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资料

广西:怎样用好旅游国债

来源:中国旅游报作者:侯辛发布时间:1970-01-01浏览:

分享到:

    广西:怎样用好旅游国债——关于旅游国债的采访之三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广西旅游业在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客源市场开拓、旅游行业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近几年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当做支柱产业来培育,使广西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从1999年以来,广西抓住国家利用中央专项资金和国债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突出抓好重点旅游线路和景区景点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使全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为广西旅游业原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旅游国债项目实施顺利
    据统计,从1999年以来,广西的龙胜龙脊梯田景区、兴安县灵渠景区、资源县资江——八角寨景区、北海银滩西部景区、南宁青秀山旅游区、昭平黄姚古镇景区、大新德天瀑布景区等八个项目共得到国家国债及专项资金投资补助共13400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1300万元),这批项目直接带动其他资金投入28713多万元,涉及的项目总投资71226万元。
    从记者了解的情况可以看出,目前这批国债项目实施情况较好,有的工程已经竣工或已进入收尾完工阶段,有的正在加紧施工建设,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到今年底之前可完成42113万元投资计划任务,将全部完成在建旅游国债项目投产的目标。这批项目竣工后,可建成旅游专用公路147.1公里,游览步行道60.9公里,停车场19200平方米,旅游公厕46座,观景平台亭廊45座,沙滩恢复3.8平方公里,防风要带20.1万平方米,绿化带固沙护岸工程15.3万平方米,绿化工程18.3万平方米和一大批供电供水、垃圾污水处理、安全保障设施及文物古迹保护。
    记者在广西区计委、旅游局采访时了解到,广西区政府对旅游国债非常重视,成立了以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由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自治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各地市、自治区各有关部门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自治区对项目业主、主管部门、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提出了明确目标责任,对工程质量、进度、资金管理等签订了目标投资责任书,层层落实投资责任制,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责任制,确保国债项目建设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发挥投资效益。
    在旅游国债项目的选择上,广西计委、旅游局严格把关,要求项目既要符合国家计委关于旅游国债工作的各项要求,又要坚持全区的重点项目,做到精益求精,务求实效。现在广西的八个国债项目都是经过规划评审、可行性研究、论证、环境影响评估确立出来的重点项目,这八个项目的建设对带动整个社会投资、推进广西区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旅游国债项目成效显著
    近两年来,广西利用国债进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整体推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业发展战略和布局结构调整中,初步形成了以桂林为中心,以阳朔、兴安、资源、龙胜等卫星旅游区的环桂林大旅游圈;以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为依托的桂南滨海风光旅游区;以桂海高速公路为依托的黄金旅游带;以大新德天跨国瀑布、靖西通灵峡谷、凭祥友谊关等为主景区景点的南国边境民俗风情旅游线。全区旅游业整体发展布局逐渐趋向合理,综合优势凸现。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中,旅游业发挥了促进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作用,形成了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城市之间的客流、物流、资金流的良性循环。通过使用旅游国债资金,还扩大了广西旅游业的有效需求,拉动了经济增长,扩大了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记者在广西采访期间,无论是去哪个国债项目景点都能感受到国债带来的巨大效应。
    兴安县的灵渠景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游览和史学价值较大。灵渠过去由于资金紧张,景区的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无法展开,旅游经济效益微薄。项目实施前,景区环境建设以基本维持原状为主,景区入游通道狭窄,经常阻塞交通,景区居民怨声载道,游客十分不满,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几十年不变。位于景区核心部位的南陡村共有98户400人,村落破旧,生活污水横流,生活没有来源。由于景区无法形成系统治理整修,整个公园可以用“脏、乱、差”来概括,外来投资为零。
    2000年6月灵渠成为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项目,项目总投资2447万元,其中旅游国债1100万元,地方配套1347万元。自国家投入国债资金以来,灵渠开始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了大小天平的维护、南北陡门的修复、高标准景区的连接公路、景区交通游览干道的修建,以及停车场、绿化、污水处理工程等项目的建设,建成后的灵渠景区交通、绿化、美化、环保、安全等设施全面改观,游人数量大大增加,比去年同期增长25.5%;旅游总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86.6%。不仅如此,国债项目还为兴安县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随着景区连接道路的高标准建设,带动了两边的房地产开发,其结果是全面盘活了1.5平方公里的土地市场。道路的修建也与全区最大的外资项目——乐满地进行了连接,为外资继续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景区内的治理使得景区内的南陡村重新改造成一座桂北民俗风情新村,村内的400名村民把旅游做为主业,全村年收入因此增加了25万元,人均增收500元左右,成为一个旅游专业村。
    龙脊梯田景区在旅游国债使用前由于基础设施差,全年仅接待游人1.4万人次,做作业人员不多,只有5家家庭旅馆。自旅游国债实施以来,景区的交通、供电、通讯、旅游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得到了改善,现在全年接待游客9.8万人次,仅平安一个村就有家庭旅馆30多家,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资江——八角寨也是因为国债项目的实施改善了旅游环境,使得景区接待人数翻一番。
    阳朔遇龙河景区是阳朔仅次于漓江的第二大河,至今还是一块处女地。旅游国债资金的注入为景区引来了投资,日前遇龙河景区与四川新希望集团签订了共同开发的协议书,一次性地解决了阳朔县的资金紧张状况,为尽快把景区建成一个精品项目赢得了时间和资金。
    几年来,通过旅游国债项目的开发带动,广西各地有规划、有计划地开发建设旅游项目的意识和积极性空前提高。北海、南宁、防城港纷纷编制了旅游区规划;金秀县、大新县、乐业县等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认真做好景区的规划、环评、可研等项目前期工作。随着旅游国债项目开发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效,金融、交通、林业、通讯、文化、环保、农业等部门加大了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支持的力度,由于基础设施的改善,一些企业、外资也积极参与到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中,广西旅游正在旅游国债的推动下蓬勃地向前发展。