完整的邮政局址。
参观北海近代邮电历史陈列馆
参观北海近代海关历史陈列馆
北海市近现代西式建筑群,是北海一百多年前被迫对外开放的历史见证物,是研究北海近现代史、海关史、港口史、对外贸易以及建筑史的重要史料。
参观大清邮局办公场景
参观大清邮局群众办理业务场景
参观大清邮局工人工作场景
本次活动,读者身临其境走进洋关大楼旧址及大清邮局旧址,重温了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西方列强控制的屈辱史。读者们纷纷感叹,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生活。
参观旧时办公用品
小读者记录心得
工作人员介绍馆内概况
下期“走读广西 阅读北海”活动,期待您的参与!
想了解更多北海历史文化吗?推荐书单:《北海历史》《北海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